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市民出門15分鐘就有健身場地

今後的南昌, 走出家門每行走15分鐘就有健身場地, 每個城區都將有多個體育場館, 經常鍛煉人數比例將達到40%。 記者從南昌市城鄉規劃局獲悉, 為提高南昌市公共體育服務水準、促進體育場館的建設, 南昌市體育局聯合南昌市城鄉規劃局組織編制了《南昌市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規劃、西湖區、青山湖區、青雲譜區、高新區、紅穀灘新區、經開區(英雄大道以南區域)、新建區(城區)和灣裡區(城區), 建設用地面積約500平方公里。 根據南昌市在編的城市總體規劃, 確定本次規劃期限:2017年~2035年, 其中:近期2018~2020年, 遠期2021~2035年。

規劃的目標是,

完善區、鄉鎮 (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網路, 實現區-鄉鎮 (街道)、村(社區) 三級全民健身設施全覆蓋, 建成城鎮社區實現15分鐘健身圈。 到2035年, 中心城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4平方米/人, 經常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0%, 國民體質合格率超過94%。

同時, 打造以體育休閒健身業為龍頭的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體育產業體系;培育2-3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的高端賽事;發展濱水綠道, 登山步道等特色健身休閒產業, 建設成華中地區有突出影響力的體育旅遊休閒基地。

規劃新增多個省市級體育設施

在省市級公共體育用地規劃方面, 按南昌市城區規劃人口475萬人, 按省市級體育設施人均指標0.3m2/人測算, 共需要省、市級體育設施用地為142.5公頃。

本次規劃省市級體育用地265.59公頃。

根據規劃, 保留現狀江西省奧林匹克中心、江西省水上運動中心、南昌市國際體育中心、南昌市全民健身中心(八一體育場)、江西省體育館、南昌市灣裡射擊中心, 共計231.81公頃。

按照省市級“五個一”工程要求, 增加省市級全民健身中心和體育公園;增加一處南昌市朝陽體育中心, 與西湖區體育中心市區合建, 占地面積約約6.77公頃, 市級用地指標按0.68公頃計;增加省市級體育公園選址在贛江兩岸風光帶和將現狀省體育場改建為體育公園, 占地面積分別為30.63公頃、1.45公頃。

規劃設置105處小型全民健身中心

在區級公共體育用地規劃方面, 按照15分鐘城市生活圈設置, 每個街道配置一所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和一個健身場,

小型全民健身中心的設置規模為室內建築面積1000-2000㎡, 健身場設置規模為室外用地面積不小於1公頃。 在用地緊張的建成區, 小型全民健身中心與健身場地可分開附設, 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可附設於其他功能建築內, 健身場地可附設于社區公園綠地中。 在有用地條件的新城區, 小型全民健身中心應與健身場地結合獨立占地設置, 用地面積不小於1公頃。

在佈局方面, 區級公共體育設施要滿足“五個一”工程:1綜合體育場、1綜合體育館、1中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游泳館、1體育公園。 並滿足區級公共體育設施0.3人/平方米的指標要求。 本次規劃範圍規劃人口475萬人, 按照區級公共體育設施0.3人/平方米的指標要求,

共需要配套142.5公頃體育用地。 東湖、西湖用地緊張的老城區, 區級體育設施可酌情折減, 不得低於用地要求的70%。 經開區因高校眾多, 考慮高校設施的利用, 可適當折減規劃用地, 不得低於用地要求的70%。

設置105處小型全民健身中心

規劃提出, 原則上每個社區需配置一所文體活動站(室內)及若干健身點(室外), 其中文體活動站可結合其它社區設施一起佈置, 形成社區中心。 文體活動站中體育活動場地面積不小於180㎡;若干健身點的總面積不小於660㎡。 整合現有資源, 全民健身中心可以結合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設置形成社區文體活動中心, 健身場地可結合社區文化廣場、社區公園設置。

在街道社區級公共體育設施規劃方面,

本次規劃依據《南昌市中心城區社區專項規劃》規劃的街道與社區單元為依據, 設置105處小型全民健身中心, 738處社區文體活動站, 最終實現街道、社區體育設施全覆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