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驚喜,西寧柴達木路發生了這麼多大變化...

2015年6月7日, 市委書記王曉專程來到原省汽車五場家屬院“黑大樓”, 決定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柴達木路沿線全新蝶變, 圓了百姓的夢想, 改變了百姓的生活……

群眾利益無小事!市委書記王曉在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指出,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普遍性利益問題, 既盡力而為, 又量力而行, 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 一年接著一年幹。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新時代建設幸福西寧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 帶領和依靠人民群眾一磚一瓦地修建起幸福西寧大廈。

我市高度重視柴達木路沿線的改造建設, 實施了多項為民辦實事專案, 拆遷破舊樓院、新建柴達木公園、拓寬柴達木路……這一項項關乎百姓生活的實事, 一件件擲地有聲。 如今, 破舊樓院舊貌換新顏, 柴達木公園萬紫千紅, 柴達木路寬闊平坦……

變形記一:

“黑大樓”變身靚麗社區

【改造前】“黑大樓”裡伸手不見五指

柴達木路是城北區連通東西的重要交通要道, 長期以來, 由於眾多破產企業的住宅區在這條路上, 所以這裡的社區破舊不堪、道路狹窄擁擠, 這條路成為人們眼中最破舊的地帶。

幾年前, 柴達木路20號原省汽車五場家屬院“黑大樓”遠近聞名, 這座大樓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 原為汽車五場辦公樓, 企業改制後作為宿舍樓分配給該場職工居住。 大樓樓道長期無照明設施, 即使在白天, 樓道也是漆黑一片。 當地群眾稱這座樓為“黑大樓”。

由於年久失修, 又無衛生間等設施, 加之住戶收入較低, 無力承擔物業管理等相關費用, 造成夏天樓裡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冬天生活污水無處排放, 直接流在地表形成凍面, 嚴重影響了住戶和周邊居民的生活。 同時, 樓房的地基、牆體等多個部位長期受到污水的侵蝕, 牆皮到處脫落、牆上滿是開口的裂縫, 看著就覺得很危險, 對這裡的居民和周邊住戶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一直以來, “黑大樓”曾令住戶、周邊的居民、社區管理中心和城北區政府頭痛不已。 為了改善這裡的居住環境, 多年來, 城北區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承擔了大量的維修保潔等工作, 勉強維護著“黑大樓”全體住戶“脆弱”的居住條件。 隨後的2年裡, 城北區統籌推進原省一建三處、省第二安裝公司、北川煤場等棚戶區和柴達木道路改造及沿線環境改造, 讓570戶居住在筒子樓裡的群眾搬進新居。 正如原居住在建設巷筒子樓裡的趙玉華夫婦說的“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 真要感謝黨!”

【改造後】新社區樓房灑滿陽光

四年前, “黑大樓”被連根拔起;四年後, 取而代之的是原址上建起的兩棟15層的嶄新樓房。 乳白色的外牆, 寬敞明亮的窗戶, 一鍵到位的電梯……這座嶄新的現代化社區讓人眼前一亮。 在採訪中, 記者看到工地上的施工隊員正在加緊進行貼瓷磚、鋪地平、架設公共電網、鋪設煙道等社區的收尾建設工作……

記者乘著電梯走進一套三居室的房屋, 坐北朝南、寬敞通透,屋內灑滿了陽光,暖暖地照著整間屋子,和以前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大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據瞭解,該社區後期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預計今年6月,汽車五場的69戶家庭即將搬進這座寬敞明亮的新社區。

與此同時,好消息不斷傳來!城北區老舊樓院棚改專案涉及的省一建三處筒子樓、省水泥製品廠筒子樓、原省一建動力站筒子樓、省二安、青海鋁製品廠家屬樓、原一修廠家屬樓、朝陽西路糧站、北川煤場家屬院等570戶住戶房屋拆遷工作也已經啟動。曾經居住在黑暗、破舊樓院的570戶居民終於盼來了寬敞明亮的新居。目前,這些棚戶區改造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今年6月部分新房將陸續與居民見面。

變形記二:

