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中國改革開放助力全球價值鏈重塑

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全球價值鏈時代, 貨物與服務已經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跨國性生產網路。 在當前中美貿易關係愈發緊張, 美對華貿易逆差被嚴重高估的背景下, 急需引入“全球價值鏈”視角來解釋世界貿易發展的新現象, 從而探討改革開放的中國在全球價值鏈重塑過程中的角色定位。

概括地說, 全球價值鏈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基於經濟全球化而形成創新機制, 指的是為實現商品或服務的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全球性跨企業的網路, 涉及從研發到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的整個過程。

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佈、產業關聯、資源協同、市場開放、利益共用等特徵看, 這一創新的全球性專業化分工機制, 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層面的支撐。 全球價值鏈曾經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前經歷了約10年的黃金髮展期, 而如今, 在逆全球化暗流湧動的背景下, 全球價值鏈又面臨諸多新問題、新挑戰, 主要表現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依據其技術先行、制度供給以及美元體系等綜合優勢, 通過掌控全球價值鏈體系治理主導權從而過度獲取超額壟斷價值。 這種治理模式, 一方面削弱了鏈主自身的技術創新意願, 弱化了價值鏈體系的驅動動能, 另一方面損害了鏈條參與方的利益,
積累了系統性結構失衡風險, 久而久之, 會影響世界經濟良性發展。

面對困局, 國際社會表達了重塑全球價值鏈體系的意願。 近年來, 聯合國貿發會議、APEC領導人峰會、G20領導人峰會等均將重塑全球價值鏈列入議程和規劃。 其中,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 為全球價值鏈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和方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將“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2018年博鼇亞洲論壇年會, 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又從“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營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擴大進口”等四大領域進一步向世界釋放出中國改革開放機遇。

在新一輪以高品質發展為導向的改革開放進程中, 中國有望從制度供給、技術創新、市場升級三個維度助力全球價值鏈重塑, 並依託新型全球價值鏈為經濟全球化注入制度紅利、創新紅利和市場紅利。

第一,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 積極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國際金融體制改革, 為全球價值鏈治理提供更高水準的制度基礎。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契合了全球價值鏈模式下各參與方同生共榮的基本特徵, 凝聚了包容共用、開放和諧的中國智慧。 近年來, 中國在啟動國內自貿區試點的同時, 主張並推動亞太自貿區、亞歐自貿區建設, 在WTO框架內推進與相關成員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中國也主張共建金融市場風險防控體系, 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改革, 強化國際金融領域的制度協調。 “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銀行, 中國正用實際行動為全球價值鏈制度建設進行有益探索。

第二, 構建開放協同的技術創新體制機制,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為全球價值鏈重塑提供強有力的新技術動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近年來, 在創新型國家戰略指導下, 創新人才建設、創新環境建設得到切實推進, 中國的技術創新實力已有明顯提升。 在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原則基礎上, 中國的人才、資金、市場優勢,

將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提供強大動力, 進而為人類科技進步和全球價值鏈治理貢獻中國技術方案。

第三, 以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動力源, 為重塑全球價值鏈提供高品質市場需求保障。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為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指引。 從全面小康到初步現代化, 再到現代化強國, 中國十幾億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將持續提升, 對應的則是中國市場需求的不斷轉型升級。 從全球價值鏈運行的微觀機制看, 堅實的市場需求才能確保增值價值最終實現。 從這個角度講, 中國規模龐大、品質優良的市場需求, 即是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最大紅利。

“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 面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矛盾突出的當今世界,面對仍然風險重重的世界經濟,中國將堅定奉行改革開放國策,致力於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個更加包容開放、更富創新活力、更高品質發展的中國,必然為全球經濟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

(作者:王修志 廣西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副院長,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面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矛盾突出的當今世界,面對仍然風險重重的世界經濟,中國將堅定奉行改革開放國策,致力於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個更加包容開放、更富創新活力、更高品質發展的中國,必然為全球經濟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

(作者:王修志 廣西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副院長,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