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大河深度丨43場馬拉松同一天開跑創記錄,馬拉松熱席捲中國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王瑋皓實習生王梅竹文記者平偉攝影

核心提示丨

北京、武漢、南京、杭州……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日, 全國各地竟有多達43場馬拉松賽事同時開賽, 共有超過26萬人一起奔跑, 刷新了國內一天之內舉辦馬拉松數量的紀錄。 這可以說是全國馬拉松熱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 馬拉松持續升溫, 從大城市席捲到中小城市, 遍地開花。 馬拉松這項運動有多火爆?主辦方和各個城市為何如此熱衷?對於全國四處參賽的跑步發燒友來說, 又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入迷?

■馬拉松賽事呈現井噴之勢

馬拉松賽事在中國有多火爆?

從今年1月中國田徑協會發佈的《2017中國馬拉松年度工作報告》中, 可以找到答案。 2017年, 全國各地共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800人以上規模)1100場;參賽人次近500萬, 較2016年增加78%。

要知道, 2011年在中國田徑協會註冊的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只有22場,

8年間, 馬拉松每年都在呈現幾何式的增長。 僅僅4月15日一天, 全國就有43場馬拉松賽事同時開賽, 賽事的數量接近了2014年全年馬拉松賽事總和。 "即便是馬拉松在國內出現井噴的現象, 依然滿足不了跑友們的需求, 目前全國馬拉松賽事覆蓋的城市僅234個, 總數不及全國的一半。 "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臣說。

去年, 中國境內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已經涵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的234個城市, 較2016年增加了101個城市。 此外, 去年所有賽事中, 浙江省舉辦了152場, 排名第一, 江蘇省舉辦了149場, 緊隨其後, 排在第三的廣東省舉辦了103場, 東部沿海尤其是江浙地區的城市舉辦賽事較為密集。 按照中國田徑協會設置的發展目標, 到2020年,

全國馬拉松規模賽事超過1900場, 其中中國田協認證賽事達到350場, 各類賽事參賽人數將超過1000萬人次。

■用馬拉松打造城市名片

4月29日, 許昌國際馬拉松、鄭州國際女子馬拉松將同時開跑。 對於主辦方和城市而言, 馬拉松賽事有何魅力?在許昌市體育局局長廖少忠看來,

馬拉松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張新名片。 "許昌馬拉松賽事正值許昌第十二屆三國文化旅遊周舉行, 以體育+旅遊+娛樂的方式宣傳許昌, 可以進一步強化許昌在三國文化的中心地位, 也能更好帶動體育旅遊等新業態的發展。 "

鄭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姚五洲告訴記者, 馬拉松是一項廣受群眾熱愛的運動, 它的參與門檻低, 同時對人的體能和意志都是很好的鍛煉和考驗。 "今年適逢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區30周年, 在高新區舉辦鄭州國際女子馬拉松, 對於全區是一次集中展示發展成果的機會, 更是可以促進改善城市環境和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

作為河南唯一常設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

鄭開馬拉松使鄭州、開封兩個千年古城的歷史文化有機地連接在一起, 巧妙地向全世界展示、推介了這兩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吸引力。 "中國鄭開國際馬拉松賽產生的綜合影響, 遠遠超越了體育運動本身, 已經成為‘文化+體育’的載體。 "省體育局一位負責人表示。

■癡迷跑步,"發燒友"跑遍全國

各大馬拉松賽場上,總能看到一些來自南天海北的跑友,他們對於馬拉松的癡迷超乎很多人想像。昨日,來自北京的資深跑友張啟在接到記者電話時,還在從武漢回北京的高鐵上。4月15日,他專程前往武漢跑了一場全程馬拉松。由此,張啟完成了2017-2018賽季北京、廣州、重慶和武漢四項中國馬拉松大滿貫賽事,成為了大滿貫元年首批全滿貫跑者,目前全國成功完成本賽季大滿貫的跑友還不到一千人。

