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泡泡糖治牙疼,是我媽最愛的招數

1

每個媽媽, 都有一部事關“熊孩子和糖”的鬥爭血淚史。 有的, 是怕孩子吃糖;有的, 是怕孩子不吃。 我的同事凡小美, 的弟媳婦, 屬於後者。

弟媳原本在孩子還小的時候, 就學了一身“孩子嗜糖該怎麼辦”的各路絕招, 一直到現在, 孩子長到7歲, 還從來沒用上。

弟媳很焦慮:

不吃糖的孩子, 怎麼能算得上是完整的孩子?

專家都說了, 對寶寶吃糖控制太嚴格是不恰當的, 指不定孩子太過壓抑, 落下心理陰影。

糖果這種甜蜜、醇香、有軟有硬、有款有型的人間至味, 自己寶寶連嘗都不嘗, 算不算一種人生的重大缺憾?

一想到兒子少了這麼一個幸福通道, 弟媳就特別焦慮。

在對待孩子吃糖的問題上, 不同於我們慣用的拒絕、呵斥、硬摳等手段, 弟媳一般採用的是哀求、利誘、硬塞, 跟灌藥是一個原理。

然並卵, 再貴、再有型、口感再好的糖, 塞到兒子嘴裡, 一定是果斷吐出去。

這世上竟然有對糖果不動心的孩子?弟媳一度還對自己的基因存疑, 後來努力生了二胎, 親眼看到女兒吃下第一顆糖的時候, 熱淚盈眶。

拒絕、呵斥、硬摳, 正常的招數總算可以用上了。

2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在熊孩子變幻莫測的招數面前, 媽媽們一般做不到像他們那樣毫無下限。

我的同事朱小美, 不止一次想炸掉她家樓下的便利店。 比賣水貨更不能讓她接受的, 是糖果。

每每到了店門口, 兒子就秒變戲精。 他乞求、他嚎哭、他打滾, 不拿到糖果絕不離開半步。

“你就在這裡給別人當兒子好了。 ”朱小美堅信, 一個孩子對母親的愛,

定會戰勝一顆和兒子毫無血緣關係的糖。

兒子堅定地點了點頭, 歡天喜地撲向了店老闆的懷抱。

利用職務之便, 向來是動物的本能。

節前最後一次有聲故事選題會, 朱小美堅決要求出一集讓孩子“見糖色變”的故事。

“越快越好!”一想到過年家家戶戶茶几上取之不盡的糖, 朱小美就腦仁兒疼。

所以, 大過節的, 別人的平臺都講一些歡歡喜喜過大年的喜慶故事, 我們偏不, 大年初二、初三, 連續兩天, 我們用《瘋狂的糖果》和《哈默斯勤刷牙》來感(zhen)化(she)孩子們, 讓他們見糖色變, 想吃不敢。

這, 也正是摩爸摩媽們的摩(shen)登(jing)之處。

3

不過, 神經也不是一天練成的。 我本人一些莫名其妙的氣質, 大概是歸功於我媽。

小時候我牙口就特別不好, 經常疼。 我的媽媽特別愛我, 為了緩解我的疼痛, 她遍尋各路良方。

塗牙膏、咬花椒這些都是小意思,把味精按1:50的濃度用溫開水化開口含,也不算什麼。我媽後來不知道聽哪個好心人講,常嚼泡泡糖,效果奇佳,於是給我買回好幾盒大大卷,親自監督我每天嚼一嚼。

直到有一天,一顆搖晃的乳牙被粘了下來。

嘿!還真不疼了!

我們是摩爸摩媽們

一群堅持為孩子們產出

有價值有態度的兒童文化的爸爸媽媽

這是一個開放的平臺

我們和孩子就是這兒的絕對主角

塗牙膏、咬花椒這些都是小意思,把味精按1:50的濃度用溫開水化開口含,也不算什麼。我媽後來不知道聽哪個好心人講,常嚼泡泡糖,效果奇佳,於是給我買回好幾盒大大卷,親自監督我每天嚼一嚼。

直到有一天,一顆搖晃的乳牙被粘了下來。

嘿!還真不疼了!

我們是摩爸摩媽們

一群堅持為孩子們產出

有價值有態度的兒童文化的爸爸媽媽

這是一個開放的平臺

我們和孩子就是這兒的絕對主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