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沙地變林海 三代人傳遞的綠色接力

原標題:三代人“一顆心”的綠色接力

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李思瑾

3月27日, 記者到達威甯觀風海鎮境內的國有沙子坡林場沙子坡工區時已是中午, 山林裡仍是霧氣靄靄。 8位護林員剛巡完山回來, 衣衫、鞋子, 褲腿沾滿泥巴。 大部分人還有些靦腆, 他們說話的開頭幾乎都是這樣:“這片樹子是我們上一輩人栽下的。 ”

他們的上一輩或再上一輩就已經是護林員, 他們一出生, 就延續著與樹林的緣分, 長大後, 繼續用雙腳丈量林場的每一寸土地, 青山印證了他們的艱辛, 樹的年輪銘刻著他們的堅守。

貴州省威寧自治縣國有沙子坡林場的護林員巡山歸來總會相互問候:“你那片樹子還好吧?”雷迪 攝。

“林一代”:從“種樹人”到“護林員”

上世紀80年代, 威寧觀風海鎮沙子坡的環境狀況恰如其名:荒坡, 少樹, 十年九旱。 每到春季, 黃沙遮天蔽日。

種樹, 成了當地林業人內心的呼喚。

1985年初, 被列為貴州省十大林業重點建設縣之一的威寧在沙子坡挑選了宜林荒山, 組織實施“人工造林”工程。

“沙子坡土不好, 所以我們栽華山松。 ”當年參與造林的安啟亮老人現已經80多歲了。 華山松存活率高, 初期生長快, 恰好適應觀風海鎮的高寒氣候, 也適應沙子坡乾旱貧瘠的土壤。

“我們是數著種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