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的過度關心,正在逼孩子進入焦慮深淵!

近年來, 焦慮症已經“晉升”為大學生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多數專家認為, 由於高中期間的壓力不斷增大, 學生本身就是帶著壓力進的大學。 很多學生都習慣于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監督, 普遍缺乏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的技能和動力。 到了大學, 沒有了父母的照顧, 一下子難以適應, 各種壓力疊加在一起, 進而轉化為焦慮。

德國弗萊堡大學的阿斯布蘭德博士的心理學團隊做過實驗:

55對母親和兒童, 孩子年齡在9歲~13歲之間, 實驗要求孩子必須在十分鐘內盡可能多地完成有一定難度的七巧板拼圖, 然後老師會公佈每個小孩完成的評分成績。

規則是母親可在一旁陪伴小孩, 但不鼓勵出手幫助。 在實驗者不知情情況下, 用錄影記錄下來母親和小孩的互動過程。

實驗結果發現, ‍有焦慮症兒童的母親明顯地表現出更多地企圖與小孩互動,

或稱作干預。 有焦慮症兒童的母親在實驗中, 常在小孩沒有請求幫助時, 更頻繁地觸摸拼圖, 並且情不自禁地想要協助。

阿斯布蘭德博士解釋說:“母親通過觸摸拼圖, 可能給小孩傳達了一個訊息, 你不能單獨解決這個難題, 從而限制了孩子的自我效能, 這種行為可能導致孩子不斷地感到環境的壓力和威脅, 從而增加主觀的恐懼。 母親的行為也限制了孩子發揮自己策略取得成功的機會。 ”

美國教育家約翰·霍爾特說:‍

很能幹的父母不一定能為小孩樹立很好的榜樣, 因為有時可能給小孩造成一種感覺, 他們不可能做得和父母一樣好, 所以小孩甚至連試都不願意試。

很多父母關心孩子, 幫助孩子, 用榜樣激勵孩子, 甚至用刻薄的語言"鼓勵"孩子;

看到孩子做事的過程或結果不理想, 總忍不住“幫上一把”;

在生活中事無巨細, 認為孩子, 你只要“好好讀書”就好了, 其他的事情爸媽來做......

可父母是否意識到這種愛, 可能是導致小孩焦慮症的根源?

過度的“愛”, 讓孩子在失去這些“愛”的時候,

不知該如何解決眼前的困難。 在不知不覺中, 孩子跌落在焦慮症的陷阱, 且越陷越深。

心理問題的出現, 通常也有一個過程,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 讓孩子自己面對逆境。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 對孩子要有耐心, 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 而不是幫助孩子掃光所有障礙, 讓孩子成長得順順利利。

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 家長總以為是孩子不夠努力, 甚至覺得在親朋好友面前臉上掛不住。 結果, 給小孩添加更大的壓力, 最後把事情變得更糟。

學業當然重要, 但如何面對社會, 需要的不僅僅是學業。 請給孩子多一點信任和鼓勵, 多一點成長的空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