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淮海大豆育種擁“網”直前

“齊黃34”現場會 徐冉供圖

新審定大豆品種38個, 24個品種獲得植物新品種權, 33個品種申請植物新品種權保護, 授權和申請品種數量均占全國的38%……

4月12~14日, 第十屆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會議召開, 黃淮海地區大豆品種選育工作交出2017年的“成績單”。

成立至今, 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已經走過了第九個年頭, 協作機制的建立, 改變了以往科研人員“單打獨鬥”的狀況, 一張無形的網路將他們集結, 進行聯合攻關。

尤其近年來, 在“黃淮海大豆優質高產廣適新品種培育”“國家大豆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等項目的支持下, 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不斷發展和壯大。

“接下來, 希望能進一步加強平臺共建、利益分配、資訊共用、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機制建設, 提高聯合攻關網路的運行效率, 不斷提升聯合體和成員單位的自主創新能力, 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益性作物育種聯合攻關新模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韓天富說。

不再“單打獨鬥”

黃淮海地區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之一, 培育出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大豆品種對推動我國大豆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2009年, 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正式成立, 旨在圍繞大豆品種, 集結科研力量, 將這一環節做大做強。

通過開展大豆育種基礎理論、育種方法研究, 交流大豆育種材料, 進行異地多點試驗鑒定和選育, 合作承擔國家和地方大豆育種和推廣專案等, 黃淮海區域多省市的大豆育種科研力量被集結聯合起來。

“‘協作網’已成為黃淮海地區大豆育種技術、資訊、材料交流的重要平臺。

”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農科院研究員盧為國表示。

一些優秀大豆新品種脫穎而出, “齊黃34”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農作物育種需要充分瞭解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適應性等多種特性。 ”“齊黃34”選育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國家大豆產業體系濟南綜合試驗站站長徐冉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以前科研人員‘單打獨鬥’, 育種的進度很慢, 不容易形成突破性的技術成果。 ”

現在情況變得不同。 “一是加快了育種的進程, 二是科研人員能夠更全面地瞭解品種的優缺點, 以及品種的適應範圍。 ”徐冉說。 得益于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建立的協作機制, 成員單位間材料交流和資訊交流增加, 多點聯合鑒定的範圍得以擴展,

育種效率和水準也得到提高。

聯合攻關成績喜人

隨著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的發展和各成員單位合作的深化, 越來越多的階段性成果產生。

據盧為國介紹, 2017年, 黃淮海地區大豆品系多點聯合鑒定試驗共設46個試驗點, 30家單位提供了177個參試品種;大豆品系適應性觀察試驗共設15個試驗點, 29家單位提供了88個參試品種;試驗對多點鑒定和適應性評價的參試材料的光溫敏感度、生育期組、花葉病毒病抗性等11個性狀進行了鑒定。

在大豆種質基因庫基礎群體構建與輪回選擇研究方面, 目前黃淮海區8個省區級833份種質的第二輪基因導入任務已完成, 構建了高產、高蛋白等輪回選擇專用群體。 ms1基礎群體已提供黃淮海區20多家單位利用,

利用輪回選擇方法, 已創制出一批高產、高蛋白、抗病等大豆新種質新材料。

同時, 各成員單位在各地開展新品種展示示範和高產創建, 2017年冀豆17、中黃301、鄭1307、鄭196表現優異, 經過實測小面積產量均超過300公斤。 其中, 冀豆17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朱家莊村實收3.61畝, 平均畝產348.5公斤, 創造了全國大豆主產區的高產新紀錄。

大面積實收高產典型也不斷湧現。 2017年10月, 國家大豆產業體系宿州試驗站在宿州市埇橋區採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技術種植皖豆37, 連片實收20.47畝, 平均畝產239.07公斤, 創造了國內實收面積超過20畝的高產紀錄。

“這些高產紀錄堪稱優良品種和先進栽培技術結合的典範。 ”盧為國說, 在他看來, 黃淮地區夏大豆畝產突破350公斤指日可待。

推動產業發展

不僅要高產,還要優質,這是市場對大豆品種的迫切需求。

2012年,山東祥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開始推廣銷售“齊黃34”。由於高產、穩產、抗病、耐逆、適應性好、適合機械化收穫、蛋白脂肪雙高以及加工豆腐產出率高,“齊黃34”受到種植戶和加工企業的歡迎。據祥豐種業負責人透露,該品種每年平均銷售7000萬斤左右,目前已經成為黃淮海地區主導的大豆品種之一。

“通過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距離拉近了。”山東嘉祥縣農業局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劉道峰認為,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實際上是互利互補、合作共贏的。“比如企業銷售推廣的網路全、分佈廣,可以幫助科研人員進行多點鑒定,也便於企業提前瞭解品種的特性,更快地找到生產上適宜的品種;反過來,企業的科研能力薄弱,與科研單位合作,能補上科研的短板。”

不過,目前像“齊黃34”這樣的品種還很稀缺。盧為國表示,黃淮地區適宜加工的優質專用品種依然缺乏,黃淮大豆育種依舊“任重道遠”。

“新的一年希望各成員單位針對黃淮海大豆生產現狀和國家需求,加強前沿育種技術創新,培育符合綠色興農、效益優先的新品種;同時,加強與大豆種業企業、加工企業交流合作,促進黃淮海大豆產業的良性發展。”盧為國說。

推動產業發展

不僅要高產,還要優質,這是市場對大豆品種的迫切需求。

2012年,山東祥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開始推廣銷售“齊黃34”。由於高產、穩產、抗病、耐逆、適應性好、適合機械化收穫、蛋白脂肪雙高以及加工豆腐產出率高,“齊黃34”受到種植戶和加工企業的歡迎。據祥豐種業負責人透露,該品種每年平均銷售7000萬斤左右,目前已經成為黃淮海地區主導的大豆品種之一。

“通過黃淮海大豆育種協作網,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距離拉近了。”山東嘉祥縣農業局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劉道峰認為,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實際上是互利互補、合作共贏的。“比如企業銷售推廣的網路全、分佈廣,可以幫助科研人員進行多點鑒定,也便於企業提前瞭解品種的特性,更快地找到生產上適宜的品種;反過來,企業的科研能力薄弱,與科研單位合作,能補上科研的短板。”

不過,目前像“齊黃34”這樣的品種還很稀缺。盧為國表示,黃淮地區適宜加工的優質專用品種依然缺乏,黃淮大豆育種依舊“任重道遠”。

“新的一年希望各成員單位針對黃淮海大豆生產現狀和國家需求,加強前沿育種技術創新,培育符合綠色興農、效益優先的新品種;同時,加強與大豆種業企業、加工企業交流合作,促進黃淮海大豆產業的良性發展。”盧為國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