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新課上線 | 9+導師,20學時課程,詳解限定場景下的低速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將是驅動汽車產業未來5 - 10年的核心技術。 近兩年, 這樣的觀點已經成為產業共識。

事實上, 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範圍內, 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幾乎所有的傳統車企與新興車企、技術供應商們都在積極投入研發自動駕駛, 而其中又以限定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最接近落地和量產。 去年6月, 京東對外公佈了低速無人駕駛配送車, 今天已經投入試運營和小批量產;今年內, 百度又將與金龍客車合作量產微循環巴士“阿波龍”。 除此之外, 國內阿裡巴巴、美團、餓了麼、順豐、唯品會等大批企業都在跟進。

除了載人和配送外, 在未來可見的2- 3年內, 限定場景下低速的自動駕駛將有可能在安防、港口、礦產、農業等各個領域規模化部署。

因此, 在過去半年內, 雷鋒網旗下AI慕課學員邀請了多位低速自動駕駛領域的一線專家, 我們將在20個學時內呈現限定場景下低速自動駕駛的技術體系,

其中包括:低速智慧車的組成模組、成本分析;相較于普通乘用車輛, 低速架構特點;限定場景環境特點以及車輛控制要求;等等。

課程上線時間:2018.4.17, 每週陸續更新2個章節。

福利:課程早鳥特惠1899元, 新智駕會員1499元超低價可看, 滿120人後將恢復2999元。

以下是課程內容:

(更多課程介紹可點選連結瞭解:http://www.mooc.ai/course/482)

講師陣容:

邱純鑫, 速騰聚創CEO;

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科學方向博士, 移動機器人環境感知技術專家。

曾在 JFR(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 等國際頂級機器人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 完成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多個機器人相關項目的研發工作;2014 年邱純鑫創辦深圳速騰聚創 (RoboSense),

開發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高端雷射雷達技術, 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為國內雷射雷達技術領域的先行者。

速騰聚創研發與運營中心位於中國深圳南山區, 並在北京與矽谷設有辦事處。 截止至 2017 年 4 月, 公司全職員工超過百名(不含生產基地員工), 其中核心研發團隊研究生占比超過 60%。 並長期與麻省理工、清華、哈工大等國內外一流學府及研究機構保持著人才輸送和學術研究合作。

王肖, 智行者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

王肖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曾作為核心人員參與 2012、2014 及 2015 年中國智慧車未來挑戰賽, 並獲得團隊冠軍, 還曾參與起草中國智慧網聯車輛技術路線圖, 獲汽車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

劉元盛,北京聯合大學機器人學院輪式機器人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市高教學會電子線路研究會理事,北京電子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司法鑒定專家(智慧財產權)。

2013年起,任北京聯合大學“小旋風”專用智慧車團隊負責人,主要研究特定場景下智慧駕駛中多種感測器資料融合及智慧控制技術。近年來獲得“北京市創新團隊”、“北京市拔尖人才培育計畫” 等多項資助,主持北京市科委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課題及多項企業橫向課題。其帶領團隊開發的“小旋風”系列低速智慧車輛,已經在多個領域和場景進行了應用。

張松松,北京享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

2012年開始參與智慧駕駛系統研發工作,並于2014年代表北京聯合大學參加“未來智慧挑戰賽”獲團隊亞軍,先後供職于國電集團、國內某著名智慧車研發公司,擔任專案經理及總經理等職務,參與研發了中國中車的先進無軌電動列車原型機、百度線控車輛平臺、北汽無人駕駛平臺、無人清掃車等,在智慧駕駛領域有豐富的實戰及管理經驗。

殷開爽,天隼圖像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2007年5月,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電路與系統專業,取得工學碩士學位;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就職于威盛電子(中國)有限公司邏輯設計部門;2009年創辦北京陌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2012年3月創辦北京天隼圖像技術有限公司。

張軍,北京聯合大學機器人學院輪式機器人系(所)教師,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高校教育、科研工作。科研方向主要為智慧駕駛技術研究及其應用,包括雷射雷達Slam技術、無人車智慧駕駛決策等,作為骨幹教師參加了國家基金委組織的2015、2016中國智慧車未來挑戰賽。近年來主持包括北京市教委項目、企業橫向項目、北京聯合大學校級教研項目等多個科研、教研項目,作為骨幹成員參加國家級和省部級多個智慧駕駛相關項目。