經商的張啟免不了酒桌上的應酬,自打5年前接觸到馬拉松後,不但改變他了生活,更是在心中植入了一種"一旦出發,必須到達"的信念。"跑馬拉松的好處不勝枚舉,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健康的體魄、樂觀的心態、愉悅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讓我結識了許多來自天南地北的跑友,大家一路奔跑,互相激勵。"張啟說。5年來,他從一個馬拉松菜鳥變成了發燒級跑友,"除了速幹衣、跑鞋、跑錶、無線耳機四大件,像導汗帶、髕骨帶、能量膠、鹽丸等都是我跑比賽的重要配備。如果玩得專業,跑馬的消費也很高,全套裝備配下來至少也要5000元以上。"

目前,張啟已經參與了國內20多場馬拉松,雖然在高手林立的賽事中難以拿到獎金,但用一個個完賽獎牌記錄下自己的歷程已經足夠。來自鄭州的黃健是本地跑友圈的名人,他參加過兩次50公里越野賽和一次鐵人三項比賽,國內大小的馬拉松比賽30多場。

黃健今年51歲,曾是一名空軍飛行員,轉業回到鄭州工作後,他的身體開始慢慢發福。"2012年體檢,我是血脂高和中度脂肪肝,體重也超標,也就是所謂的亞健康,工作也提不起精神。"黃健說。為了減肥他開始跑步鍛煉,從1公里,到跑10公里,再到嘗試半程馬拉松,直到2014年,黃健第一次參加了鄭開馬拉松全程比賽。跑步途中,他結實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了"馬友驛站"跑團,"我們經常組織一些團體活動,平時在鄭大操場鍛煉,週末會去CBD、北龍湖、植物園、樹木園等地長距離拉練。"黃健說,經過常年的鍛煉,他體重減了30斤,煙也戒了,為了早起跑步,都是晚上9點左右上床睡覺,"身體好了,每天工作也有熱情"。

■馬拉松喚起健康意識

"這幾年的馬拉松熱,帶動了跑步這項運動的發展,跑步逐漸成為許多人的愛好,成為習慣,成為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談起馬拉松熱,公益項目"黎明腳步"的發起人李曉拴有很深的感觸,在他看來,馬拉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健康意識"的喚起。

2007年,焦作市民李曉拴在網上發了一段文字,並公佈了叫醒電話:"只要你想晨跑,發個短信給我,我可以天天叫你。"隨後,李曉栓開啟了他的傳奇故事。"人們想要鍛煉身體、渴望在別人幫助下獲得健康,紛紛模仿這種方式叫醒,而且口口相傳,發生裂變,參與者越來越多。一些城市通過建立qq群,到後來建立微信群,人們從虛擬的網友,變成了實體的跑團。"李曉栓說,通過10多年的發展,他的網名"黎明腳步"已成為全民健身運動和傳播大眾體育精神的代名詞,更是成為全國跑步圈最大的群體,有300個城市建立了"黎明腳步"跑團,參與人數達60萬人。

"跑步鍛煉是人們最常採用的一種身體鍛煉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跑步技術要求簡單,無需特殊的場地、服裝或器械。無論在運動場上或在馬路上,甚至在田野間、樹林中均可進行跑步鍛煉。各人可以自己掌握跑步的速度、距離和路線。"李曉栓說,每天早晨,分佈在祖國天南海北的上百個城市,以叫醒電話為信號,以黎明曙光為約定,紛紛走出家門,投入大地早晨的懷抱;每個週六和周日,李曉拴的手機都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大量的跑步圖片。以"黎明腳步"命名的賽事也在各地紛紛開啟。

作為"黎明腳步"跑團的一員,鄭州的跑友王先生說,不同於快跑、速度跑以及有任務和目的競技跑,很多像他一樣的普通跑友跟多的是喜歡這種慢跑不停的感覺。"這種狀態非常享受,可以讓思緒也奔跑中飛揚,雙腳交替蹬地騰空,讓身體持續體驗失重的樂趣。"

編輯:李韶萌

■癡迷跑步,"發燒友"跑遍全國

各大馬拉松賽場上,總能看到一些來自南天海北的跑友,他們對於馬拉松的癡迷超乎很多人想像。昨日,來自北京的資深跑友張啟在接到記者電話時,還在從武漢回北京的高鐵上。4月15日,他專程前往武漢跑了一場全程馬拉松。由此,張啟完成了2017-2018賽季北京、廣州、重慶和武漢四項中國馬拉松大滿貫賽事,成為了大滿貫元年首批全滿貫跑者,目前全國成功完成本賽季大滿貫的跑友還不到一千人。

