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若你認為瓜迪奧拉的哲學就是控球,那就大錯特錯了

“移動的目標是對手, 而非皮球。 鼓勵對手逼搶, 在某一側持球, 然後在另一側終結。 ”2007年, 當瓜迪奧拉擔任巴賽隆納B隊教練時, 他為某報紙撰寫了一篇足球戰術稿件, 在其中的一個段落裡, 瓜迪奧拉將自己對於控球式踢法的理解清晰地闡述了出來。 也許在那時他還沒有預料到, 自己的足球哲學真的能夠實現, 同時還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 瓜迪奧拉心中最為理想的足球踢法應該叫做陣地戰術傳導, 而不是媒體普遍說的“Tiki-Taka”。 “Tiki-Taka”是一個象聲詞, 他的核心是“是基於球場的大小是可以因踢球打法而變的理念, 在控球方面, 球員們要試圖製造空間以讓球場盡可能的顯得大。 當對手控制球的時候, 需要全場壓迫來重新搶回皮球。 ”這一戰術的核心就是控球, 在《Tiki-Taka手冊》這本書中, 足球教練耶德-C-大衛斯不斷強調的一點就是傳球、控球,

用傳球來實現控球而不是盤帶。 但瓜迪奧拉的控球踢法並不是這樣, 不需要為了控球而控球, 控球只是攻勢足球的結果, 而不是目的。

成為一線隊教練後, 瓜迪奧拉只執教過3支球隊。 分別是2008-2012的巴賽隆納、2013-2016的拜仁慕尼克以及2016至今的曼城。 相比于巴薩六冠王的輝煌以及如今曼城在英超的強勢,

瓜迪奧拉在拜仁的經歷被人認為“不成功的”。 雖然德甲班霸依然收穫了三個德甲冠軍和兩個德國杯冠軍, 但這被認為是拜仁自身實力的體現而不是瓜迪奧拉對於球隊戰術改造的成功。 然而正是在拜仁, 瓜迪奧拉的陣地戰術踢法才淋漓盡致地得到了體現。

我們可以拿出2014/15賽季拜仁2-1多特的比賽來研究瓜迪奧拉的戰術風格。 肋部是瓜迪奧拉陣地踢法的重點位置, 他們依靠著在這個位置的整體推進慢慢拉扯著對方的防線, 而多特蒙德顯然有備而來, 他們搶先佔領這個位置阻截拜仁的推進。

多特的壓迫也很有針對性

而這就體現出了博阿滕和阿隆索的作用, 阿隆索在中場拿球時可以有效地找到兩側的隊友, 在中路囤積重兵的多特蒙德兩側的防守勢必會薄弱, 而阿隆索和博阿滕頻繁地斜傳球轉移恰恰能對邊路進行打擊。

博阿滕和阿隆索的作用非常明顯

這一場景彰顯了門將的價值,這也是為什麼瓜迪奧拉來到曼城後執意要換掉哈特的原因,在瓜迪奧拉的陣地踢法中,11個人都要參與其中,而傳統的英式門將往往缺乏對於傳導球的參與感。對手前場進行逼搶,諾伊爾一腳高調長傳找到了邊路的貝爾納特。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門將以特殊的方式與防線進行前後呼應,諾伊爾這一點參與度的提升更讓瓜迪奧拉的球隊有了多一人的感覺。

一個如諾伊爾這樣的門將是瓜帥戰術所需要的

瓜迪奧拉球隊的防守極富侵略性,重心放在區域防守而非盯人防守。區域防守讓防守佔據主動,從而限定對手的進攻,而盯人防守頂多是一種應激性防守。在盯人防守中,球員必須對對手的一切行動做出反應,這就喪失了控制。而在區域防守中,防守方決定在哪裡以及如何實施防守,對手則必須做出反應試圖控制比賽。對方球員之間的傳球路線是焦點之一。

