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們的創業路越走越寬

馬玉卿和他的同事在修改方案

青海新聞網訊 “劈裡啪啦, 劈裡啪啦……”此起彼伏的爆竹聲讓空氣中洋溢著濃濃的年味。 大年初四,

當人們沉浸在新春的氣氛中, 在餐桌旁頻頻舉杯慶祝新春時,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德令哈創業園內, 馬玉卿卻對著電腦已經忙碌了幾個小時。

馬玉卿是海西芳卿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和很多一畢業就想留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不一樣, 2015年畢業的馬玉卿頂著家裡巨大的壓力放棄了在北京的工作機會, 決然回到了家鄉德令哈, 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馬玉卿說正是大學四年的經歷堅定了自己的創業想法, 他看到的、想到的、遇到的釀成了一個機遇, 這機遇正如一顆種子遇到了適合的土壤開始生根發芽。

馬玉卿現在還記得創業之初父母說:“像我們這樣工薪家庭的孩子靠什麼去創業啊?”

“誰說工薪家庭的孩子不能去創業呢?”馬玉卿的創業底氣來源於對創業政策和資訊的詳細瞭解以及政府部門的關懷相助。

在2016年恰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好時候, 馬玉卿參加了海西州委在重慶舉辦的創業培訓, 海西芳卿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由此“誕生”。 2016年4月馬玉卿又申請到了海西州就業服務局創業貸款十五萬元, 使公司業務慢慢步入正軌。

從2017年開始馬玉卿的公司陸續幫助海西州相關政府部門開通了微信電子政務, 讓老百姓辦事的效率大大提高。 繼而他們又搭建海西網網站, 全面聚合分散於海西地區的各新聞門戶網站, 讓海西人第一時間瞭解到海西資訊……公司發展越來越好了, 其中最讓馬玉卿引以為傲的是通過自己的創業改變了海西人的一些生活。

從創業園出來馬玉卿又帶我們來到了德令哈市固始汗街裡的金星創客空間孵化基地。 這裡是他們公司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是免費為一些創業者提供辦公場地、技術支援等服務。 孵化基地以互聯網+創業帶動就業, 解決了很多創業者沒場地、沒技術、沒資金的問題, 同時也加快了德令哈市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資訊產業的融合發展。

孵化基地是純公益的, 對於馬玉卿來說是沒有任何利潤可圖的。 馬玉卿說:“這幾年當地政府孵化了我們公司, 如今公司步入正軌, 我們就希望盡自己的一點力量, 免費為初創的創業者提供相應的服務, 來孵化他們, 幫助他們完成夢想。

在創客空間, 記者看到了正在加班的德令哈紫微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理朱瀚卿, 這家公司主要是做互聯網財稅的, 為一些初創企業降低工商、財稅成本。 朱瀚卿說:“公司現在發展得很快, 已經有五個人的小團隊了, 不過這一切都要感謝馬總和政府對我們的幫助和支持, 不僅僅解決了場地問題還為我們提供了技術支援。 ”

馬玉卿說, 目前, 孵化基地共有九家企業入駐, 發展都很不錯, 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自己“振翅高飛”了。

黨的十九大報告發出了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的動員令, 包括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等。 這些釋放出的創業就業信號對馬玉卿來說無疑是又一大機遇,

在這樣的創業沃土中, 馬玉卿堅信, 只要肯努力能付出, 每個人都有夢想成真的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