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媽媽發脾氣,暴露了孩子的情商

這世上既沒有完美的小孩, 也沒有完美的爸爸媽媽, 我們不能苛求自己必須做100分父母。

除了聖人和大惡人, 天下更多的是有瑕疵的凡人, 任何社會角色都有權利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 包括爸爸和媽媽。 有時候, 爸爸媽媽適時、適度的生氣, 會比純粹的說教更奏效, 切實的情緒表達, 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要求和行為太過分了。

一、面對父母的情緒變化體現孩子的情商

面對生氣的爸爸媽媽, 情商不一樣的孩子會有不一樣的反應, 常見的反應如下:

◆ 不敢說話, 看著生氣的爸爸媽媽不動也不說話。

◆ 大哭大鬧得更厲害, 與父母形成對峙的僵局。

◆ 哭著鼻子認錯, 但是仍然想為自己爭取更多。 例如吃太多零食惹爸爸媽媽生氣了, 有些孩子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 但還是會哭著說:我是真的很喜歡吃這個零食!什麼時候我可以再吃一點呢?

◆ 意識到自己做錯了,

會立馬認錯;當認為自己並沒有錯的時候, 就會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 我沒有錯, 你的生氣是不對的。

前兩種是孩子面對父母生氣時最常見的反應, 第三種反應的孩子具有一定的情商優勢, 第四種孩子情商最高。 陳小春的兒子Jasper就是典型的第四種孩子, 在面對爸爸發脾氣的時候, 拿起喇叭打開開關不緊不慢的對爸爸說:what's wrong with you?你現在能不生氣了嗎?

二、生氣後的關係重建, 有助情商的培養

爸爸媽媽在產生情緒衝突後, 無論誰對誰錯都需要主動與孩子進行關係重建, 以免一時的情緒衝突在孩子心中產生隔閡。

當自己和孩子的情緒都平靜下來之後, 爸爸媽媽就要回顧一下孩子在你生氣時的感受, 然後跟孩子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

告訴孩子自己的生氣不是無理取鬧, 而是因為他的確做錯了, 錯的地方是什麼, 爸爸媽媽願意和孩子一起將這個事情做得更好。

在情緒衝突後進行關係重建, 更有利於孩子情商的培養:

1、教會孩子理性處事, 對事不對人

爸爸媽媽要讓孩子知道,

爸爸媽媽的生氣是因為那件做得不對的事, 而不是因為爸爸媽媽不愛孩子了。

正面而平等的情緒交流, 才不會讓孩子形成自卑、內向、憂鬱的消極負面人格, 強大自信心是高情商的基礎。

2、教會孩子正確面對自己的失誤

及時的關係重建, 有利於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讓孩子懂得:尊重是相互的, 做錯了我們就要知錯、認錯、改錯。 當發現別人生氣了, 並且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 我們就要立馬停止, 並且勇於說對不起。

擁有安全感的孩子, 會知道誰都會做錯事, 及時改正就好。 知錯就改, 收放自如, 是一種人生氣場。

3、鼓勵孩子勇敢地做自己

關係重建的溝通過程, 是在向孩子傳遞愛與平等。 一個孩子能不能勇敢地做自己,

和父母是否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和平等的話語權是成正比的。 如果面對父母的生氣, 孩子只懂得害怕和恐懼, 那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在面對一個打壓自己的強權, 這樣的認知只會讓孩子變得畏畏縮縮不敢犯錯, 或者形成死要面子拒絕認錯的固執性格。

所以, 爸爸媽媽的生氣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生氣過後的冷戰, 或者是讓孩子自行消化, 那才真的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成為接地氣、有人情味的父母,既照顧孩子的心也懂得關照自己的情緒,生氣後做好善後,我們一樣可以成為足夠好的爸爸媽媽。

發脾氣絕對不等同于隨意遷怒,或者以打孩子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以羞辱的言語、粗暴的責打方式來懲罰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身體和人格發展;而適時、適度的生氣,卻是可以成為與孩子進行真誠交流的機會!

成為接地氣、有人情味的父母,既照顧孩子的心也懂得關照自己的情緒,生氣後做好善後,我們一樣可以成為足夠好的爸爸媽媽。

發脾氣絕對不等同于隨意遷怒,或者以打孩子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以羞辱的言語、粗暴的責打方式來懲罰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身體和人格發展;而適時、適度的生氣,卻是可以成為與孩子進行真誠交流的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