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再好,還是比不上城市的生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年越來越“淡化”, 味越來越“濃郁”。 以前那些津津樂道的過年習俗, 已經一去不復返。 而千變萬化的美“味”佳餚, 倒是讓人流連忘返, 意猶未盡。

朋友圈裡, 曬得最多的就是美食, 其他的“年味”, 頂多也只能算是配角。 有錢沒錢, 回家過年。 有的人節約路費, 選擇簡單的在城市出租屋裡度過。 有的人不遠萬里之路, 回家與親人團聚。

獨自一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我仔細的觀察周圍環境, 讓人頗有感慨。 一棟棟整齊劃一的房子, 一排排明亮的路燈。 映入眼簾的除了在家務農的中老年人, 就是幼小的留守兒童。

人們最大的娛樂活動就是廣場舞, 打麻將, 或者閒聊家常。 狹長的小路, 顯得格外安靜, 讓人不適應的安靜。 看到這些, 你應該理解人們擁擠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為生活拼搏奮鬥, 以及背後的辛酸和無奈。

一望無際的田野, 蔚藍色的天空,

清新脫俗的空氣, 質樸熱情的人們。 如果你來到這裡旅遊, 你會覺得很有意思, 很好玩, 也很有趣。 倘若你要在這裡生活, 你會覺得諸多的不方便, 或者不適應。

現在平坦的水泥路, 比過去坑坑窪窪的籬笆路, 要舒服很多。 但和城市寬敞便利的馬路而言, 則要遜色不少。

一輛轎車並排行使還可以, 兩輛車子則顯得有些吃力。

大量正值壯年的勞動力湧入城市, 直接導致很多農田荒廢。 畢竟老年人群體力有限, 只能做一些簡單的農活。 他們最大的任務就是拿著子女寄回的錢, 帶好家裡的小孩, 以及自己的生活所需。

過年過節, 回家過年的人有很多。 但時間不算很長, 也就一個星期而已。 不是待在家裡玩手機打遊戲, 就是跑去縣城裡, 或者鎮上去玩耍。 在村子裡, 年輕人的身影少之又少。

有的家裡安裝有wifi, 有的則沒有。 理由很簡單, 老人沒有時間和精力玩智慧手機, 小孩子除了上學, 就是回家寫作業。 再有就是節約用錢之余, 避免孩子沉迷于遊戲。 父母不在身邊, 缺乏有力的監督。 因為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比較寵愛孫子, 相對而言比較寬鬆。

娛樂休閒的選擇也很少, KTV, 餐廳, 公園, 購物商場幾乎沒有。 門前小路, 門後菜園子, 附近的江河湖泊, 算是散步拍照的好地方。 尤其是現在, 煙花爆竹也被禁止, 那種過年熱鬧的氣氛, 更是凸顯冷清。

以前左鄰右舍有說有笑, 有來有往。 現在一年難有幾次見面, 過年相遇, 也就是“禮貌性”的寒暄幾句而已。

所以, 我們再次回到文章的開頭, 發現以前“年”的感覺, 除了回憶, 還是回憶。 只有那熟悉的家常菜, 熟悉的團年宴, 熟悉的媽媽味道, 熟悉的很多很多。 碩果僅存的所謂年“味”,讓人有些不舍,又有些憂傷。我們總是在感歎:如今的春節年味,只剩下春晚和團年宴了。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我們都是農民或者農民的後代。這是一個榮譽的群體,還是一群熱愛勞動的人們。農村發展越來越好,和城市的快速發展,還是有一定的實質距離。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家人,我們都在爭先恐後的,想融入城市大家庭。

還是那句話,我們的潛意識裡,只是在尋找以前的記憶,留戀這片土地的鄉愁與鄉味。大城市的發展空間,現代化建設,諸多的便利,都在吸引著我們。寫這篇文章,沒有所謂的褒和貶。我只想告訴你:有一點不可否認,農村再好,人們還是嚮往城市的生活。無關歧視,因為這是現實。

農曆正月初九,過年的時候,你是否回過老家,是否走過曾經的鄉間小路?如果是你,是願意回老家創業,還是去城市打拼?歡迎留言評論。

碩果僅存的所謂年“味”,讓人有些不舍,又有些憂傷。我們總是在感歎:如今的春節年味,只剩下春晚和團年宴了。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我們都是農民或者農民的後代。這是一個榮譽的群體,還是一群熱愛勞動的人們。農村發展越來越好,和城市的快速發展,還是有一定的實質距離。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家人,我們都在爭先恐後的,想融入城市大家庭。

還是那句話,我們的潛意識裡,只是在尋找以前的記憶,留戀這片土地的鄉愁與鄉味。大城市的發展空間,現代化建設,諸多的便利,都在吸引著我們。寫這篇文章,沒有所謂的褒和貶。我只想告訴你:有一點不可否認,農村再好,人們還是嚮往城市的生活。無關歧視,因為這是現實。

農曆正月初九,過年的時候,你是否回過老家,是否走過曾經的鄉間小路?如果是你,是願意回老家創業,還是去城市打拼?歡迎留言評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