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弱國當然無外交,但“強國外交”就是為了欺負人嗎?

俾斯麥說, 真理的解釋權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希特勒相信這是一句真理, 可最後的結果卻是柏林落到了盟軍的射程之內。

這幾天, 一張敘利亞駐聯合國代表賈法裡的照片忽然在中國的手機上刷屏了。 照片上, 這哥們頹喪地低著頭, 臉上寫滿了“無奈”倆字。

就在這個月9號那天, 聯合國安理會就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召開緊急會議, 在會上, 賈法裡再次重申敘利亞政府軍沒有使用化學武器, 這只是美國為入侵敘利亞找的藉口。

可這再次沒有任何卵用。 13號, 英美法開始空襲敘利亞。

敘利亞到底有沒有化學武器呢?我不知道。 美軍又會不會如他們所說, “打擊僅限於化武相關設施”呢?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 這個套路好像在哪兒見過。

對, 沒錯, 當年美國小布希政府在入侵伊拉克的時候, 也是這個套路。 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拿著一個裝滿白色粉末的小試管慷慨陳詞,

說這是薩達姆政府正在研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 以此為由要對伊拉克動武。

沒人知道那試管裡到底是什麼。 用普京的話說, “那可能只是洗衣粉也說不定”。

但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美軍還是動武了, 雖然直到最後他們也沒能在伊拉克的土地上找到傳說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要不怎麼說美軍笨呢。 你反正也是栽贓, 難道就不會裝上一車皮洗衣粉, 運到薩達姆的地宮裡, 然後裝作“發現”了它們?這對國內外輿論也是個交待啊。

然而美國有它特殊的國情:在它的國內, 總有公開的反對派。

甭管政府幹什麼, 總會有人出來罵。 有時候, 像小布希這樣比較強勢的總統可以霸王硬上弓地發動戰爭,

但即便如此, 他也不得不允許參加反戰遊行的民眾在白宮門口問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至於那些始終致力於揭短揭黑的媒體記者、專欄作家, 那些不遺餘力在電影和綜藝節目裡嘲諷他的藝人, 以及那些斯諾登式的政府雇員, 他也管不了。

不信你看, 當年參與“北部灣事件”(這個事件是美國發動越南戰爭的藉口)的美軍飛行員就在事後披露:別相信什麼“越南魚雷艇發動襲擊, 我們被迫還擊”之類的鬼話, 我親眼所見, 那兒根本就沒有越南的魚雷艇。

真不知道這樣的飛行員是怎麼被招進去的, 他們就不政審嗎。

這大概就是美國在推翻薩達姆政權後, 不敢再繼續栽贓的原因。 畢竟這事兒的難度太大, 一旦有人不小心說漏了嘴,

或者故意給曝了光, 小布希政權也有可能被推翻。

所以我說, 美國雖然看上去很牛, 但在“找藉口”方面, 比二戰前的德國和日本可差遠了。

這可真是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流氓外有流氓。

1938年, 德國吞併捷克蘇台德區的時候, 捷克外交官的處境比今天的賈法裡還淒涼。

不光德國人不鳥他, 就連號稱“站在捷克這邊”的英法也不鳥他。 他甚至連《慕尼克協定》上寫了些什麼都不知道。

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英國好歹還讓清政府知道割讓的是什麼地方, 而捷克代表連這個權利都沒有, 他搞不清自己國家具體要割讓哪些地區。

好在知道了也沒什麼用。 反正還沒過一年, 整個捷克都被“割讓”了。

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後, 希特勒的胃口越來越大,

又在1939年9月1日閃擊波蘭。 這次的藉口是波軍在邊境“挑釁”, 所以德軍“不得不”越過邊境制止這一“入侵行為”, 並“維護東部邊境的和平”。

我勒個去, 這麼天才的邏輯, 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出來的。

但是德國國內一點質疑的聲音都沒有。 敢質疑、能質疑、會質疑的人, 要麼早就跑到了別的國家, 要麼已經在集中營裡蹲著了。

當年的法西斯日本, 跟納粹德國差不多。

他們的邏輯一向是, 有困難要上, 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

比如“七七事變”, 日本的藉口是“一名日軍士兵在宛平城內失蹤”, 可是等他們佔領了宛平城, 卻沒花過一分鐘去尋找這個士兵。

大概“失蹤”就是這個士兵的最大價值。 但是真的有這麼個人嗎?我只能說, 不知道。

日本國民完全不在意這些。事實上,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只相信日本被“ABCD包圍圈”包圍了,日本是受害者,日本在進行正義的戰爭。

難道連一個反對侵略戰爭的明白人都沒有嗎?那倒也不是。可那些人都被暗殺了。

當然,“暗殺”這個詞用得也不很準確。很多人其實是被“明殺”的,有時候兇手在光天化日之下殺完了人,跑到警視廳自首,還義正辭嚴地說自己這是“為國除奸”。

主張和平解決“九一八事變”的首相犬養毅被刺殺的時候,有20多萬日本國民按血手印為兇手請命,高呼這貨賣國求榮,早就該死,殺得好殺得妙。

這樣的國家,你還想跟他講理?

