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高血壓為什麼需要終身用藥?

藥物只能降血壓, 並不能除去病因

醫學上稱高血壓為“靜默的殺手”, 是導致中風的主要原因。 什麼是高血壓病?血液在血管裡流動,

需要一定的壓差, 但應控制在一定的範圍, 過高、過低都是病。

早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就有人提出血壓高是病, 需要治療, 此時離血壓計的發明才12年。 到上個世紀50年代後, 各種抗高血壓藥物陸續問世, 成了至今控制高血壓的有效手段。 這或許是人類期望壽命增加的一個因素。

遺憾的是, 即使到今天, 對於大多數的高血壓病人, 現代醫學都還不弄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其血壓超高。 可能有與血液流動相關的實體器官的因素, 如心臟、血管, 還有供血量、血液的黏度等;也有控制那些器官的神經、激素系統的因素;還有說不清的DNA遺傳因素。 此外也不能排除是多個因素共同發力的結果。

基於目前的醫學發展水準和檢查手段,

極少數能找得出病因的, 醫學上稱之為“繼發性高血壓”, 除去病因就一勞永逸。 但對於更多不能確切病因的“原發性高血壓”, 就只能採用能夠降壓的藥物, 把血壓暫時給降下來。

目前的降血壓藥物有多種類型, 作用機制各不相同, 它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 參與到血液迴圈的生理活動中, 使血壓降下來。

例如常用的藥名中含“普利”或“沙坦”的降壓藥, 能作用於血管緊張素Ⅱ的血壓調節系統。 血管緊張素Ⅱ是迄今發現的人體內最強的升壓物質。 “普利”類的藥物(如卡托普利)可以減少身體分泌出這個升壓物質;“沙坦”類的藥物(如氯沙坦)可直接抑制使升壓物質作用的受體, 降低血壓。 由此, 藥物通過血管緊張素Ⅱ的相關激素系統,

參與了體內血壓的調節, 結果就是血壓降低了。

但是, 這些藥物不可能改變身體內導致血壓過分升高的那些因素, 例如血管硬化、彈性減少, 血管狹窄等等。 好多導致血壓高的因素, 似乎不可逆轉, 這些多與器官的損傷、老化、紊亂等有關。 如沒有藥物的摻和, 血壓就會一切照舊。 這不像那些能除去病因的藥物, 如殺菌的抗生素, 它會和體內激發出的免疫力一道, 殺死病菌。 到病好了, 就可以不再用藥了。

就好比我們援助一個窮困地區, 如果只提供食品衣物, 沒有注意幫助其生產、開闢財源, 一旦外來的財物減少或失去, 他們仍會複貧。 在不能去除病因的情況下, 抗高血壓的藥物就只是一種外援, 是高血壓病人不能缺少的外援。

也就是說, 高血壓病人一直需要藥物, 要靠外援的藥物來保持正常的血壓。 醫療實踐已證明, 保持正常的血壓會使病人受益:能夠減少長期持續血壓過高, 避免帶來心、腦、腎的疾病, 減少中風的風險。

已吃的藥物為何不能一直發揮作用

也許有朋友會疑惑,

已經服下去的藥, 不能一直發揮作用嗎?為什麼需要不斷補充藥物呢?多麻煩喔。 這正是本文重點要說清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牛頓力學上的“反作用力”, 藥學也有類似的“定律”。 藥物對人體有作用, 同時人體也對藥物有“反作用”。 這個人體對藥物的作用, 稱為“藥代動力學”, 這也是決定藥物的用法和用量的基礎。

藥物在體內, 要隨血液分佈到各處, 遇到相應的部位會產生作用或副作用;同時, 也會隨血流進入肝臟、腎臟。 肝臟的眾多藥酶, 會處置部分藥物, 可讓藥物失去活性。 腎臟裡生成尿液的功能, 會不由分說地把部分藥物留在尿裡, 隨尿被排出體外。 體內的血液迴圈就這樣不停息地把藥物帶到肝或腎, 帶進後就代謝、消除一些。 於是,藥物在體內的量就隨時間的流逝逐漸減少。藥品說明書中的“半衰期”,就是描述藥物從體內消除的速度,如卡托普利約3小時,氯沙坦則要長一些。等到低於藥物最小有效劑量時,對人體就沒有作用了。所以過一定時間要再吃藥。至今未出現吃一次可管一輩子,或管很長時間的藥物,就是這個道理。就像我們吃飯。飯菜中的營養素在體內被吸收,最終“燃燒”成了能量(代謝),或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也就被消耗掉了;吸收完了以後,胃腸道空了,就使人感到肚子餓,提醒又該吃飯了,這是維持生命的需要。

