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駐村日記“記”出扶貧真思考

原標題:翻開謝雲龍的駐村日記, 裡面記錄著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兒以及他的深刻思考, 這讓記者看到了駐村幹部的真“紮”實幹, 也體會到了駐村幹部的扶貧決心

駐村日記“記”出扶貧真思考

謝雲龍正在農戶家走訪。

“人人都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但它不會從天而降, 要靠勤勞的雙手來打拼、創造。 ”翻開謝雲龍的駐村日記, 扉頁上這行字, 蒼勁有力。

去年6月, 大慶市委政法委幹部、市法學會秘書長謝雲龍被派到他拉哈鎮六家子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 由夏入冬, 他堅持入戶走訪, 並注重產業項目帶動脫貧, 協助村委會推動組建林下中草藥專案合作社、雜糧雜豆合作社、庭院經濟合作社等專案……

“成績咱不多說, ”謝雲龍對記者擺擺手, 露出憨厚的笑容, “扶貧這些日子, 我遇到的一些小事, 覺得很有意義, 希望能夠抛磚引玉, 給扶貧工作者提供一點借鑒和參考。

小事:擺攤兒的李老漢笑了

事情還得從去年謝雲龍夏天入戶走訪時說起。 六家子村有位李老漢, 原名李貴昌, 1940年生人, 幾年前自家園子移栽了李子、沙果、黃太平果等果樹35棵, 以往果子成熟後, 親戚朋友嘗嘗鮮, 剩餘的也就落地化作春泥, 白白地浪費了。

去年8月, 駐村工作隊入戶走訪時, 發現了這個情況, 就建議李老漢把成熟的果子摘下來賣, 剛開始李老漢還有點猶豫, 但經過多次動員, 傍晚李老漢就挎著一小籃子沙果、一小籃子李子在村委會小廣場門口處擺了個“攤”, 一邊欣賞著村民秧歌舞, 一邊略顯尷尬地微笑著, 不時地請村民品嘗果子。 李老漢半賣半送, 出乎意料的是當晚賣了23斤, 賺到了23元錢。 隨後李老漢在自家門口貼了一個紙殼看板,

上面寫著“好消息, 出售李子、沙果, 自行採摘每斤一元錢”, 掛牌第一天就有3批過往路人前去採摘, 收入達60多元。 就這樣一個月後一算帳, 李老漢通過這幾棵不起眼的果樹, 創收竟超過了1200元, 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能賺這麼多錢, 李老漢笑了。

現象:“為什麼我家不是貧困戶?”

駐村工作中, 很多駐村工作隊隊員被問到“為什麼我家不是貧困戶”這類問題。 “勇於當貧困戶, 這是現實存在的現象, 即使精准扶貧政策講解得再詳細, 也有些村民不滿意自己不是貧困戶。 ”謝雲龍說。 這種現象在十幾年前是很少見的, 那時大家都省吃儉用, 努力爭當萬元戶, 就怕別人說自己家窮, 更擔心因為窮而影響子女婚姻大事。

但時至今日, 卻變成很多農戶為爭當貧困戶、低保戶, 不惜誇大自家不幸和生活困難的窘境, 並以此為榮, 究其原因, 有客觀因素, 更有主觀原因。

有的農戶將党的惠民政策當作了不勞而獲的午餐, 滋生出“等靠要”的攀比思想, 缺少了脫貧致富的鬥志和信心, 缺乏了勤勞實幹的精神, 生活慢慢就過窮了。 “所以扶貧要先扶志, 如果都能像李老漢重拾致富信心和鬥志, 鼓足脫貧志氣, 那麼脫貧攻堅任務必將事半功倍。 ”謝雲龍說這幾個字時, 鏗鏘有力。

變化:好吃懶做的人吃了一記耳光

“同居一村、同飲一方水、同耕一處地、同養一家人, 家庭條件、生活品質卻不同, 問題究竟出在哪?經過走訪, 我認為主要還是思想出了問題, 確切地說是點子斷了、主意散了、人就窮了。

