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聊城古城“微博之都”圖景呼之欲出

聊城新聞網訊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獲悉, 為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不斷增強文化影響力和文化吸引力, 加快文化旅遊融合, 轉型升級與品質提升, 培育壯大文化旅遊產業集群, 打造特色鮮明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城市, 聊城將依託古城區內各式各樣的仿古建築, 把古城打造成為一座涵蓋人文、自然、民風民俗的博物館之城, 微型博物館之都呼之欲出。 屆時, 這裡也將成為省內、國內一流的文化博物博覽產業群。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 旅遊是文化的載體。 聊城古城具有千年歷史, 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城,

這座千年古城與環圍的東昌湖, 以及古運河形成了整體而又獨特的城市格局, 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旅遊資源。

根據規劃, 可劃分為專門性博物館、紀念性博物館和綜合性博物館三類。 具體包括特定內容展示, 名人紀念故居、歷史資料收集、綜合內容展示等。 古城內的博物館將以實物陳列展示及圖文並茂的展覽形式為主, 以其他增添數位化、多媒體、互動性內容為輔, 展現出包羅萬象、精彩萬分、各式各樣的地方特色文化。 這些博物館具有鮮明的北方傳統文化、聊城特色文化的特點, 通過不同歷史斷面、不同文化層次、不同主題內容在博物館的集中展示, 把聊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呈現給遊客, 豐富千年古城的文化內涵。

古城籌建的35處博物館中利用景點、城門角樓、保留歷史建築如新華劇院、老糧倉、老雜技團排練廳、鍛壓機床廠等保留建築的有25處。 在古城區留出37+10處位置, 規劃新建博物館10處、老建築改造博物館6處、景點內設博物館14處、城門角樓博物館7處、古城四大街文化博物或展覽點10處。 這些中小型博物館將與古城景點緊密結合, 充分利用城門、角樓、住宅院落、街道空間、園林外景等, 形成各類微型、小型、有牆、無牆的專業博物館、私人藏品沙龍。 目前, 冷兵器博物館、阿膠博物館、戲曲文化展覽館、京劇藝術體驗館、契約博物館、老照片博物館、聊城印刷博物館等博物館已經建成。 (記者 劉慶功 通訊員 韓銀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