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懸崖“仙草”東莞再造

鐵皮石斛鮮條

盧續林

在培養基裡的鐵皮石斛

鄭良銘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黎慧瑩、黃紫瑋

東坑農業園, “隱藏”了一個全國最大的鐵皮石斛組培中心。 4月份, 是鐵皮石斛的採摘期。 主管盧續林與徒弟鄭良銘一起, 在種植大棚裡緊盯工人們採摘。 他們必須爭分奪秒,

在鐵皮石斛開花之前, 將200畝基地的鮮條全部採摘完畢。

讓師徒倆不敢掉以輕心的鐵皮石斛, 是一種名貴的草藥。 它被貼上“仙草”“禦藥”等標籤, 數量稀缺且價格昂貴。 小心翼翼培育三年, 才能迎來一次收成。 為了保證鐵皮石斛健康成長, 盧續林大半夜拉上眾人“除蟲滅害”……90後的鄭良銘在經歷了同齡人相繼離開後, 毅然選擇了堅守。 他們相信, 鐵皮石斛真正的春天終會到來。

三年一次收成

清明節後, 是鐵皮石斛的“大花期”。 為防止影響鐵皮石斛鮮條的藥性, 工人們爭分奪秒, 在鐵皮石斛開花前將其採摘。

“注意!你要這樣……”在採摘期, 45歲的盧續林每天從清晨7時就開始忙碌, 他手把手教新來的工人採摘鐵皮石斛的工序和要點。

盧續林一刻都不敢怠慢, 生怕工人操作錯誤, 直接毀了整棵植株。 要知道, 大棚裡的鐵皮石斛, 要培育種植三年, 才能有第一次收成。

據介紹, 這裡所有鐵皮石斛的“母親”, 都是來自韶關丹霞山脈懸崖峭壁上的野生鐵皮石斛。 通過一份份DNA報告, 每株鐵皮石斛被驗明“正身”。 為了保證鐵皮石斛的藥性, 所有鐵皮石斛的母本和父本都是野生的品種。

人工培育鐵皮石斛需要接受重重考驗, 因為一顆小小的黴菌就能把鐵皮石斛消滅在“搖籃”裡。 培育初期, 鐵皮石斛需要在無菌的培養基裡乖乖待著, 在一個個玻璃罐裡靜靜待上一年半, 直到生出了根、長出了莖, 而後的一年半再被移植到樹皮裡生長。 就這樣, 三年後, 鐵皮石斛才有了第一次收成。

盧續林細心料理著這些“嬌氣”的鐵皮石斛, 像照顧自己幼小的孩子, 生怕一丁點閃失就讓所有努力付諸東流。

深夜智鬥“敵人”

盧續林從基地2013年大面積種植鐵皮石斛前便來到了這裡。 鐵皮石斛雖然被移到大棚裡種植, 但也松不得半口氣。 鐵皮石斛對生存環境極為苛刻, 喜濕潤的同時, 還要涼爽、空氣暢通。 稍微不“慣”著它的“脾氣”, 它便生菌、爛死。 一開始為了研究鐵皮石斛的種植方法, 盧續林經常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滿足了鐵皮石斛苛刻的生存環境的同時, 還要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害蟲最喜歡藏到半夜才出來“作案”, 晚上10時到次日淩晨2時, 盧續林經常一個人 “貓”在大棚裡觀察鐵皮石斛的情況, 累了直接在大棚裡睡。 然而,即便發現了“敵人”,也不能直接往上面噴殺蟲藥,而是要跟這些“敵人”鬥智鬥勇。

天地萬物,相生相剋。“別看它小,小蝸牛可是鐵皮石斛最大的天敵。”盧續林說,每年雨季,是小蝸牛最“倡狂”的時候,它們喜歡啃咬鐵皮石斛的嫩葉,讓其日漸衰敗。這時,盧續林就帶著大家晚上來捉這些小蝸牛,在夜幕中靜靜等待它們的出現,然後往它們身上撒石灰。小蝸牛被石灰吸幹了水分,便會自然死亡。

盧續林還試圖在鐵皮石斛旁放一些蔬菜水果,以吸引小蝸牛的注意。香蕉皮、黃瓜皮……經過不斷試驗,盧續林發現,原來小蝸牛十分愛吃大白菜。每次放大白菜上去,小蝸牛就會主動棄鐵皮石斛而去,投入大白菜的懷裡。等到第二天,盧續林便過來收拾它們。