柴達木公園綻放民族團結花

不少人發現,除了“黑大樓”的拆遷建設,一座漂亮別致的公園也在這裡落成了,為這裡的居民營造了極佳的居住環境。亭臺樓閣、小橋流水、56個民族雕塑造型各異、八匹駿馬奔騰嘶鳴,園內綠樹蔥郁、流水潺潺,人們除了能感受靜謐的園林美景,還可以體會各民族大團結的融合魅力。經過精心改造,2015年11月,柴達木公園終於以全新的面貌和市民見面。

【改造後】公園為柴達木路添彩

一直以來,位於柴達木路的柴達木公園因設施不完善成為周邊居民心中的遺憾。為了給市民打造一個全新的觀賞環境,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公園內建造的具有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意義的大型景觀雕塑群和燈組,將公園整體打造成民族團結進步永久性教育示範基地。2015年,在原有公園的基礎上,城北區投資258萬元,重新對公園進行了大型景觀塑造、燈組亮化、民族團結主題牆等景觀升級改造。

【改造後】“八匹馬”在此安了家

升級改造後,建設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拱門1座,少數民族人物雕塑6座,體現民族團結進步的大型雕塑6座,體現各民族特色的舞蹈燈組14個,少數民族卡通形象雕塑22座,所建雕塑全部具有夜間亮化效果。而在這些民族團結特色鮮明的雕塑裡面,記者驚喜地發現,從原西寧火車站廣場遷走的八匹駿馬竟然在這裡安了家。昂首闊步的原“火車站八匹馬”一直是老西寧人民的美好記憶和情結,雖然遠離了火車站,但八匹馬依然昂首闊步地屹立在柴達木公園,一到夜晚,栩栩如生的八匹馬發出絢爛的光彩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

“社區環境變美了,門前還有美麗的花園,從黑暗的筒子樓一下子能住上這樣敞亮的新房,和之前的居住環境一比,那真是天壤之別,這是我們所有人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感謝政府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作為西寧人,我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了。”市民劉師傅這樣說。

變形記三:

昔日的“腸梗阻”消失了

居住環境好不好,道路交通是最好的評判標準。以前住在這裡的居民知道,位於“黑大樓”前面的那一段柴達木路道路非常狹窄,一到上下班高峰時期,車流密集,本來不寬敞的路面就堵得更嚴重。2016年,柴達木路拓寬改造被列為“暢通西寧”建設項目,經過幾個月的施工建設,十餘年的“腸梗阻”終於消失了。同步實施的道路綠化和環境整治工程,使這裡的整體面貌也隨之煥然一新。

住在建北巷的黃師傅說,多年來,他每天上下班都要開車經過這條道路,因為道路太窄,經過此地他的車都要遭受車輛“擁擠”,稍不注意自己的車輛就會遭到剮蹭,車輛互不相讓,經常會出現交通事故,一到這時候,經過這一路段簡直就是司機的噩夢,實在讓人很無奈。

針對這一現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啟動該區域的道路拓寬改造工程。據瞭解,柴達木路拓寬改造項目西起高架橋起點,東至小橋大街,道路全長669米,道路等級為主乾路輔道,改造後的柴達木路東段道路拓寬至15米,有效地提高了車輛通行能力。

“黑大樓前面這段路面拓寬後,上下班高峰時段沒有以前那樣擁堵了,因為路面寬了,車流能正常通行,加塞的車輛也少了,交通事故也少了,我們也舒心多了。”黃師傅笑著說。

如今,柴達木沿線新樓房建成了、公園變美了,道路變寬敞了,居住條件變好了,周圍的環境越來越舒心了,居民生活也更幸福了!

