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蘋果在國貿改造了一套房 智能家居圈都慌了!

文 | 國仁

蘋果在智慧家居方面的佈局是很早的, 我們也一直在關注, 但自從蘋果的智慧家居平臺HomeKit在2014年亮相後, 過去兩年支援HomeKit協定的智慧家居周邊設備推出的速度就慢得像擠牙膏, 更別提中國市場, 這一現狀在2017年開始發生本質上的變化, 特別是CES展之後。

先是在最近一個月, 陸續有OPSO的智慧插座和D-Link的智慧攝像頭等產品陸續登陸蘋果線上商店, 今天智東西受邀來到北京國貿附近的富力廣場, 走進蘋果與富力地產搭建一套展示HomeKit應用案例的樣板間, 關於蘋果HomeKit平臺的更多秘密和呈現效果、體驗方式進一步解開。

蘋果HomeKit樣板間概況:

蘋果公司和富力地產合作佈置的這個樣板間是一套目測在60平米左右的小戶型, 包含客廳, 不太大的主臥、次臥、書房三個房間和一個衛生間。

目測在室內應用到, 且支援HomeKit協定, 可以在iPad、iPhone上控制的設備主要有:門鎖、開關、燈光、淨化器、空調、窗簾、空氣品質監測儀等幾類,

其中用的最廣的是燈光的控制;據蘋果官方資料, 2017年CES有超過17款支援HomeKit的設備發佈, 2017年已有超過100款產品支援HomeKit, 所涉品牌包含霍尼韋爾、飛利浦等知名品牌。

目前支援的HomeKit協定的產品SKU還有限, 配件、小家電居多, 大家電較少, 海爾空調是一個典型代表;國內已有產品發售的廠商有杜亞的窗簾、艾美特的風扇、西勒奇的智能鎖、Nanoleaf的燈板、Incipio的插座燈泡套裝、OPOS燈插座、D-Link的攝像頭等等。

到底有哪些設備支援HomeKit並在售可以買到, 在蘋果官網有一個專門的頁面可以找到, 很多待售狀態的設備已經列在相應類別,

只是暫無購買連結。

HomeKit的核心邏輯:

智慧家居的概念並不算新, 在蘋果2014年推出HomeKit平臺的時間前後, 國內已經有不少創業公司、家電大公司在陸續推出各自的產品。 蘋果的做法會有哪些不同?有幾個關鍵點:

一)支援HomeKit協定的設備都會在蘋果iPhone、iPad上的一個“Home”應用上集中管理, 蘋果相關產品負責人說, HomeKit一個很重要的初衷就是不想讓每一個智慧設備都需要一個App, 不過從目前我們接觸的幾款產品來看, 每款產品還是會有其廠家自己推出的App, 在配套App裡的設置通常比在Home應用裡的功能更為豐富, 比如OPSO的智慧插座, 在官方App裡就能看到詳細的能耗曲線和統計資料。

二)蘋果在iOS 10系統之後的版本裡內置了“Home”應用, 這個應用裡的核心邏輯是由:設備、場景、房間和自動化四個部分組成的。 設備很好理解, 就是單個設備在App中的存在、場景則是將多個設備等狀態歸到一個狀態, 比如看電視的場景內包含關閉的窗簾和調暗的燈光、房間則是按空間把設備進行分類便於管理、自動化則是設定一些條件來觸發自動執行的命令, 自動化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在特定條件觸發的場景,比如以時間為條件來觸發一個“起床”的場景、以你位置的變化來觸發一個“回家”或“上班”的場景。

三)在HomeKit協議和Home App的統一管理將智慧家居統一到一個管理平臺之後,另一個特點是,可以利用Siri進行語音控制。

四)蘋果HomeKit相關產品負責人另外非常強調的一點是HomeKit的安全性,這個安全性核心體現在兩點,一是設備等控制的資訊傳遞是點對點的,不會有資料存儲在雲端;另一點則是HomeKit設備產生的資料不僅都是存儲在使用者的iOS設備上,不會存儲在雲端也沒有任何分享途徑。

五)還有一點,在同一個WiFi網路環境下,通過iPhone、iPad控制HomeKit設備是點對點的,但如果在用戶外出後遠端要控制,就需要一個“中樞”設備的支援,這個中樞設備將屋子裡的所有設備彙集在Home App,同時通過WiFi連入外網,接受用戶在外網的控制,蘋果推薦充當HomeKit中樞的設備可以是iPad或Apple TV,由於蘋果Apple TV在中國大陸並未發售,所以國內用戶作HomeKit中樞的最佳選擇是iPad。

為什麼選擇和富力地產合作?

