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獵鷹9”火箭發射升空 專家:“星鏈”項目面臨諸多挑戰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 當地時間22日清晨,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在加利福尼亞的範登堡空軍基地的發射場進行了發射。 火箭搭載了一顆西班牙衛星, 還有兩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自己製造的低軌道衛星。

根據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的介紹, 這枚火箭搭載的兩顆自製衛星是用於部署衛星互聯網的測試衛星。 此外, 一份向美國電信業監管機構聯邦通信委員會提交的檔顯示,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畫向太空發射大約1萬2千顆衛星, 從太空“直接向美國或全球”提供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

這個項目, 被稱作“星鏈”。

利用太空中的衛星取代地面基站進行通信傳輸, 人類相關的研究此前已經推進了幾十年。 這其中, 包括使用靜止軌道的衛星通信系統, 也包括上世紀90年代被寄予厚望的銥星移動通信系統。 航太二院研究員楊宇光介紹說,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鏈”衛星互聯網項目, 屬於當前的一個熱門領域。

楊宇光說:“採用衛星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 目前有兩類主要的手段。 一類是採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它可以提供比較穩定的服務, 但是它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點, 由於距離地球有三萬多公里, 所以通訊本身是有延遲的, 還有就是這類衛星對兩極地區的覆蓋相對困難一些。

在這樣的情況下, 就產生了另外一類低軌的、星座方式的通信手段, 這種手段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高度比較低, 所以和用戶之間的通信聯絡延遲比較小。 目前採用低軌星座的方式提供互聯網介入服務是一個在技術上比較熱門的事, 很多公司已經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

即便如此, 十幾年前, 銥星系統的衛星發射沒幾年, 就背負了難以承擔的巨額債務, 一度宣告破產。 時至今日, 衛星通訊技術面臨的高額發射和維護費用, 依然是限制這一領域發展的最大瓶頸。 楊宇光指出, 除了成本問題之外, 上萬顆衛星的頻率使用和安全問題, 也讓“星鏈”專案面臨諸多挑戰。

據楊宇光介紹, 最重要的問題其實還是成本問題。

整個(專案)的投入規模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以上的量級。 由於低軌星座需要經常進行軌道的維持, 衛星星座的維護也需要比較大的投入。 除了技術問題以外,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 就是頻率問題和安全問題。 在空間運行的飛行器, 使用的頻率都是需要事先進行協調的, 還有就是如此之多的衛星進入太空, 在一個相對已經比較擁擠的空間進行運行, 也會增加安全方面的問題。 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不可回避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