“皇宮禦藥”千元可享

很久以前,鐵皮石斛一直被奉為皇宮的禦藥,平常百姓家根本無緣接觸。後來,人們通過互聯網等管道瞭解到鐵皮石斛的營養價值。從此,與人參、阿膠、鹿茸等補品一樣,鐵皮石斛被逐漸奉為老百姓的養生“聖物”。

“市場上的鐵皮石斛魚龍混雜,有些不良商家會以沒有藥效的石斛充當。”基地負責人符文林表示,“石斛有76種,有藥效的僅有6種,所以同樣是石斛屬,有的賣2~3元1克,有的賣100多元1克。”

鐵皮石斛的價格曾一度瘋漲,最高時售至幾萬元一斤,也曾跌入泥潭,每公斤只要100多元。近年來,隨著市場的規範化,它的價格漸趨平穩,供求逐漸平衡。由於種植條件苛刻,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栽培,現在鐵皮石斛鮮條大約1600元一斤,屬於偏貴的養生品。

從鐵皮石斛的鮮條、楓鬥,再到現在的鐵皮石斛粉、手工皂、化妝品,市場上的各類產品已經是琳琅滿目。符文林表示,他們正在嘗試將鐵皮石斛種植與休閒旅遊相結合。去年,該基地成為首批“東莞市食品藥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每到節假日,就有家長帶著孩子到基地參觀體驗,瞭解鐵皮石斛的保種、育種、深加工,學習中醫藥文化。同時,還可以品嘗用鐵皮石斛製作的養生菜肴。

“在我們投資拍攝的一部中醫藥動漫裡,鐵皮石斛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據瞭解,這部名為《本草藥靈》的動漫,是國產首部大型(1000集)中醫藥題材動漫,計畫未來在央視播出。“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向青少年科普中醫學知識,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符文林表示。

研究各類鮮條

花掉兩年工資

基地裡常年招工困難,尋不到願吃苦頭的年輕人,而90後鄭良銘卻一腳踏進種植大棚。對師父盧續林這幾年來的殫精竭慮,他一一看在眼裡。2015年來實習的鄭良銘,如今已成為盧續林的左膀右臂。

鄭良銘大學主修藥學。大三暑假,他被學校分到這裡實習,當時和他一起來的還有另外十五名同學。在枯燥寂寞的種植基地裡,有人待了幾天便受不住離開了,最後只有他完成了實習並決定留下來工作。

親戚聽說他在種石斛,還有一套神乎其神的種植理論,質疑他進了傳銷組織。鄭良銘搖頭笑笑,他心裡明白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增強,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他看好鐵皮石斛產業的發展前景。

帶著吃苦耐勞的精神,鄭良銘在這裡積極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待過實驗室,與玻璃罐裡的石斛嫩苗同呼吸;也走進大棚裡,與採摘工人們一齊修剪石斛枝。春天,萬物生髮,鄭良銘一改平日的謙遜笑臉,變成採摘工人身旁的嚴厲督工,一盯就是一整天;夏天,狂風暴雨襲來,他攀上高高的梯子,將大棚一點點固定……四年來,他跟師父盧續林一樣經常連續一個月都在工作,最長時45天沒有假期。

從師父盧續林那裡,鄭良銘學到了鐵皮石斛的生長習性,也對這種嬌貴植物產生了癡迷。市場上的鐵皮石斛鮮條魚龍混雜、價格不一,鄭良銘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那時候我還在實習,每個月只拿一千多元,想方設法省錢去買鮮條,前前後後花了兩萬五千元。”

現在,鄭良銘已是朋友圈裡的石斛鑒別師,經常有朋友拿著鮮條找他鑒別。鐵皮石斛開始捕獲鄭良銘身邊人的芳心,同時也逐漸走進越來越多東莞市民的視野。

然而,即便發現了“敵人”,也不能直接往上面噴殺蟲藥,而是要跟這些“敵人”鬥智鬥勇。

天地萬物,相生相剋。“別看它小,小蝸牛可是鐵皮石斛最大的天敵。”盧續林說,每年雨季,是小蝸牛最“倡狂”的時候,它們喜歡啃咬鐵皮石斛的嫩葉,讓其日漸衰敗。這時,盧續林就帶著大家晚上來捉這些小蝸牛,在夜幕中靜靜等待它們的出現,然後往它們身上撒石灰。小蝸牛被石灰吸幹了水分,便會自然死亡。

