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綿上種菜 山嶺照樣發財 有機蔬果行銷全國

昌樂縣紅河鎮鳳凰嶺發展無土栽培, 有機蔬果行銷全國

昌樂縣紅河鎮鳳凰嶺是一片貧瘠的沙土地, 近幾年, 鳳凰嶺果蔬專業合作社拋開這裡的土質,

靠豆餅、牛奶發酵成的“營養液”及可反復利用的“基質土”發展起了無土栽培、袋裝栽培, 種植出的果蔬取得了有機認證還註冊了商標, 通過會員“認購”的方式走上了全國各地居民的餐桌。

會員“認購”, 18個大棚果蔬供不應求

昌樂縣紅河鎮鳳凰嶺的土壤是夾雜著花崗岩的沙土地, 並不肥沃, 以前, 村民們只能種些花生、黃煙等對土質要求不高且耐旱的作物。 如今, 鳳凰嶺上一個占地2000余畝的田園綜合體已初具規模。 一個個冬暖式大棚有序排開, 它們大都屬於鳳凰嶺果蔬專業合作社。

在一處大棚裡, 埠南頭村村民王田芝正忙著摘菜、配菜, 配好的新鮮蔬菜裝箱後將通過物流、快遞發到全國各地的會員手中。

“這都是經過有機認證的蔬果, 會員可以由我們直接配菜, 也可以指定某一兩種喜愛的果蔬。 ”王田芝說, 會員“認購”每年4600元, 每週收到一箱蔬菜, 他們一般搭配7-9個品種果蔬。

經過一兩年的發展, 鳳凰嶺果蔬專業合作社除了本地及省內東營、濟南、青島等地的會員, 還有北京、廊坊、天津等地的。 如今合作社共有大棚18個, 種有黃瓜、茄子、番茄、西瓜、芸豆等十多個品種有機蔬果, 通過會員“認購”的方式, 走上了全國各地居民的餐桌, 供不應求。

營養液、防蟲網保證種出高品質蔬菜

從外觀上看, 這個大棚與別處的大棚並無不同。 經王田芝提醒, 記者才注意到, 這些蔬菜全都生長在海綿上。

王田芝掀起一處海綿, 露出密密麻麻的白色芹菜根,

緊貼著海綿生長。 “這叫‘水培’, 也就是無土栽培的一種形式。 ”王田芝指著大棚南側一個水池和水桶說, 裡面裝的是由豆餅、牛奶發酵而成的“營養液”, 它們順著鋪在地裡的水管在大棚裡來回迴圈, 為蔬菜生長提供營養。

病蟲害防治也是必須要過的一關。 每隔幾米, 棚頂上會垂下一根繩子, 上邊吊著一片黃色的塑膠粘板, 上邊沾滿了蚜蟲等小昆蟲。 除此之外, 大棚裡還安裝了防蟲網、臭氧機等, 建起了一道道屏障, 隔離蟲害。

在另一個大棚裡, 紅蘿蔔、櫻桃番茄長勢喜人。 這裡的果蔬全都種在塑膠袋裡, 袋子裡裝滿了黑色的土壤。 “這叫‘基質土’, 是東北森林裡樹葉腐爛後與珍珠岩混合而成, 可反復使用。 ”王田芝說, 每種完一茬作物,

他們會對土壤進行高溫消毒, 切斷黴菌的傳染管道。

有機蔬果聲名遠播, 一斤韭菜賣30元

無土栽培、基質土栽培全程不使用任何化肥和農藥, 讓這裡的有機蔬果聲名遠播, 也讓種植戶嘗到了甜頭。

在加入合作社之前, 像許多農戶一樣, 王田芝也建了一個大棚種植西瓜, 一季西瓜種下來, 一畝地能收入四五千元, 趕上一些年景還要賠錢。 2015年, 看到村黨支部書記也就是合作社發起人王江堂發展大棚種植有機蔬菜掙了錢, 他也跟著申請加入了合作社。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春節時韭菜的市場價格是七八元一斤, 我種出的韭菜三十元一斤, 而且供不應求。 一畝地一茬的產量是4000斤, 算下來就是12萬元。 ”

通過高品質的職業農民培訓,

王田芝對無土栽培種植發展有了直觀的瞭解、切身的體驗:“有了鄉村振興戰略這個‘定心丸’, 咱在這廣闊天地幹出一番事業的底氣更足了。 ”

規劃六大片區

兩村年增收2000萬

據瞭解, 鳳凰嶺果蔬專業合作社是鳳凰嶺田園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合體主體位於埠南頭村和梁家官莊村, 依託所在村生態農業、迴圈農業、休閒農業等原有發展要素, 積極打造集水生蔬菜種植、有機果蔬採摘、垂釣娛樂、農事體驗和鄉村旅遊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專案總投資5000萬元, 占地2000餘畝, 規劃建設百果園區、無土栽培科普體驗區、槐花穀休閒農業示範區、生態養殖區、傳統農業展示體驗區、清潔能源區6個片區, 建成後每年可為埠南頭村、梁家官莊村農民增加收入2000余萬元, 為兩村集體增加收入70萬元。

該專案依託于埠南頭村成立的經濟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鳳凰嶺果蔬專業合作社和興農黃煙專業合作社4個合作社,形成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經濟、家庭承包經營共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合作社之間開展“社社合作”,黃煙合作社每年6月份將閒置後的土地租給鳳凰嶺合作社,提高效益的同時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農業產業是田園綜合體的基礎,埠南頭村積極發展迴圈生態農業,引進無土栽培技術,利用沼渣、沼液栽植水耕蔬菜,訂單式生產,並註冊了“泉子崖”商標,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條,農業產業基礎雄厚。通過產業帶動,將農業生產、生態、文化進行深度融合,做到產業優勢明顯、效益突出,輻射能力強,群眾增收。

文/圖 本報記者 周曉晴

為兩村集體增加收入70萬元。

該專案依託于埠南頭村成立的經濟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鳳凰嶺果蔬專業合作社和興農黃煙專業合作社4個合作社,形成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經濟、家庭承包經營共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合作社之間開展“社社合作”,黃煙合作社每年6月份將閒置後的土地租給鳳凰嶺合作社,提高效益的同時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農業產業是田園綜合體的基礎,埠南頭村積極發展迴圈生態農業,引進無土栽培技術,利用沼渣、沼液栽植水耕蔬菜,訂單式生產,並註冊了“泉子崖”商標,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條,農業產業基礎雄厚。通過產業帶動,將農業生產、生態、文化進行深度融合,做到產業優勢明顯、效益突出,輻射能力強,群眾增收。

文/圖 本報記者 周曉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