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情志藍天 航空報國

李天, 1938年10月2日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 198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國科學院院士。

●1957年9月~1963年7月, 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流體力學專業學習;

●1963年9月~1965年5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字922部隊(國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研究所, 即601所), 中尉(技術員);

●1965年6月~1970年1月,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二室, 技術員;

●1973年2月~1980年8月,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二室技術員、專業組副組長、專業組組長;

●1980年8月~1985年11月,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一室副主任、二室副主任;

●1985年11月~2006年1月,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總設計師;

●2006年1月~2018年4月,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

●2005年11月,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李天同志, 因病醫治無效, 於2018年4月11日13時31分在瀋陽不幸逝世, 享年80歲。

消息傳來, 我們的心情無比悲痛。 李天同志的離去, 是中國科技界和航空工業的重大損失。 航空科技戰線失去了一位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領軍人物,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失去了一位造詣精湛、德高望重的學術專家, 我們也失去了一位可親可敬、堪為典範的前輩尊長。

李天同志是我國著名的飛機氣動力專家、隱身專業領域的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的奠基人、殲8系列飛機和殲11飛機氣動力專業總師、我國四代機預研課題主要負責人。

他為航空工業的科技進步、為瀋陽地區的航空事業發展, 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李天同志是對党忠誠、矢志報國、信念堅定的優秀共產黨員。 1963年7月, 他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 毅然選擇了他一生摯愛的航空事業, 來到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工作, 開始了航空報國的人生征程。 他從一名普普通通的技術員、專業組長、副主任, 逐漸成長為一名副總設計師、航空領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于1982年6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30多年來, 他處處體現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先後被評為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優秀共產黨員標兵、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優秀共產黨員。

他以不懈追求、志在超越的奮鬥精神, 以勤於鑽研、敢於攻關的忘我精神, 完美地詮釋了共產黨員的深刻內涵。

李天同志是高瞻遠矚、開拓創新、勇於實踐的預研先鋒。 他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 他在飛機空氣動力設計領域創造性地解決了型號研製過程中的多項重大技術難題, 並在工程中得到了驗證和應用, 拓展了中國飛機氣動佈局領域的設計方法。 他從九十年代初擔任我國四代機背景預研課題的主要負責人, 組織國內主機所、試驗單位、高等院校等組成聯合攻關團隊, 並作為對外技術合作“國家隊”的技術負責人, 共同開展四代機背景預研工作。

他通過對先進隱身飛機氣動佈局的研究, 開拓性地解決了氣動與隱身在佈局設計中的技術難點, 編寫了我國第一部《隱身設計指南》, 開創了隱身與氣動優化融合的新方法, 為中國第四代先進戰鬥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做出了突出貢獻。

李天同志是嚴謹治學、執著探索、無私奉獻的敬業標兵。 他緊密跟蹤世界先進航空技術發展趨勢, 是我國諸多前沿學科領域研究的宣導者和實踐者。 他從“七五”開始, 就主持領導了航空預研課題的研究工作。 先進氣動佈局、總體綜合設計技術、隱身技術、艦載機特殊關鍵技術、推力向量技術等科研項目, 都體現著當時國內航空領域的尖端技術。 在耄耋之年, 他仍在為航空領域2030規劃和“十三五”重點預研專案論證日夜操勞。 在他的引領下,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許多航空研究領域的學術水準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李天同志是淡泊名利、傳承事業、甘為人梯的學者楷模。他作為航空界的知名專家、多項新技術預研課題的負責人及博士生導師,共指導博士後2人、博士16人、碩士23人。他十分關注科技人才的成長,無私地向科研人員傳授技術和經驗,悉心指導和培養了一大批飛機總體技術、氣動力技術、隱身技術等領域的傑出人才,尤其是氣動力專業形成了一支技術扎實、結構合理、人才雄厚的專業隊伍。一批批技術骨幹擔起了飛機設計大樑,一個個航空英才走上了重要領導崗位,成為航空工業發展的堅實力量。

李天同志始終不渝地踐行“航空報國”精神,一貫堅持“做人以德、做事以則、做學以理、做業以勤”的原則,以卓越的貢獻和高尚的品德受到航空界的廣泛讚譽和敬仰。他的一生,是忠誠擔當、航空報國的一生,是情志藍天、自強不息的一生,是獻身科學、求真務實的一生,是襟懷坦白、誨人不倦的一生。

我們沉痛悼念和深切緬懷李天同志,更要化悲痛為力量,以習近平新時代強軍思想為指引,在集團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傳承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為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業績告慰李天同志的英靈。

在他的引領下,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許多航空研究領域的學術水準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李天同志是淡泊名利、傳承事業、甘為人梯的學者楷模。他作為航空界的知名專家、多項新技術預研課題的負責人及博士生導師,共指導博士後2人、博士16人、碩士23人。他十分關注科技人才的成長,無私地向科研人員傳授技術和經驗,悉心指導和培養了一大批飛機總體技術、氣動力技術、隱身技術等領域的傑出人才,尤其是氣動力專業形成了一支技術扎實、結構合理、人才雄厚的專業隊伍。一批批技術骨幹擔起了飛機設計大樑,一個個航空英才走上了重要領導崗位,成為航空工業發展的堅實力量。

李天同志始終不渝地踐行“航空報國”精神,一貫堅持“做人以德、做事以則、做學以理、做業以勤”的原則,以卓越的貢獻和高尚的品德受到航空界的廣泛讚譽和敬仰。他的一生,是忠誠擔當、航空報國的一生,是情志藍天、自強不息的一生,是獻身科學、求真務實的一生,是襟懷坦白、誨人不倦的一生。

我們沉痛悼念和深切緬懷李天同志,更要化悲痛為力量,以習近平新時代強軍思想為指引,在集團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傳承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為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業績告慰李天同志的英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