集體喪失理智,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特別是在當年的德國和日本,狂熱的國民配合著當權者,共同禁止理性的聲音公開表達,而越聽不到理性的聲音,國民的頭腦也就越狂熱。

到後來,再也沒有任何力量能制止他們。

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清醒呢?只有在失敗的時候。只有在炸彈落到自己頭上的時候。

那時候,他們才會忽然意識到,原來侵略戰爭,始終都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打的。可是為此流汗、流淚、流血的,永遠是多數人。

無數的財富化為灰燼,無數的生命顛沛流離,無數的家庭支離破碎,不過是為了裝點天皇的榮耀,實現元首的夢想。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啊:我在東三省牧馬,你在北海道耕田,咱倆什麼仇什麼怨?如果不是少數人為了爭權奪利,咱們又為什麼要傷害彼此?

但越是簡單的道理,不明白的人越多。因為天皇和元首會把每一個藉口都包裝得玲瓏剔透,讓你義憤填膺地忘記思考。

其實,這個套路不止強大者在用,不那麼強大的人也會用。

比如俄羅斯,一如既往地放著狠話,但這話放給誰聽呢,至少一半是放給自己的國民聽。

因為國民歡迎強硬的態度嘛。

當年的薩達姆也是這樣。他把自己包裝成名聞世界的“中東雄獅”,是以弱抗強的英雄。

美國人為了“懲罰”薩達姆,對伊拉克實施了嚴厲的封鎖和制裁。

然而薩達姆因此受到懲罰了嗎?並沒有。

他照樣該吃吃該喝喝,住房的標準、用車的標準,什麼都沒下降。真正缺衣少食、生了病沒藥吃的,是伊拉克的普通國民。

他們招誰惹誰了?他們都贊成入侵科威特嗎?受罪的卻是他們。

可是,即使這樣,伊拉克國民也沒覺得這是薩達姆的錯。他們當然痛恨美國,但“美國”對他們來說又只是一個抽象概念,他們搞不清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總之,他們不知道這究竟是誰的恩怨,是伊拉克和美國的,還是薩達姆和老布希的。

反正弱國無外交。戰場上打不贏,搞清楚也沒用。

可他們到底要“贏得”什麼呢?像日本那樣贏得甲午戰爭,像美國那樣贏得海灣戰爭?

這個問題很少有人思考。

被欺負的時間長了,人容易對“強大”產生一種執念,而“強大”之後幹什麼,他不管。

彷佛“強大”本身就是目的一樣。

然而“強大”畢竟只是手段。

弱小的國家,確實容易被人瞧不起。但強大的國家,也不是都被瞧得起的。

你看比利時是幾流國家?它的國民在世界上很受鄙視嗎?美國夠強大了吧,可你瞧得起他們嗎?

蠻橫如過去的日本首相,無理如今天的美國總統,並不會處處受人尊重。儘管他們可以用武力來維繫自己的尊嚴,但這是一條飲鴆止渴、揚湯止沸的路。

強權總有一天會倒下。散落的一地雞毛裡,不會再有“尊嚴”二字。

真正的“強國外交”,不該是肆意欺淩別人,更不該是通過肆意欺淩別人來給自己人打雞血。那樣的行為配不上掌聲。

當然,現實是,那樣的行為通常會獲得掌聲。新的強權會在掌聲中誕生。

不信你看,直到今天,仍有太多人把成吉思汗當成英雄崇拜。

因為他展疆拓土啊,因為他揚威異域啊,因為他縱橫寰宇無敵手啊。那伏屍百萬、赤地千里、血流成河,跟崇拜他的人有什麼關係。

西夏靈州被屠城,金國中都被屠城,花剌子模所有身高超過車軸的男人都被殺死,又怎麼樣呢?屠個城而已嘛!反正那些人又不是我的兒子、我的丈夫、我的父親。

這樣的人,永遠會給強權以掌聲。對他們來說,導彈就是正義,殺戮就是真理,勝利者就是英雄。

他們自願匍匐在“英雄”腳下。

直到有一天,所有人都匍匐在“英雄”腳下,再也沒有人站出來提醒他們,真正的英雄,是不需要其他人匍匐在他腳下的。

當然,我並不是指責特朗普或別的某個人是“偽英雄”。他們也是被這個時代造就的。

我只是感慨,這真是一個誕生“英雄”的時代。

不知道。

日本國民完全不在意這些。事實上,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只相信日本被“ABCD包圍圈”包圍了,日本是受害者,日本在進行正義的戰爭。

難道連一個反對侵略戰爭的明白人都沒有嗎?那倒也不是。可那些人都被暗殺了。

當然,“暗殺”這個詞用得也不很準確。很多人其實是被“明殺”的,有時候兇手在光天化日之下殺完了人,跑到警視廳自首,還義正辭嚴地說自己這是“為國除奸”。

主張和平解決“九一八事變”的首相犬養毅被刺殺的時候,有20多萬日本國民按血手印為兇手請命,高呼這貨賣國求榮,早就該死,殺得好殺得妙。

這樣的國家,你還想跟他講理?