蘋果在國內推廣HomeKit為什麼選擇和富力地產做這麼深入的合作呢?雙方並未給出十分官方的說法,但也有一些端倪可循。

交流中一位富力地產的負責人向智東西表示,蘋果設備等穩定性她十分看好,可見在智慧家居平臺等選擇上,穩定、其實還有安全這些方面是地產商十分看重的。

另一方面,富力地產是定位中檔偏上的地產商品牌,在品牌認知、接受度方面會更高一些,你覺得呢?

關於HomeKit的八個疑問:

1)設備連接的方式是怎樣的?

據我所知,蘋果HomeKit用到的連接方式主要是WiFi和藍牙,設備配對是用的藍牙,遠端控制用到Wi-Fi。

2)蘋果會讓智能家居自我學習嗎?

國內已有公司在談智慧家居的AI化,比如根據你的習慣來控制室內的環境,燈光、空調等等,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一位HomeKit相關負責人搖了搖頭,之後的解釋言下之意就是全自動的模式還是不一定靠譜,人為設定的更為符合使用者需要,從這一點看HomeKit還是走實用路線的。

3)HomeKit的設備前裝還是後裝?

HomeKit相關負責人給到的解答是“兩者並行”,一些小設備使用者買回來就能用,窗簾、牆壁開關此類設備則最好是裝修時找專業人士安裝。

4)為什麼一定要一個中樞設備?

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如果從iPad做中樞,還是有不少不確定性的,先不說成本較高,設備沒有電了、被帶出房間等情況都會對遠端控制影響。

不過在美國市場,這不會是一個問題,售價99美元的Apple TV本身成本不高,而且只是其一個附加功能就能解決中樞設備的問題。

5)國內合作周邊設備廠商會有多少?

我們先後看到了上面統計的OPSO、D-Link、海爾、艾美特等公司推出的HomeKit產品,還會有多少國內廠商推出周邊產品?HomeKit這邊給到答覆是每個月都會有新品推出,今年蘋果的推動力度一定是不小。

6)HomeKit設備只有小配件嗎?

目前看仍然是小配件居多,插座、燈泡、淨化器、空氣品質監測儀等等,更希望有越來越多像海爾空調這樣的大家電加入到HomeKit平臺的陣營中。

7)HomeKit內置了怎樣的一個模組?成本多少?

關於廠商加入HomeKit平臺的方式,一個基本前提是設備中要內置HomeKit晶片模組,這有些類似於蘋果之前的“MFi”介面協定,具體成本多少並未有官方說法,從HomeKit平臺的插座、攝像頭等設備的售價情況看,還是需要承擔一定費用的。

8)如果配對密碼丟了怎麼辦?

最後還有一個小的細節,HomeKit設備等配對方式中的一個關鍵操作,是每個設備有一個8位元數等配對碼,這和我們通常配對藍牙時的邏輯是一樣的,HomeKit設備的包裝裡都會內置這樣一張印有配對碼的紙片,如果丟了怎麼辦呢?蘋果是給出了相應的預案的,如果HomeKit設備有顯示幕幕,可以調出顯示在螢幕,如果無螢幕,則會有一個配對編碼貼在設備身上。

結語:蘋果HomeKit會在2017爆發嗎?

目前看,蘋果公司對HomeKit智慧家居的普及應用的推動今年熱情十分高漲,在緩行兩年後,智慧家居會迎來真正爆發的春天嗎?能都真正帶動規模化應用和普及的結論不好下,但至少有一點,對HomeKit平臺有興趣的嘗鮮用戶(很大部分是iPhone、iPad用戶群體)會有更多選擇,將你的家武裝為像紮克伯格家一樣,讓iPhone變成像Jarvis(賈維斯)一樣的人工智慧助手會變得非常簡單。

自動化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在特定條件觸發的場景,比如以時間為條件來觸發一個“起床”的場景、以你位置的變化來觸發一個“回家”或“上班”的場景。

三)在HomeKit協議和Home App的統一管理將智慧家居統一到一個管理平臺之後,另一個特點是,可以利用Siri進行語音控制。

四)蘋果HomeKit相關產品負責人另外非常強調的一點是HomeKit的安全性,這個安全性核心體現在兩點,一是設備等控制的資訊傳遞是點對點的,不會有資料存儲在雲端;另一點則是HomeKit設備產生的資料不僅都是存儲在使用者的iOS設備上,不會存儲在雲端也沒有任何分享途徑。

