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當了10年“老三”的山東,為什麼要對標鄰居河南?

中新經緯用戶端2月24日電(薛宇飛)2月22日, 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講話中自曝短板, 稱“我們陷入了由別人追著跑到追著別人跑的尷尬境地。 ”山東不僅與廣東、江蘇的經濟差距在加大, 與經濟實力弱于自己的河南相比, 也存在一些劣勢。 在1.6萬餘字的講話中, 劉家義3次提到了河南。 一直是領頭羊的山東, 為什麼要對標經濟遜于自己的鄰居河南?

山東三次對標河南

人民幣。 中新經緯 黃昂瑾攝

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中, 廣東的經濟總量長期位居首位, 排在二、三位的江蘇、山東兩省則呈現你追我趕、交替領先的競爭格局。 但從近些年開始, 廣東、江蘇兩省發展潛力凸顯, 山東與上述兩省的差距開始拉大。

資料顯示, 廣東省2017年GDP總量高出山東17201.05億元, 江蘇高出山東13222.72億元, 而10年前, 江蘇的GDP總量僅僅高出山東48.7億元。

從2008年開始, 山東的經濟總量再也沒有超過江蘇, 在“三當家”的這把交椅上, 已經坐了10年。

除了與經濟強省的差距在加大, 對於經濟實力弱于自己的河南, 山東似乎也頗為在意。 劉家義的講話中3次提及河南, 他表示:“標兵漸行漸遠, 追兵越來越近。 ” 資料顯示, 近些年, 河南的經濟總量一直排在31個省市的第5位。

第一次是談及高新技術產業。 劉家義說:“實踐證明, 在科技革命面前‘無問西東’, 誰搶佔了科技高地, 誰就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相比之下, 我們的差距還比較明顯。 2016年, 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3.8%, 分別比江蘇、浙江低7.7和6.3個百分點, 比我們的近鄰河南還低1.1個百分點。 ”

第二次是介紹山東周邊省份的發展情況。

劉家義說:“環視周邊, 我們受相鄰區域發展的擠壓越來越重....。 。 向西, 中原經濟區異軍突起, 隨著糧食生產核心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原城市群、米字形高鐵網等重大建設蓬勃展開, 區域發展地位猛升。 特別是鄭州, 正從二線省會城市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近年來我省一些地方到鄭州學習考察, 無不為人家的大思路大手筆大崛起點贊, 正所謂‘洞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 ”

第三次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劉家義表示:“民用航空對外聯通能力不足, 以我省開通的國際地區航線為例, 濟南機場開通18條, 青島機場29條, 而成都高達102條, 鄭州也有27條, 與上海、廣東等省市更不可同日而語。

這集群那集群, 交通跟不上難成群。 ”

劉家義稱:“長期以來, 山東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一直處於優勢地位, 既是人家謀求合作的夥伴, 又是人家努力追趕的目標。 但浮雲一別後, 流水十年間。 現在, 我省在全國區域競爭大棋局中, 已經不那麼耀眼。 產業結構不優, 新動能成長不快, 發展活力不足, 經濟效益不高, 拉低了山東的區域競爭優勢, 從某種程度上講, 我們陷入了由別人追著跑到追著別人跑的尷尬境地。 ”

戰略思路準確 河南存在比較優勢

青島一處海邊, 停泊著不少遊艇。 中新經緯 董湘依 攝

在山東省委書記的講話中, 多次將山東與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對比。 對標經濟強省, 自然無可厚非, 但與數次對標經濟實力略遜的河南, 又是因為什麼?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對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號:jwview)表示:“河南省近些年的發展戰略對頭, 一些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經濟實力有一定的提升, 在中部省份中表現搶眼。 ”

耿明齋稱, 河南的交通樞紐作用日益凸顯, 帶動物流等產業的發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成就顯著。同時,坐落中原地區,河南的人口、市場及輻射帶動能力比較強。一個億的人口規模,讓河南的市場足夠大,加上席捲全國的消費升級,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更加突出,對經濟的貢獻不容小覷。