拜仁的防守策略

六冠王時期的巴薩有著濃重的裡傑卡爾德、範加爾以及克魯伊夫時期荷蘭全攻全守足球哲學的痕跡,再加上拉瑪西亞球員天生具備的默契,瓜迪奧拉的戰術只是將這個風格昇華,並不能完全體現陣地打法的特點。而到了拜仁和曼城,瓜迪奧拉才徹底將自己的足球哲學灌輸給這兩支風格迥異的球隊。

本賽季英超聯賽28輪阿森納0-3曼城是一場看上去不那麼典型的瓜迪奧拉式的勝利,因為在這場比賽中瓜迪奧拉球隊的控球率低於了50%。這並不常見,但如果當你知道了瓜迪奧拉的陣地踢法並不是一味地追求控球率後,你可能就不感到那麼奇怪了。

阿森納也是擅長控球的球隊,因此瓜迪奧拉在對手控球時的防守有了更具針對性的部署。從這兩個鏡頭中可以看出,阿森納的兩個邊路缺乏變化,所以他們的進攻勢必以中路為主,因此曼城牢牢佔據中場,兩到三人形成小包圍圈,阻擋對手的傳球線路。

包圍圈式防守

這個場景是門將埃德森發起,曼城快速推進反擊,德布勞內看到了對方防線有了空當,他準確將球塞給阿圭羅,阿圭羅完成射門。陣地踢法不一定一味地控球,關鍵在於小的區域內形成多人的傳球圈子,在進攻中一直是用包圍圈來前進。

瓜迪奧拉把球場分為若干區域,中間的肋部區域是最為關鍵的

瓜迪奧拉非常強調中場肋部的拿球,而在這個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阿森納的防守恰恰是疏漏了肋部,德布勞內在這個區域從容拿球,這讓曼城的進攻選擇更加多樣。

阿森納的肋部是門戶大開的情況

控球不是目的,儘管它自然而然地強化了球隊的防守,一旦本方控球,對手將無法取得進球,因為他們沒有皮球。進球、防守和控球,都是這一足球哲學的結果,而不是其核心所在。它的核心在於踢出好球,進而取勝。瓜迪奧拉為了勝利可以採取任何可能的方式,但是,他深信陣地踢法正是其中的最佳方式。

曼城牢牢占住了肋部的位置

說到瓜迪奧拉的足球哲學,也許安格爾-伊圖裡亞加(安格爾-伊圖裡亞加-巴科是西班牙作家、歷史學家,他是關於巴賽隆納和西班牙足球的多本詞典的作者)的話更容易讓人理解他不是那種偏執的戰術家,與任何足球戰術一樣,瓜迪奧拉的目的在於讓球隊取勝,而不是追求100%的控球率。

“瓜迪奧拉使陣地戰法得到了昇華。他引入了多種後場推進中的變化,這些變化連拉沃爾佩都未曾想過。他是一位革新者,一名傑出的學者,我認為這是一種無法複製的良性迴圈。而作為一名主教練,我認為無論是他管理球隊以及球員自我意識的能力,他的工作能力,還是他調整比賽戰術的能力,統統出類拔萃。他能夠在一場比賽中使用四套戰略,根據比賽的局勢隨時進行調整。”

也許安菲爾德的氣氛讓瓜迪奧拉的球隊有些迷失,面對德甲時期的老對手克洛普,瓜迪奧拉的哲學遭遇了失利,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承認瓜迪奧拉是一位偉大的戰術革命家,他有著理想,但並不偏執,這或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

博阿滕和阿隆索的作用非常明顯

這一場景彰顯了門將的價值,這也是為什麼瓜迪奧拉來到曼城後執意要換掉哈特的原因,在瓜迪奧拉的陣地踢法中,11個人都要參與其中,而傳統的英式門將往往缺乏對於傳導球的參與感。對手前場進行逼搶,諾伊爾一腳高調長傳找到了邊路的貝爾納特。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門將以特殊的方式與防線進行前後呼應,諾伊爾這一點參與度的提升更讓瓜迪奧拉的球隊有了多一人的感覺。