盧續林還試圖在鐵皮石斛旁放一些蔬菜水果,以吸引小蝸牛的注意。香蕉皮、黃瓜皮……經過不斷試驗,盧續林發現,原來小蝸牛十分愛吃大白菜。每次放大白菜上去,小蝸牛就會主動棄鐵皮石斛而去,投入大白菜的懷裡。等到第二天,盧續林便過來收拾它們。

“皇宮禦藥”千元可享

很久以前,鐵皮石斛一直被奉為皇宮的禦藥,平常百姓家根本無緣接觸。後來,人們通過互聯網等管道瞭解到鐵皮石斛的營養價值。從此,與人參、阿膠、鹿茸等補品一樣,鐵皮石斛被逐漸奉為老百姓的養生“聖物”。

“市場上的鐵皮石斛魚龍混雜,有些不良商家會以沒有藥效的石斛充當。”基地負責人符文林表示,“石斛有76種,有藥效的僅有6種,所以同樣是石斛屬,有的賣2~3元1克,有的賣100多元1克。”

鐵皮石斛的價格曾一度瘋漲,最高時售至幾萬元一斤,也曾跌入泥潭,每公斤只要100多元。近年來,隨著市場的規範化,它的價格漸趨平穩,供求逐漸平衡。由於種植條件苛刻,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栽培,現在鐵皮石斛鮮條大約1600元一斤,屬於偏貴的養生品。

從鐵皮石斛的鮮條、楓鬥,再到現在的鐵皮石斛粉、手工皂、化妝品,市場上的各類產品已經是琳琅滿目。符文林表示,他們正在嘗試將鐵皮石斛種植與休閒旅遊相結合。去年,該基地成為首批“東莞市食品藥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每到節假日,就有家長帶著孩子到基地參觀體驗,瞭解鐵皮石斛的保種、育種、深加工,學習中醫藥文化。同時,還可以品嘗用鐵皮石斛製作的養生菜肴。

“在我們投資拍攝的一部中醫藥動漫裡,鐵皮石斛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據瞭解,這部名為《本草藥靈》的動漫,是國產首部大型(1000集)中醫藥題材動漫,計畫未來在央視播出。“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向青少年科普中醫學知識,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符文林表示。

研究各類鮮條

花掉兩年工資

基地裡常年招工困難,尋不到願吃苦頭的年輕人,而90後鄭良銘卻一腳踏進種植大棚。對師父盧續林這幾年來的殫精竭慮,他一一看在眼裡。2015年來實習的鄭良銘,如今已成為盧續林的左膀右臂。

鄭良銘大學主修藥學。大三暑假,他被學校分到這裡實習,當時和他一起來的還有另外十五名同學。在枯燥寂寞的種植基地裡,有人待了幾天便受不住離開了,最後只有他完成了實習並決定留下來工作。

親戚聽說他在種石斛,還有一套神乎其神的種植理論,質疑他進了傳銷組織。鄭良銘搖頭笑笑,他心裡明白隨著老齡化趨勢的增強,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他看好鐵皮石斛產業的發展前景。

帶著吃苦耐勞的精神,鄭良銘在這裡積極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待過實驗室,與玻璃罐裡的石斛嫩苗同呼吸;也走進大棚裡,與採摘工人們一齊修剪石斛枝。春天,萬物生髮,鄭良銘一改平日的謙遜笑臉,變成採摘工人身旁的嚴厲督工,一盯就是一整天;夏天,狂風暴雨襲來,他攀上高高的梯子,將大棚一點點固定……四年來,他跟師父盧續林一樣經常連續一個月都在工作,最長時45天沒有假期。

從師父盧續林那裡,鄭良銘學到了鐵皮石斛的生長習性,也對這種嬌貴植物產生了癡迷。市場上的鐵皮石斛鮮條魚龍混雜、價格不一,鄭良銘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那時候我還在實習,每個月只拿一千多元,想方設法省錢去買鮮條,前前後後花了兩萬五千元。”

現在,鄭良銘已是朋友圈裡的石斛鑒別師,經常有朋友拿著鮮條找他鑒別。鐵皮石斛開始捕獲鄭良銘身邊人的芳心,同時也逐漸走進越來越多東莞市民的視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