各位駐村隊長們想必會發現, 家庭比較富裕的農戶, 總是窮盡一切辦法想多掙點錢來貼補家用, 農閒時有的外出務工、有的在家發展養殖業、有的搞點買賣經營。 家庭條件差點的農戶, 多是一副庸散、安逸的姿態, 要麼眼高手低, 小錢不願掙、大錢掙不來, 要麼整天在家裡喝點兒小酒、打打牌, 生活一旦遇到變故, 試問怎能抵抗住風險?”這是謝雲龍日記中關於扶貧要先扶智的思考。

“在入戶走訪中, 我們也曾建議農戶利用閒置時間搞點營生來增收, 如在周邊集市上賣燒烤、炒貨、韭菜花、土雞蛋、粘玉米、青菜等, 但多數人礙於面子或嫌收入微薄不願去做, 害怕賺不到錢又丟了臉面。 ”謝雲龍說, 然而不被看好的李老漢, 通過自身實際行動,已重重地給那些身強體壯、好吃懶做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這記耳光已打醒小部分村民的“等靠夢”,激發起更多村民勤勞致富的熱情。

心得:不要“一頭熱”搞幫扶

“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貧困戶向駐村工作隊、幫扶人提出一些訴求,如搞畜牧養殖沒資金、住院治療沒有錢、做買賣沒成本、田間要打大型抗旱井等問題,對於這些訴求,有時讓我們很為難。”謝雲龍說,貧困戶將脫貧致富的主體責任推給協力廠商,自己卻不想辦法等著資助,很難真正富起來。幫扶工作中,駐村工作隊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引導貧困戶行動起來,推動幫扶人與貧困戶雙方呼應、協同致富,而不是幫扶責任人一頭熱地搞幫扶,另一方坐等脫貧。

“我們要杜絕為了幫扶而幫扶,改變以往送米麵糧油或慰問金等慰問式幫扶,這些舉措雖能緩解一時之需,但終不能改變一世之貧,我們要真正參與到農戶脫貧致富中去,切實幫助貧困戶謀劃發展思路,對暫時有困難的農戶,應採取有償式或類似一種投資式幫扶,而不是讓貧困戶無風險、無顧慮地去享受致富成果,要先讓農戶嘗到增收的甜頭,進而穩紮穩打,逐步積累財富,就像李老漢賣果,去年增加的收入必將激發他今年種果、賣果的信心。”謝雲龍的駐村日記裡既有平凡的小事兒,也有深刻的思考,這讓記者看到了駐村幹部的真“紮”實幹,也體會到了駐村幹部的扶貧決心。

通過自身實際行動,已重重地給那些身強體壯、好吃懶做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這記耳光已打醒小部分村民的“等靠夢”,激發起更多村民勤勞致富的熱情。

心得:不要“一頭熱”搞幫扶

“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貧困戶向駐村工作隊、幫扶人提出一些訴求,如搞畜牧養殖沒資金、住院治療沒有錢、做買賣沒成本、田間要打大型抗旱井等問題,對於這些訴求,有時讓我們很為難。”謝雲龍說,貧困戶將脫貧致富的主體責任推給協力廠商,自己卻不想辦法等著資助,很難真正富起來。幫扶工作中,駐村工作隊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引導貧困戶行動起來,推動幫扶人與貧困戶雙方呼應、協同致富,而不是幫扶責任人一頭熱地搞幫扶,另一方坐等脫貧。

“我們要杜絕為了幫扶而幫扶,改變以往送米麵糧油或慰問金等慰問式幫扶,這些舉措雖能緩解一時之需,但終不能改變一世之貧,我們要真正參與到農戶脫貧致富中去,切實幫助貧困戶謀劃發展思路,對暫時有困難的農戶,應採取有償式或類似一種投資式幫扶,而不是讓貧困戶無風險、無顧慮地去享受致富成果,要先讓農戶嘗到增收的甜頭,進而穩紮穩打,逐步積累財富,就像李老漢賣果,去年增加的收入必將激發他今年種果、賣果的信心。”謝雲龍的駐村日記裡既有平凡的小事兒,也有深刻的思考,這讓記者看到了駐村幹部的真“紮”實幹,也體會到了駐村幹部的扶貧決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