吃藥與吃飯相同之處就是:藥品的量,逐漸被體內排泄出去,到體內幾乎完全沒有時,如不補充,缺少了藥物發揮作用,人體狀態就會失常。慢性病用藥堅持得好,病情就不易發展惡化,生活也更愉快。在這個意義上,最好的醫生是病人自己。

堅持用藥是一種需要,不用擔心成癮

針對終身用藥是一種“上癮”的擔心,網上流傳一句話很有道理,“我們每天都要吃飯,而且終身都如此,這並不是因為我們對飯上癮,而是因為我們需要。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也是類似的道理。”

事實上,終身服藥這種情況,與藥物成癮完全是兩回事。藥物的成癮,就是人們渴望再次反復使用該藥物,以得到愉快的感覺。而不用它,就會出現一些不適狀況,即稱為戒斷症狀。有成癮性的藥物是國家規定特殊管理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有特殊標識、要用紅處方,濫用就成為毒品,是觸犯刑法的。而抗高血壓的藥物本身並沒有成癮性,根本不用擔心。

慢性病的長期用藥與成癮性無關,它只是對體內血壓或其他指標如血糖、血脂等進行控制,即疾病治療的需要。對健康有幫助,不要隨意停藥喔。

最後再多嘮叨一句,好多慢性病都是富貴病、生活方式病,不要也不能單一靠藥物來控制。如對高血壓,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減少煙酒茶的刺激、減少鹽的用量、注意生活工作的節奏、適當的運動等都對疾病的治療有好處,隨著身體情況的好轉是可以減少藥物的用量的。

於是,藥物在體內的量就隨時間的流逝逐漸減少。藥品說明書中的“半衰期”,就是描述藥物從體內消除的速度,如卡托普利約3小時,氯沙坦則要長一些。等到低於藥物最小有效劑量時,對人體就沒有作用了。所以過一定時間要再吃藥。至今未出現吃一次可管一輩子,或管很長時間的藥物,就是這個道理。就像我們吃飯。飯菜中的營養素在體內被吸收,最終“燃燒”成了能量(代謝),或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也就被消耗掉了;吸收完了以後,胃腸道空了,就使人感到肚子餓,提醒又該吃飯了,這是維持生命的需要。

吃藥與吃飯相同之處就是:藥品的量,逐漸被體內排泄出去,到體內幾乎完全沒有時,如不補充,缺少了藥物發揮作用,人體狀態就會失常。慢性病用藥堅持得好,病情就不易發展惡化,生活也更愉快。在這個意義上,最好的醫生是病人自己。

堅持用藥是一種需要,不用擔心成癮

針對終身用藥是一種“上癮”的擔心,網上流傳一句話很有道理,“我們每天都要吃飯,而且終身都如此,這並不是因為我們對飯上癮,而是因為我們需要。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也是類似的道理。”

事實上,終身服藥這種情況,與藥物成癮完全是兩回事。藥物的成癮,就是人們渴望再次反復使用該藥物,以得到愉快的感覺。而不用它,就會出現一些不適狀況,即稱為戒斷症狀。有成癮性的藥物是國家規定特殊管理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有特殊標識、要用紅處方,濫用就成為毒品,是觸犯刑法的。而抗高血壓的藥物本身並沒有成癮性,根本不用擔心。

慢性病的長期用藥與成癮性無關,它只是對體內血壓或其他指標如血糖、血脂等進行控制,即疾病治療的需要。對健康有幫助,不要隨意停藥喔。

最後再多嘮叨一句,好多慢性病都是富貴病、生活方式病,不要也不能單一靠藥物來控制。如對高血壓,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減少煙酒茶的刺激、減少鹽的用量、注意生活工作的節奏、適當的運動等都對疾病的治療有好處,隨著身體情況的好轉是可以減少藥物的用量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