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省人口第二大縣,人口超80萬,號稱“將相故里”!

北京時間是中國採用國際時區東八時區的區時作為標準時間。 北京時間並不是北京(東經116.4°)地方的時間, 而是東經120°地方的地方時間。 在此基礎上, “北京時間”的發播不在北京, 而在陝西省蒲城縣。 而東經120度的地方太陽時要比北京的地方時早約14分半鐘。 就蒲城縣來說, 歷史非常悠久, 全縣人口超80萬, 為陝西省第二人口大縣, 因為是楊虎城和清朝名相王鼎的家鄉, 所以被稱為“將相故里”。

首先, 蒲城縣隸屬于陝西省渭南市, 渭南位於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 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 在地理位置上, 蒲城縣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東北部(東經109°20′17″-109°54′48″, 北緯33°44′50″-35°10′30″), 古稱“重泉”、“南白水”, 東臨大荔縣、澄城縣;西接富平縣;北依白水縣、銅川市;南靠臨渭區。 東西長52.8千米, 南北寬47千米。 作為陝西省歷史文化名城, 蒲城這一建制開始於南北朝時期。

具體來說,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 設立南白水縣, 今渭南市浦城縣一帶屬之。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 改南白水縣為蒲城縣。 由此, 對於蒲城這一地名, 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隋朝這一歷史階段, 南臨的蓮勺縣併入下邽縣, 西臨的土門縣併入華原縣(今耀縣以東), 後複設土門縣,

東鄰的武鄉縣改為馮翊縣(在今大荔縣)。 西元716年, 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 浦城縣改為奉先縣, 在唐宋這一歷史階段, 該地區皆稱為奉先縣。

唐朝長慶四年(824年), 將富平縣的豐水鄉、下邽縣的翟公鄉、澄城縣的撫道鄉、白水縣的會賓鄉等劃歸奉先,

促使奉先縣的面積得以擴大。 到了西元971年, 北宋朝廷將奉先縣複名“蒲城縣”。 元至元元年(1264年), 下邽縣併入渭南, 南鄰為渭南縣;美原縣併入富平縣, 西鄰為富平縣。 西元1269年, 元朝朝廷將馮翊縣改為同州, 東南鄰為同州(在今大荔縣)。 明朝這一歷史階段, 蒲城縣隸屬於陝西承宣佈政使司。

最後, 清朝這一歷史階段, 蒲城縣的建制和面積幾乎沒有變化, 據清光緒《蒲城縣新志》記載:“蒲境東西一百里, 南北八十裡”。 如今, 蒲城縣隸屬于陝西省渭南市。 在面積上, 蒲城縣面積達1585平方千米, 是渭南市面積第二大縣。 在人口上, 蒲城縣總人口約為82萬人, 是陝西省第二人口大縣。 此外, 蒲城縣還是陝西產糧第一大縣, 被稱為酥梨之鄉和焰火之鄉。

文/情懷歷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