集體喪失理智,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特別是在當年的德國和日本,狂熱的國民配合著當權者,共同禁止理性的聲音公開表達,而越聽不到理性的聲音,國民的頭腦也就越狂熱。

到後來,再也沒有任何力量能制止他們。

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清醒呢?只有在失敗的時候。只有在炸彈落到自己頭上的時候。

那時候,他們才會忽然意識到,原來侵略戰爭,始終都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打的。可是為此流汗、流淚、流血的,永遠是多數人。

無數的財富化為灰燼,無數的生命顛沛流離,無數的家庭支離破碎,不過是為了裝點天皇的榮耀,實現元首的夢想。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啊:我在東三省牧馬,你在北海道耕田,咱倆什麼仇什麼怨?如果不是少數人為了爭權奪利,咱們又為什麼要傷害彼此?

但越是簡單的道理,不明白的人越多。因為天皇和元首會把每一個藉口都包裝得玲瓏剔透,讓你義憤填膺地忘記思考。

其實,這個套路不止強大者在用,不那麼強大的人也會用。

比如俄羅斯,一如既往地放著狠話,但這話放給誰聽呢,至少一半是放給自己的國民聽。

因為國民歡迎強硬的態度嘛。

當年的薩達姆也是這樣。他把自己包裝成名聞世界的“中東雄獅”,是以弱抗強的英雄。

美國人為了“懲罰”薩達姆,對伊拉克實施了嚴厲的封鎖和制裁。

然而薩達姆因此受到懲罰了嗎?並沒有。

他照樣該吃吃該喝喝,住房的標準、用車的標準,什麼都沒下降。真正缺衣少食、生了病沒藥吃的,是伊拉克的普通國民。

他們招誰惹誰了?他們都贊成入侵科威特嗎?受罪的卻是他們。

可是,即使這樣,伊拉克國民也沒覺得這是薩達姆的錯。他們當然痛恨美國,但“美國”對他們來說又只是一個抽象概念,他們搞不清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總之,他們不知道這究竟是誰的恩怨,是伊拉克和美國的,還是薩達姆和老布希的。

反正弱國無外交。戰場上打不贏,搞清楚也沒用。

可他們到底要“贏得”什麼呢?像日本那樣贏得甲午戰爭,像美國那樣贏得海灣戰爭?

這個問題很少有人思考。

被欺負的時間長了,人容易對“強大”產生一種執念,而“強大”之後幹什麼,他不管。

彷佛“強大”本身就是目的一樣。

然而“強大”畢竟只是手段。

弱小的國家,確實容易被人瞧不起。但強大的國家,也不是都被瞧得起的。

你看比利時是幾流國家?它的國民在世界上很受鄙視嗎?美國夠強大了吧,可你瞧得起他們嗎?

蠻橫如過去的日本首相,無理如今天的美國總統,並不會處處受人尊重。儘管他們可以用武力來維繫自己的尊嚴,但這是一條飲鴆止渴、揚湯止沸的路。

強權總有一天會倒下。散落的一地雞毛裡,不會再有“尊嚴”二字。

真正的“強國外交”,不該是肆意欺淩別人,更不該是通過肆意欺淩別人來給自己人打雞血。那樣的行為配不上掌聲。

當然,現實是,那樣的行為通常會獲得掌聲。新的強權會在掌聲中誕生。

不信你看,直到今天,仍有太多人把成吉思汗當成英雄崇拜。

因為他展疆拓土啊,因為他揚威異域啊,因為他縱橫寰宇無敵手啊。那伏屍百萬、赤地千里、血流成河,跟崇拜他的人有什麼關係。

西夏靈州被屠城,金國中都被屠城,花剌子模所有身高超過車軸的男人都被殺死,又怎麼樣呢?屠個城而已嘛!反正那些人又不是我的兒子、我的丈夫、我的父親。

這樣的人,永遠會給強權以掌聲。對他們來說,導彈就是正義,殺戮就是真理,勝利者就是英雄。

他們自願匍匐在“英雄”腳下。

直到有一天,所有人都匍匐在“英雄”腳下,再也沒有人站出來提醒他們,真正的英雄,是不需要其他人匍匐在他腳下的。

當然,我並不是指責特朗普或別的某個人是“偽英雄”。他們也是被這個時代造就的。

我只是感慨,這真是一個誕生“英雄”的時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