坐北朝南、寬敞通透,屋內灑滿了陽光,暖暖地照著整間屋子,和以前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大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據瞭解,該社區後期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預計今年6月,汽車五場的69戶家庭即將搬進這座寬敞明亮的新社區。

與此同時,好消息不斷傳來!城北區老舊樓院棚改專案涉及的省一建三處筒子樓、省水泥製品廠筒子樓、原省一建動力站筒子樓、省二安、青海鋁製品廠家屬樓、原一修廠家屬樓、朝陽西路糧站、北川煤場家屬院等570戶住戶房屋拆遷工作也已經啟動。曾經居住在黑暗、破舊樓院的570戶居民終於盼來了寬敞明亮的新居。目前,這些棚戶區改造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今年6月部分新房將陸續與居民見面。

變形記二:

柴達木公園綻放民族團結花

不少人發現,除了“黑大樓”的拆遷建設,一座漂亮別致的公園也在這裡落成了,為這裡的居民營造了極佳的居住環境。亭臺樓閣、小橋流水、56個民族雕塑造型各異、八匹駿馬奔騰嘶鳴,園內綠樹蔥郁、流水潺潺,人們除了能感受靜謐的園林美景,還可以體會各民族大團結的融合魅力。經過精心改造,2015年11月,柴達木公園終於以全新的面貌和市民見面。

【改造後】公園為柴達木路添彩

一直以來,位於柴達木路的柴達木公園因設施不完善成為周邊居民心中的遺憾。為了給市民打造一個全新的觀賞環境,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公園內建造的具有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意義的大型景觀雕塑群和燈組,將公園整體打造成民族團結進步永久性教育示範基地。2015年,在原有公園的基礎上,城北區投資258萬元,重新對公園進行了大型景觀塑造、燈組亮化、民族團結主題牆等景觀升級改造。

【改造後】“八匹馬”在此安了家

升級改造後,建設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拱門1座,少數民族人物雕塑6座,體現民族團結進步的大型雕塑6座,體現各民族特色的舞蹈燈組14個,少數民族卡通形象雕塑22座,所建雕塑全部具有夜間亮化效果。而在這些民族團結特色鮮明的雕塑裡面,記者驚喜地發現,從原西寧火車站廣場遷走的八匹駿馬竟然在這裡安了家。昂首闊步的原“火車站八匹馬”一直是老西寧人民的美好記憶和情結,雖然遠離了火車站,但八匹馬依然昂首闊步地屹立在柴達木公園,一到夜晚,栩栩如生的八匹馬發出絢爛的光彩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

“社區環境變美了,門前還有美麗的花園,從黑暗的筒子樓一下子能住上這樣敞亮的新房,和之前的居住環境一比,那真是天壤之別,這是我們所有人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感謝政府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作為西寧人,我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了。”市民劉師傅這樣說。

變形記三:

昔日的“腸梗阻”消失了

居住環境好不好,道路交通是最好的評判標準。以前住在這裡的居民知道,位於“黑大樓”前面的那一段柴達木路道路非常狹窄,一到上下班高峰時期,車流密集,本來不寬敞的路面就堵得更嚴重。2016年,柴達木路拓寬改造被列為“暢通西寧”建設項目,經過幾個月的施工建設,十餘年的“腸梗阻”終於消失了。同步實施的道路綠化和環境整治工程,使這裡的整體面貌也隨之煥然一新。

住在建北巷的黃師傅說,多年來,他每天上下班都要開車經過這條道路,因為道路太窄,經過此地他的車都要遭受車輛“擁擠”,稍不注意自己的車輛就會遭到剮蹭,車輛互不相讓,經常會出現交通事故,一到這時候,經過這一路段簡直就是司機的噩夢,實在讓人很無奈。

針對這一現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啟動該區域的道路拓寬改造工程。據瞭解,柴達木路拓寬改造項目西起高架橋起點,東至小橋大街,道路全長669米,道路等級為主乾路輔道,改造後的柴達木路東段道路拓寬至15米,有效地提高了車輛通行能力。

“黑大樓前面這段路面拓寬後,上下班高峰時段沒有以前那樣擁堵了,因為路面寬了,車流能正常通行,加塞的車輛也少了,交通事故也少了,我們也舒心多了。”黃師傅笑著說。

如今,柴達木沿線新樓房建成了、公園變美了,道路變寬敞了,居住條件變好了,周圍的環境越來越舒心了,居民生活也更幸福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