經商的張啟免不了酒桌上的應酬,自打5年前接觸到馬拉松後,不但改變他了生活,更是在心中植入了一種"一旦出發,必須到達"的信念。"跑馬拉松的好處不勝枚舉,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健康的體魄、樂觀的心態、愉悅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讓我結識了許多來自天南地北的跑友,大家一路奔跑,互相激勵。"張啟說。5年來,他從一個馬拉松菜鳥變成了發燒級跑友,"除了速幹衣、跑鞋、跑錶、無線耳機四大件,像導汗帶、髕骨帶、能量膠、鹽丸等都是我跑比賽的重要配備。如果玩得專業,跑馬的消費也很高,全套裝備配下來至少也要5000元以上。"

目前,張啟已經參與了國內20多場馬拉松,雖然在高手林立的賽事中難以拿到獎金,但用一個個完賽獎牌記錄下自己的歷程已經足夠。來自鄭州的黃健是本地跑友圈的名人,他參加過兩次50公里越野賽和一次鐵人三項比賽,國內大小的馬拉松比賽30多場。

黃健今年51歲,曾是一名空軍飛行員,轉業回到鄭州工作後,他的身體開始慢慢發福。"2012年體檢,我是血脂高和中度脂肪肝,體重也超標,也就是所謂的亞健康,工作也提不起精神。"黃健說。為了減肥他開始跑步鍛煉,從1公里,到跑10公里,再到嘗試半程馬拉松,直到2014年,黃健第一次參加了鄭開馬拉松全程比賽。跑步途中,他結實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了"馬友驛站"跑團,"我們經常組織一些團體活動,平時在鄭大操場鍛煉,週末會去CBD、北龍湖、植物園、樹木園等地長距離拉練。"黃健說,經過常年的鍛煉,他體重減了30斤,煙也戒了,為了早起跑步,都是晚上9點左右上床睡覺,"身體好了,每天工作也有熱情"。

■馬拉松喚起健康意識

"這幾年的馬拉松熱,帶動了跑步這項運動的發展,跑步逐漸成為許多人的愛好,成為習慣,成為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談起馬拉松熱,公益項目"黎明腳步"的發起人李曉拴有很深的感觸,在他看來,馬拉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健康意識"的喚起。

2007年,焦作市民李曉拴在網上發了一段文字,並公佈了叫醒電話:"只要你想晨跑,發個短信給我,我可以天天叫你。"隨後,李曉栓開啟了他的傳奇故事。"人們想要鍛煉身體、渴望在別人幫助下獲得健康,紛紛模仿這種方式叫醒,而且口口相傳,發生裂變,參與者越來越多。一些城市通過建立qq群,到後來建立微信群,人們從虛擬的網友,變成了實體的跑團。"李曉栓說,通過10多年的發展,他的網名"黎明腳步"已成為全民健身運動和傳播大眾體育精神的代名詞,更是成為全國跑步圈最大的群體,有300個城市建立了"黎明腳步"跑團,參與人數達60萬人。

"跑步鍛煉是人們最常採用的一種身體鍛煉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跑步技術要求簡單,無需特殊的場地、服裝或器械。無論在運動場上或在馬路上,甚至在田野間、樹林中均可進行跑步鍛煉。各人可以自己掌握跑步的速度、距離和路線。"李曉栓說,每天早晨,分佈在祖國天南海北的上百個城市,以叫醒電話為信號,以黎明曙光為約定,紛紛走出家門,投入大地早晨的懷抱;每個週六和周日,李曉拴的手機都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大量的跑步圖片。以"黎明腳步"命名的賽事也在各地紛紛開啟。

作為"黎明腳步"跑團的一員,鄭州的跑友王先生說,不同於快跑、速度跑以及有任務和目的競技跑,很多像他一樣的普通跑友跟多的是喜歡這種慢跑不停的感覺。"這種狀態非常享受,可以讓思緒也奔跑中飛揚,雙腳交替蹬地騰空,讓身體持續體驗失重的樂趣。"

編輯:李韶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