“河南的優勢在於,它的市場不僅在省內,還能輻射到周邊一些省份的部分地區,如魯西南、皖北,甚至於陝西,都可能成為輻射區。” 耿明齋說。

耿明齋還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河南受益頗多,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但他也直言,河南的經濟實力與山東經濟的差距比較明顯。資料顯示,2017年山東、河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72678.18億元、44988.16億元,相差27690.02億元,接近北京市一年的GDP總量。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王小廣對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號:jwview)說:“對比河南和山東的發展,前者存在後發優勢,這些年經濟增長較快。”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對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號:jwview)分析,河南與山東的區位優勢“各有千秋”,內陸交通樞紐與沿海開放高地,都能發揮各自的作用,也都能找到可以施展的特長。

山東傳統產業比重過大 產業結構亟待升級

青島建築群。中新經緯 董湘依 攝

在劉家義的講話中不難發現,山東經濟存在著不少問題。他表示:“從產業結構看,我省主營業務收入排前列的輕工、化工、機械、紡織、冶金多為資源型產業,能源原材料產業占40%以上,而廣東、江蘇兩省第一大行業均為電腦通信製造業;全國互聯網企業百強我省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後,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紅包等具有超前引領作用的創新模式,都沒原創在山東。”

徐洪才分析,由於人口基數大等原因,在發展初期,山東還能在規模上與廣東、江蘇等省份平起平坐。但隨著廣東、江蘇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在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顯現,山東的發展勢頭自然會受到影響。

王小廣認為,產業結構,是山東與粵、蘇兩省經濟總量拉大的根本原因。山東的產業以重工業為主,傳統產業偏重,在環保、價格等因素的影響下,行業發展受到影響。同時,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創新創業氛圍不夠濃厚,致使新產業、新動能發展較慢,經濟結構面臨調整。

而劉家義的講話,也正是聚焦新舊動能轉換。今年1月初,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全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上述方案提出,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以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產業為重點,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動能主體力量。提升傳統產業改造形成新動能,加強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裝備技術水準,形成支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劉家義要求:“力爭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逐步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徐洪才認為:“山東還是很有雄心壯志的,如果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值得期待。”(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帶動物流等產業的發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成就顯著。同時,坐落中原地區,河南的人口、市場及輻射帶動能力比較強。一個億的人口規模,讓河南的市場足夠大,加上席捲全國的消費升級,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更加突出,對經濟的貢獻不容小覷。

“河南的優勢在於,它的市場不僅在省內,還能輻射到周邊一些省份的部分地區,如魯西南、皖北,甚至於陝西,都可能成為輻射區。” 耿明齋說。

耿明齋還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河南受益頗多,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但他也直言,河南的經濟實力與山東經濟的差距比較明顯。資料顯示,2017年山東、河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72678.18億元、44988.16億元,相差27690.02億元,接近北京市一年的GDP總量。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王小廣對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號:jwview)說:“對比河南和山東的發展,前者存在後發優勢,這些年經濟增長較快。”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對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號:jwview)分析,河南與山東的區位優勢“各有千秋”,內陸交通樞紐與沿海開放高地,都能發揮各自的作用,也都能找到可以施展的特長。

山東傳統產業比重過大 產業結構亟待升級

青島建築群。中新經緯 董湘依 攝

在劉家義的講話中不難發現,山東經濟存在著不少問題。他表示:“從產業結構看,我省主營業務收入排前列的輕工、化工、機械、紡織、冶金多為資源型產業,能源原材料產業占40%以上,而廣東、江蘇兩省第一大行業均為電腦通信製造業;全國互聯網企業百強我省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後,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紅包等具有超前引領作用的創新模式,都沒原創在山東。”

徐洪才分析,由於人口基數大等原因,在發展初期,山東還能在規模上與廣東、江蘇等省份平起平坐。但隨著廣東、江蘇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在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顯現,山東的發展勢頭自然會受到影響。

王小廣認為,產業結構,是山東與粵、蘇兩省經濟總量拉大的根本原因。山東的產業以重工業為主,傳統產業偏重,在環保、價格等因素的影響下,行業發展受到影響。同時,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創新創業氛圍不夠濃厚,致使新產業、新動能發展較慢,經濟結構面臨調整。

而劉家義的講話,也正是聚焦新舊動能轉換。今年1月初,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全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上述方案提出,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以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產業為重點,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培育形成新動能主體力量。提升傳統產業改造形成新動能,加強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裝備技術水準,形成支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劉家義要求:“力爭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逐步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徐洪才認為:“山東還是很有雄心壯志的,如果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值得期待。”(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