五)還有一點,在同一個WiFi網路環境下,通過iPhone、iPad控制HomeKit設備是點對點的,但如果在用戶外出後遠端要控制,就需要一個“中樞”設備的支援,這個中樞設備將屋子裡的所有設備彙集在Home App,同時通過WiFi連入外網,接受用戶在外網的控制,蘋果推薦充當HomeKit中樞的設備可以是iPad或Apple TV,由於蘋果Apple TV在中國大陸並未發售,所以國內用戶作HomeKit中樞的最佳選擇是iPad。

為什麼選擇和富力地產合作?

蘋果在國內推廣HomeKit為什麼選擇和富力地產做這麼深入的合作呢?雙方並未給出十分官方的說法,但也有一些端倪可循。

交流中一位富力地產的負責人向智東西表示,蘋果設備等穩定性她十分看好,可見在智慧家居平臺等選擇上,穩定、其實還有安全這些方面是地產商十分看重的。

另一方面,富力地產是定位中檔偏上的地產商品牌,在品牌認知、接受度方面會更高一些,你覺得呢?

關於HomeKit的八個疑問:

1)設備連接的方式是怎樣的?

據我所知,蘋果HomeKit用到的連接方式主要是WiFi和藍牙,設備配對是用的藍牙,遠端控制用到Wi-Fi。

2)蘋果會讓智能家居自我學習嗎?

國內已有公司在談智慧家居的AI化,比如根據你的習慣來控制室內的環境,燈光、空調等等,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一位HomeKit相關負責人搖了搖頭,之後的解釋言下之意就是全自動的模式還是不一定靠譜,人為設定的更為符合使用者需要,從這一點看HomeKit還是走實用路線的。

3)HomeKit的設備前裝還是後裝?

HomeKit相關負責人給到的解答是“兩者並行”,一些小設備使用者買回來就能用,窗簾、牆壁開關此類設備則最好是裝修時找專業人士安裝。

4)為什麼一定要一個中樞設備?

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如果從iPad做中樞,還是有不少不確定性的,先不說成本較高,設備沒有電了、被帶出房間等情況都會對遠端控制影響。

不過在美國市場,這不會是一個問題,售價99美元的Apple TV本身成本不高,而且只是其一個附加功能就能解決中樞設備的問題。

5)國內合作周邊設備廠商會有多少?

我們先後看到了上面統計的OPSO、D-Link、海爾、艾美特等公司推出的HomeKit產品,還會有多少國內廠商推出周邊產品?HomeKit這邊給到答覆是每個月都會有新品推出,今年蘋果的推動力度一定是不小。

6)HomeKit設備只有小配件嗎?

目前看仍然是小配件居多,插座、燈泡、淨化器、空氣品質監測儀等等,更希望有越來越多像海爾空調這樣的大家電加入到HomeKit平臺的陣營中。

7)HomeKit內置了怎樣的一個模組?成本多少?

關於廠商加入HomeKit平臺的方式,一個基本前提是設備中要內置HomeKit晶片模組,這有些類似於蘋果之前的“MFi”介面協定,具體成本多少並未有官方說法,從HomeKit平臺的插座、攝像頭等設備的售價情況看,還是需要承擔一定費用的。

8)如果配對密碼丟了怎麼辦?

最後還有一個小的細節,HomeKit設備等配對方式中的一個關鍵操作,是每個設備有一個8位元數等配對碼,這和我們通常配對藍牙時的邏輯是一樣的,HomeKit設備的包裝裡都會內置這樣一張印有配對碼的紙片,如果丟了怎麼辦呢?蘋果是給出了相應的預案的,如果HomeKit設備有顯示幕幕,可以調出顯示在螢幕,如果無螢幕,則會有一個配對編碼貼在設備身上。

結語:蘋果HomeKit會在2017爆發嗎?

目前看,蘋果公司對HomeKit智慧家居的普及應用的推動今年熱情十分高漲,在緩行兩年後,智慧家居會迎來真正爆發的春天嗎?能都真正帶動規模化應用和普及的結論不好下,但至少有一點,對HomeKit平臺有興趣的嘗鮮用戶(很大部分是iPhone、iPad用戶群體)會有更多選擇,將你的家武裝為像紮克伯格家一樣,讓iPhone變成像Jarvis(賈維斯)一樣的人工智慧助手會變得非常簡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