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德媒:默克爾引領風潮 德政壇“女性當家”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外媒報導, 德國總理默克爾本人開創了德國女性出任總理的先例, 在其至今12年的任期內, 活躍在德國政壇的女性尤其多。 目前德國幾大政黨的最高層幾乎都是女性。

12年來, 德國總理默克爾作為德國政府首腦以及基民盟(CDU)的黨主席已經在德國政壇擁有了牢固的地位。 上周, 基民盟有一個重大的人事變動, 政黨總幹事一職換人。 此前的總幹事由於健康原因主動請辭, 新的總幹事是目前德國薩爾州女州長克拉姆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

一個政黨的總幹事是黨內相當重要的職位。 基民盟黨這一職務由女性出任並非首次。

默克爾本人就與1998至2000年擔任過這一職務。 2005年, 默克爾首次當選德國總理。

如果德國的大聯合政府組閣成功, 也就是基民盟(CDU)、姊妹党基社盟(CSU)和社民黨(SPD)聯合執政, 那麼默克爾得以連任總理再執政4年直到2021年。 不過2021年以後呢?誰主德國政壇?如果基民盟在下一次大選中得票仍然最多, 德國再次迎來女總理還是相當有可能的。

德國不僅12年來由一位女總理執政, 看看德國政壇其他重要職務, 不難發現:女性政治人物在德國隨處可見。 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 基民盟)、萊法州州長德萊耶(Malu Dreyer, 社民党)、梅前州州長施維斯格(Manuela Schwesig, 社民黨)、德國社民黨即將就任的主席納勒斯(Andrea Nahles)、德國左翼党議會黨團主席瓦根克奈希特(Sahra Wagenknecht)、德國綠党議會黨團主席格淩-埃卡爾特(Katrin Göring-Eckardt)、德國選項党議會黨團主席維德爾(Alice Weidel),

還有德國自民党總幹事貝爾(Nicola Beer)。

回想上世紀90年代, 德國政壇還是男性主導的局面。 1992年, 時任德國總理科爾任命自民党黨員羅特伊瑟爾-施納恩貝格(Sabine Leutheusser-Schnarrenberger)為司法部長, 這是被認作典型的"男性部門"首次由一位女性來領導。

羅特伊瑟爾-施納人貝格回憶說, 當年這是個引起轟動的決定, 像現在德國政壇這麼多女性擔任高層職務, 在20多年前的德國幾乎無法想像:"如今, 女性同樣能夠在政壇擔當重要職務, 已經被認作是理所應當的事, 畢竟這麼多年來德國總理是默克爾。 "

1991年至1994年, 默克爾出任科爾內閣的婦女和青少年部長。 這個部不屬於人們一般認為的重要部門,

比如外交、內政、財政、司法等部。 因此默克爾作為"婦女和青少年部長"幾乎沒有引起注意。 不過她當時就得名"科爾的女孩", 這一說法顯然有"大男子主義"的成分, 因為當時只有37歲的默克爾就任部長, 在之前還是比較少見的。

默克爾1991年剛剛出任婦女和青少年部長時就接受過採訪, 當時她談到德國女性難以兼顧家庭和事業的情況, 希望德國能夠提供更多便利政策, 方便女性也可以像眾多男性那樣家庭事業兩不誤。

柏林自由大學專門從事性別研究的瑪格麗特-馮-布倫塔諾中心(Margherita-von-Brentano-Zentrum)的負責人利能柏格(Margreth Lünenborg)表示, 當今的德國社會, 對於女性從政以及擔任重要的政治職務已經有比較普遍的接受度, "無需多做解釋, 為什麼這個位置要讓一位女性來擔任。

"

這位專門研究社會發展和性別角色的專家同時也指出, 去年德國大選後選出的這一屆新的德國聯邦議院的性別構成有"重男輕女"的趨勢, 上一屆議院女性議員比例是37%, 這一次只有31%。 德國自民黨(FDP)的女性議員比例最高, 為75%。 綠黨、左翼黨男女比例幾乎平分, 女性略多於男性。 德國選項黨(AfD)女性議員比例最小, 92個議員中只有10位是女性。

利能柏格還觀察到一個現象, 一般德國在遇到政治危機事件時, 女性上臺擔任要職的可能性更大, 比如二戰後被戰爭摧毀的面目全非的德國在重建工作中湧現出"瓦礫女"(也有"廢墟婦女"的說法, Trümmerfrauen)這個說法, 指的是幹勁十足、清理廢墟的女性以及在危急時刻不亂陣腳的能力。

利能柏格舉例說, 目前德國大黨社民黨正處於混亂狀態, 選民支援率大跌, 黨內出現嚴重分歧, 而即將擔任黨主席一職的則是納勒斯這位女政治家。

原標題 德媒:默克爾引領風潮 德政壇“女性當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