韓璽,北京聯合大學機器人學院輪式機器人系(所)教師,博士研究生,講師;

長期從事高等教育與科研工作。科研方向主要為智慧駕駛技術研究及其應用,包括匯流排架構與協定、導航技術、無人駕駛智慧決策與控制等,作為核心技術負責人參與了“小旋風”系列專用智慧車的研發。近年來主持包括北京市教委項目、企業橫向項目、北京聯合大學校級教研項目等多個科研、教研項目,作為骨幹成員參加國家級和省部級多個智慧駕駛相關項目。

朱學葵,北京享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TO;

朱學葵來自于李德毅院士自動駕駛課題組,從2013年開始參與智慧汽車研發,具有豐富的項目經驗,技術積累深厚,熟悉智慧駕駛系統中的各個模組,先後供職于多家智慧駕駛科技公司,現擔任北京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

從2013年開始,先後承擔上汽智慧駕駛資料獲取以及場景重建、國內著名通信廠商智慧車輛研發、百度汽車底層制動改裝、北汽智慧汽車研發等專案,具有豐富的無人駕駛技術經驗。涉及到的車型有乘用車、場地車以及商用車系列,總計十多輛不同車型的底層改造、環境感知等方面的工作。

(掃碼報名,享早鳥超低特惠)

劉元盛,北京聯合大學機器人學院輪式機器人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市高教學會電子線路研究會理事,北京電子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司法鑒定專家(智慧財產權)。

2013年起,任北京聯合大學“小旋風”專用智慧車團隊負責人,主要研究特定場景下智慧駕駛中多種感測器資料融合及智慧控制技術。近年來獲得“北京市創新團隊”、“北京市拔尖人才培育計畫” 等多項資助,主持北京市科委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課題及多項企業橫向課題。其帶領團隊開發的“小旋風”系列低速智慧車輛,已經在多個領域和場景進行了應用。

張松松,北京享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

2012年開始參與智慧駕駛系統研發工作,並于2014年代表北京聯合大學參加“未來智慧挑戰賽”獲團隊亞軍,先後供職于國電集團、國內某著名智慧車研發公司,擔任專案經理及總經理等職務,參與研發了中國中車的先進無軌電動列車原型機、百度線控車輛平臺、北汽無人駕駛平臺、無人清掃車等,在智慧駕駛領域有豐富的實戰及管理經驗。

殷開爽,天隼圖像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2007年5月,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電路與系統專業,取得工學碩士學位;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就職于威盛電子(中國)有限公司邏輯設計部門;2009年創辦北京陌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2012年3月創辦北京天隼圖像技術有限公司。

張軍,北京聯合大學機器人學院輪式機器人系(所)教師,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高校教育、科研工作。科研方向主要為智慧駕駛技術研究及其應用,包括雷射雷達Slam技術、無人車智慧駕駛決策等,作為骨幹教師參加了國家基金委組織的2015、2016中國智慧車未來挑戰賽。近年來主持包括北京市教委項目、企業橫向項目、北京聯合大學校級教研項目等多個科研、教研項目,作為骨幹成員參加國家級和省部級多個智慧駕駛相關項目。

韓璽,北京聯合大學機器人學院輪式機器人系(所)教師,博士研究生,講師;

長期從事高等教育與科研工作。科研方向主要為智慧駕駛技術研究及其應用,包括匯流排架構與協定、導航技術、無人駕駛智慧決策與控制等,作為核心技術負責人參與了“小旋風”系列專用智慧車的研發。近年來主持包括北京市教委項目、企業橫向項目、北京聯合大學校級教研項目等多個科研、教研項目,作為骨幹成員參加國家級和省部級多個智慧駕駛相關項目。

朱學葵,北京享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TO;

朱學葵來自于李德毅院士自動駕駛課題組,從2013年開始參與智慧汽車研發,具有豐富的項目經驗,技術積累深厚,熟悉智慧駕駛系統中的各個模組,先後供職于多家智慧駕駛科技公司,現擔任北京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

從2013年開始,先後承擔上汽智慧駕駛資料獲取以及場景重建、國內著名通信廠商智慧車輛研發、百度汽車底層制動改裝、北汽智慧汽車研發等專案,具有豐富的無人駕駛技術經驗。涉及到的車型有乘用車、場地車以及商用車系列,總計十多輛不同車型的底層改造、環境感知等方面的工作。

(掃碼報名,享早鳥超低特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