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對話騰訊醫療多位元專家,全面解讀騰訊國家 AI 醫療影像平臺

擁有“AI+醫療國家隊”身份的騰訊, 在上周的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 正式啟動國家人工智慧醫療影像平臺。

平臺啟動之後, 騰訊將會有哪些新的動向?作為一個開放平臺, 醫生又是如何評價以“騰訊覓影”為代表的“AI+醫療”的應用前景?帶著這些問題, 雷鋒網同多位騰訊高管與醫學專家進行了一次深入探討。

業務起步:靠投資並購很難走遠

騰訊互聯網+醫療中心負責人常佳在受訪時表示, 騰訊“互聯網+醫療”有兩大板塊的內容:

一個是微信智慧醫院, 包括掛號、處方流轉、醫療諮詢等偏向資訊化和數位化的工作,

以此整體提升醫生效率, 更多地是發揮了騰訊“互聯網基因”的優勢;

另一個是以騰訊覓影為支撐的“AI+醫療”業務, 輔助醫生進行疾病篩查和診斷。 這個業務則是深入到醫療流程中較為核心的環節。

眾所周知, 騰訊在投資並購方面的動作頗多。 不少獨角獸甚至是上市公司身上都或多或少貼著“騰訊系”的標籤。

那麼如果想在醫療行業迅速紮根, 騰訊可否通過“買買買”來完成?

“不行。 ”常佳不假思索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隨後他坦言道, 騰訊最早確實是通過投資的手段去覆蓋醫療領域的, 但後來組建了自己的團隊:由於醫療行業的獨特性, 純粹依靠投資而非集中推動, 會比較困難。

對於“推動”這個詞的理解, 常佳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核心能力和核心介面,

不能給出去, 只能自己做;

第二、需要相對長期投入的業務, 要做好長期奮戰的準備, 並且做好長期沒有可見商業模式的準備。

常佳在一句話中三次強調了“長期”, 表明醫療AI的發展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 人本身就是最複雜的研究物件, 而醫療AI是用機器模擬人的思維去研究人體, 同時資料樣本與其他行業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 因此需要更加長期的時間。 “對於醫療AI的發展到全行業級別廣泛應用, 樂觀的估計是3年左右, 另外一種觀點是需要5-10年。 因此, 醫療AI發展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 也給各參與方留下了長期的發展空間。 ”

“純粹的醫療公司無法支撐這麼長的戰線消耗, 集團化的支撐會比較好。

這個行業裡充斥著大小玩家, 大家的未來怎麼辦?我覺得‘怎麼辦’的問題可以靠時間來解決, 沒有一家可以在短時間結束戰爭。 ”

作為一家具有互聯網傳統公司, 騰訊入局醫療的時間並不長。 在這股人工智慧的熱潮下, 似乎無人不言AI。 西門子、飛利浦等傳統的醫療影像設備商也在其影像解決方案中增加了AI技術的投入。 面對積澱豐富的行業巨頭的“攪局”, 騰訊的突破在哪裡?在常佳看來, 器械廠商的優勢體現在設備以及管道上, 原有的行業口碑為他們獲取資料提供了便利。 但傳統器械商的劣勢在於太過局限, 醫院科室設備絕對不會只用一家。

“我們認為在效果上需要一個長線的發展, 其實大家可以共同探討如何提升服務品質,

而不是共同探討大家怎麼分工。 ”

業務推進:打通醫療AI創新鏈的四大維度

雷鋒網瞭解到, 在創新創業生態的開放戰略影響下, 截至目前, 騰訊的合作夥伴總數已超1300萬, 創造就業崗位2500萬個, 累計總分成超過230億。 騰訊眾創空間線下空間已佈局34個, 覆蓋29個城市, 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借助於騰訊開放平臺良好的發展基礎, 騰訊獲批承建的“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由四大模組組成:創新創業、全產業鏈合作、學術科研、普惠公益。

創新創業方面, 騰訊覓影聯合騰訊AI加速器通過開放騰訊的AI能力, 提供AI技術、導師、產業資源、市場、投資五大扶持, 説明AI技術及產品尋找到更多的應用場景。

學術科研方面, 通過聯合課題研究、前沿應用探索和跨行業學術研究, 與國內外醫學專家和學術期刊共同為AI+醫療學術科研出謀劃策。 騰訊覓影與國內十幾家頂級醫院成立聯合實驗室, 也邀請國內醫療相關學科的帶頭人, 作為開放平臺的學術顧問。

此外,騰訊AI Lab已與學術與教育出版集團施普林格·自然集團。

人工智慧+醫學影像的公司不僅數量多,規模大,而且應用領域也十分廣泛,在放射影像、糖網圖像、甲狀腺圖像、宮頸癌病理圖像都有很深入的研究。目前,各國都在人工智慧的技術上不斷發力,就在大會舉辦前後,美國FDA還批准了糖網篩查AI產品IDx-DR,在技術和市場准入層面上都給予了相當大的包容度。在常佳看來,未來醫療AI不光是在中國競爭,長期來看將會呈現全球競爭的態勢。

此外,騰訊AI Lab已與學術與教育出版集團施普林格·自然集團。

人工智慧+醫學影像的公司不僅數量多,規模大,而且應用領域也十分廣泛,在放射影像、糖網圖像、甲狀腺圖像、宮頸癌病理圖像都有很深入的研究。目前,各國都在人工智慧的技術上不斷發力,就在大會舉辦前後,美國FDA還批准了糖網篩查AI產品IDx-DR,在技術和市場准入層面上都給予了相當大的包容度。在常佳看來,未來醫療AI不光是在中國競爭,長期來看將會呈現全球競爭的態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