一個如諾伊爾這樣的門將是瓜帥戰術所需要的

瓜迪奧拉球隊的防守極富侵略性,重心放在區域防守而非盯人防守。區域防守讓防守佔據主動,從而限定對手的進攻,而盯人防守頂多是一種應激性防守。在盯人防守中,球員必須對對手的一切行動做出反應,這就喪失了控制。而在區域防守中,防守方決定在哪裡以及如何實施防守,對手則必須做出反應試圖控制比賽。對方球員之間的傳球路線是焦點之一。

拜仁的防守策略

六冠王時期的巴薩有著濃重的裡傑卡爾德、範加爾以及克魯伊夫時期荷蘭全攻全守足球哲學的痕跡,再加上拉瑪西亞球員天生具備的默契,瓜迪奧拉的戰術只是將這個風格昇華,並不能完全體現陣地打法的特點。而到了拜仁和曼城,瓜迪奧拉才徹底將自己的足球哲學灌輸給這兩支風格迥異的球隊。

本賽季英超聯賽28輪阿森納0-3曼城是一場看上去不那麼典型的瓜迪奧拉式的勝利,因為在這場比賽中瓜迪奧拉球隊的控球率低於了50%。這並不常見,但如果當你知道了瓜迪奧拉的陣地踢法並不是一味地追求控球率後,你可能就不感到那麼奇怪了。

阿森納也是擅長控球的球隊,因此瓜迪奧拉在對手控球時的防守有了更具針對性的部署。從這兩個鏡頭中可以看出,阿森納的兩個邊路缺乏變化,所以他們的進攻勢必以中路為主,因此曼城牢牢佔據中場,兩到三人形成小包圍圈,阻擋對手的傳球線路。

包圍圈式防守

這個場景是門將埃德森發起,曼城快速推進反擊,德布勞內看到了對方防線有了空當,他準確將球塞給阿圭羅,阿圭羅完成射門。陣地踢法不一定一味地控球,關鍵在於小的區域內形成多人的傳球圈子,在進攻中一直是用包圍圈來前進。

瓜迪奧拉把球場分為若干區域,中間的肋部區域是最為關鍵的

瓜迪奧拉非常強調中場肋部的拿球,而在這個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阿森納的防守恰恰是疏漏了肋部,德布勞內在這個區域從容拿球,這讓曼城的進攻選擇更加多樣。

阿森納的肋部是門戶大開的情況

控球不是目的,儘管它自然而然地強化了球隊的防守,一旦本方控球,對手將無法取得進球,因為他們沒有皮球。進球、防守和控球,都是這一足球哲學的結果,而不是其核心所在。它的核心在於踢出好球,進而取勝。瓜迪奧拉為了勝利可以採取任何可能的方式,但是,他深信陣地踢法正是其中的最佳方式。

曼城牢牢占住了肋部的位置

說到瓜迪奧拉的足球哲學,也許安格爾-伊圖裡亞加(安格爾-伊圖裡亞加-巴科是西班牙作家、歷史學家,他是關於巴賽隆納和西班牙足球的多本詞典的作者)的話更容易讓人理解他不是那種偏執的戰術家,與任何足球戰術一樣,瓜迪奧拉的目的在於讓球隊取勝,而不是追求100%的控球率。

“瓜迪奧拉使陣地戰法得到了昇華。他引入了多種後場推進中的變化,這些變化連拉沃爾佩都未曾想過。他是一位革新者,一名傑出的學者,我認為這是一種無法複製的良性迴圈。而作為一名主教練,我認為無論是他管理球隊以及球員自我意識的能力,他的工作能力,還是他調整比賽戰術的能力,統統出類拔萃。他能夠在一場比賽中使用四套戰略,根據比賽的局勢隨時進行調整。”

也許安菲爾德的氣氛讓瓜迪奧拉的球隊有些迷失,面對德甲時期的老對手克洛普,瓜迪奧拉的哲學遭遇了失利,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承認瓜迪奧拉是一位偉大的戰術革命家,他有著理想,但並不偏執,這或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