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達旗獲內蒙古日報點贊 看農企結合打造農牧民增收新路子

春耕備耕時節,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白泥井鎮的農牧業企業和農民們都忙活開了。

金泰禾農牧業公司的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裡,

法人代表劉紅梅正和種植大戶們討論今年的種植計畫, 約定好種啥後就要簽訂種植合同了。

“劉喜軍, 今年你的合作社還種1000畝青貯和1000畝大玉米, 行不?”

“行, 保證按公司的標準完成訂單!”

海勒蘇村種植大戶、利豐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劉喜軍滿口答應。

劉喜軍與金泰禾農牧業公司已合作3年, 他的合作社有2000畝土地全部流轉出來, 按金泰禾公司的訂單安排種植, 收穫時由公司按市場價統一收購, 這幾年每年純收入30多萬元。

“以前看別人種啥就跟風, 不瞭解市場行情, 種出來的糧食、蔬菜多數賣不出去, 更別說賣上好價錢了!自從跟金泰禾公司合作按訂單種植後, ‘賣難’的問題解決了, 收入也比以前提高了好幾倍!”嘗到與龍頭企業合作共贏的甜頭,

劉喜軍對今後的合作信心更足了。

金泰禾公司是自治區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也是達拉特旗與農牧民利益聯結緊密的典型代表企業。 公司經營蔬菜、有機青貯飼料種植, 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和糧食收儲等業務, 現已建成占地600畝的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1處, 內有冷藏保鮮庫、加工包裝車間、蔬菜包裝箱廠、標準化智慧溫室, 日加工80噸脫水蔬菜和120噸白蘿蔔條的生產線各1條, 存儲能力為10.5萬噸的標準化糧食收儲庫1座。

成立8年來, 金泰禾公司與當地農戶、種植大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以合同、契約等形式與農戶開展訂單生產, 承諾按時收購蔬菜, 並按照政府要求明確最低保護價,

形成“公司+農戶+訂單”的生產模式。 公司為農戶提供種苗、地膜、肥料等生產資料, 並提供全程技術指導服務, 實行“四統一包”即統一供種、統一植保、統一收購、統一結算, 合作社包收。 種植大戶只需按訂單要求耕種, 不必擔心農產品沒有銷路, 而收割、收購、運輸等服務均由公司承擔。 這種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的有效模式不僅解決了農牧民“賣難”問題, 也帶動了企業發展, 迅速在當地推廣起來。

“我們的經營模式其實很簡單, 一手牽著市場, 一手牽著土地, 讓農民按市場需求和標準生產, 幫農民找到銷路, 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 ”十幾年與農民和市場打交道的劉紅梅, 一語道出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的實質。

2011年至2017年, 金泰禾公司與達拉特旗2300戶農戶簽訂了蔬菜種植訂單, 面積達10.2萬畝, 訂單種植戶戶均年增收1萬元。 同時, 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和生產加工環節還為已經流轉了土地的農民提供了300多個就業崗位, 增加了農牧民的收入管道。

侯家營子村種植大戶劉金貴與金泰禾公司合作2年, 已經體驗到利益聯結的好處:“以前以農戶名義和銀行貸款頂多貸個三五萬, 放款週期還很長, 如今和企業合作後由企業出面擔保, 一下子就貸了20萬。 去年我的1000畝青貯玉米錯過了收購的黃金期, 本以為賠定了, 但公司以每畝1200元的保底價全部收購走, 把我的損失降到最低, 公司真的是和我們農戶共擔風險呢!”

“不僅和農戶要風險共擔,

利益也要共沾。 當然公司不會和農民爭利, 我們靠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洞悉市場需求的能力賺取收益。 種植大戶必須按我們的要求種植才能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 這樣農企雙方才能都獲利。 ”劉紅梅解釋了農牧業龍頭企業的生存發展之道和獨特的營利模式。

“像金泰禾這樣的企業在達拉特旗有44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 當市場出現波動, 農牧業生產最容易受到衝擊, 農牧民利益最容易受損, 因此建立龍頭企業與農牧民穩定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是確保農牧業健康發展、農牧民持續增收的重要保障。 ”白泥井鎮副鎮長袁平經常奔波在全鎮各村, 在企業與農戶間協調農業生產事宜, 對建立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的做法非常認同。

據悉,目前達拉特旗共註冊涉農企業568家,培育形成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家,自治區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家,市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3家,農民合作社1415戶。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主要形成服務協作型、價格保護型、規模經營型、流轉聘用型、訂單合同型、股份合作型6種類型聯結模式。目前,全旗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比例已達60%。

“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定制式農業,這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方向。相信不出5年,農民就會深刻感受到這一發展趨勢的變化,到時會有更多的農民將土地流轉集中,農民和農牧業企業將分享到更多的產業利潤效益。”袁平對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的前景很樂觀。

【記者手記】

建立與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考察內蒙古時要求先行先試的三項重點改革之一。並對此提出明確要求:要探索一些好辦法,幫助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利潤效益,真正同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

達拉特旗因地制宜引導更多企業與農牧民建立利益聯結,形成一個產業有一個典型龍頭企業,一個產業有一個典型聯結模式的做法,有效保障了農牧業健康發展、農牧民持續增收。相信隨著這一利益聯結機制的發展完善,必將會帶動更多的農牧民和農牧業企業增收致富、發展壯大。

對建立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的做法非常認同。

據悉,目前達拉特旗共註冊涉農企業568家,培育形成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家,自治區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家,市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3家,農民合作社1415戶。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主要形成服務協作型、價格保護型、規模經營型、流轉聘用型、訂單合同型、股份合作型6種類型聯結模式。目前,全旗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比例已達60%。

“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定制式農業,這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方向。相信不出5年,農民就會深刻感受到這一發展趨勢的變化,到時會有更多的農民將土地流轉集中,農民和農牧業企業將分享到更多的產業利潤效益。”袁平對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的前景很樂觀。

【記者手記】

建立與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考察內蒙古時要求先行先試的三項重點改革之一。並對此提出明確要求:要探索一些好辦法,幫助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利潤效益,真正同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

達拉特旗因地制宜引導更多企業與農牧民建立利益聯結,形成一個產業有一個典型龍頭企業,一個產業有一個典型聯結模式的做法,有效保障了農牧業健康發展、農牧民持續增收。相信隨著這一利益聯結機制的發展完善,必將會帶動更多的農牧民和農牧業企業增收致富、發展壯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