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好人永春】張愛芬:孝老愛親成美談

永春縣吾峰鎮吾頂村梁榮慶一家, 公婆和媳婦相處二十年來, 沒吵過一次嘴, 一家人其樂融融。 “這得歸功於梁榮慶的好媳婦張愛芬幾十年的付出。 ”近日, 當記者走進吾頂村, 與村民一談起梁慶榮的家, 很多村民紛紛點贊張愛芬。

孝老 婆媳情如姐妹

現年41歲的張愛芬在22歲那年嫁給了比她年長一歲的梁榮慶, 當時公婆都已是70多歲的老人。 “老公常年跑運輸, 回家時也比較累, 我只能呆在家裡做點手工活, 既能掙點零花錢, 也能照看孩子和老人。 ”張愛芬認為, 公婆含辛茹苦一輩子了, 也該是享享清福, 剛結婚時公婆身體還好,

但動作或多或少有些不便, 她便接手婆婆的家務活, 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婆婆去鄰里鄉親串串門。

她發現婆婆洗衣服時力度不足, 眼力不好, 常常洗不乾淨, 於是, 她乾脆包攬婆婆的衣服清洗事務, 還為此與婆婆起了點小爭執。 “剛開始, 婆婆過意不去, 執意要洗, 曬乾後, 我故意指出衣服不乾淨的地方, 再拿來回爐清洗, 婆婆覺得不好意思, 就順從了我, 總嗔怪我把公婆當孩子對待。 ”

2016年, 身體一向還好的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 躺在床上兩個多月, 偶爾大小便失禁。 她和妯娌一同照顧她。 在這兩個多月裡, 她天天牽著婆婆, 端飯餵食、為她洗澡、清理床鋪等。 除此之外, 她手中的活又不能放棄, 她說, 在這幾天裡, 她經常累得腰酸背痛,

但做久了也就習慣了。

很多村民說, 張愛芬和婆婆更像是姐妹, 雖然兩人年齡相距甚遠, 但經常一起上街買菜、挑衣服、村裡串門, 有說有笑的。

“其實, 老人的健康才是年輕人的福氣, 我們如果多點體貼老人, 他們心情自然就舒暢, 身體也就比較好, 我們也能輕鬆出外做事。 ”張愛芬介紹, 公婆的身體比較健康, 今年已是90歲的公公行走自如, 身體硬朗;婆婆到去年離世前, 除了臥床一兩個月外, 也沒什麼大病, 未上過大醫院。

對此, 她的公公梁典校很是感激, “小張是梁家媳婦裡最勤勞、最體貼老人的, 我們和她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

很多村民說, 自從張愛芬嫁入梁家後, 老梁夫婦就一直呆在梁榮慶家。 作為媳婦的她一直盡心盡力照顧兩位老人20年了,

把兩位老人照顧得細緻周到, 同時, 妯娌之間也很是融洽, 經常一起與老人有說有笑, 還一起扶著老人去鄉村診所看病。

愛親 坦蕩無私樂於助人

老梁有四個兒子, 梁榮慶是最小的。 四個兒子早已分居, 但常年來, 老梁夫婦一直住在梁榮慶家。 老梁說道:“小張照顧得很好, 我們也習慣了。 ”

有些村民不解, “孝敬父母是每一個子女的義務, 老梁有四個兒子, 怎麼就只四子來贍養呢?”對此, 張愛芬告訴記者, 兄弟一向和睦, 對父母也很是孝敬, 但考慮到他們家庭實際, 幾個兄弟一起商定, 父母日常起居由她來贍養, 一則她空余時間寬裕些, 二則順從老人的意願。 但如果遇到老人生病時, 就由大家共同照顧。

她說:“人不能計較太多, 家族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自己多做點也沒什麼。 ”

對此, 梁慶榮的哥哥很是感激:“弟媳不計個人得失, 細心照顧爸媽, 讓我們很是放心地在外工作, 在她的影響下, 我老婆和三個弟媳也很是融洽。 ”據他介紹, 在母親離世前的一個月裡, 都是妯娌四人輪流或者共同照顧, 經常扶著母親到鄰居裡坐坐或者到村道裡走走。

張愛芬對鄰居也是一樣熱心。 “上次我們不在家, 沒想到天氣變化了, 多虧了愛芬, 幫我收拾晾在庭院裡的衣服。 ”“遇到突發的事情, 中午放學後, 孩子沒地方吃飯了, 我只要打個電話, 愛芬便替我照顧孩子, 還送孩子去上學。 ”在村裡, 張愛芬樂善助人是出了名的。 如果鄰居有什麼事需要幫忙,

只是打一聲招呼, 張愛芬便會幫忙, 而且照顧得很周到。

對村民的讚譽, 張愛芬卻很靦腆, “都是鄰居, 又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自己純粹是舉手之勞而已。 ”

作者 | 桃源鄉訊記者 葉國強 通訊員 | 梁菊生

責任編輯 | 李燕華

作者 | 桃源鄉訊記者 葉國強 通訊員 | 梁菊生

責任編輯 | 李燕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