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寺街那麼窄,為什麼不叫它寺巷,而要叫它寺街呢

寺街, 你知道它的由來麼?

南通人都知道城北有個天寧寺。 天寧寺的建築年份是唐朝的鹹通年間(860—874), 而通州建城是後周顯德五年(958), 前後相差了將近一百年。 也就是說, 天寧寺的年紀要比通州城的年紀還大, 是在南通建城之前就有的寺, 所以南通有個“先有寺, 後有城”的說法。

寺街背後的天寧寺

靠近天寧寺的街叫寺街, 也是鼻涕往嘴裡流——順的。 寺街500多米長, 不到3米寬。 寺街和南通其它的大街不同, 與作為文化政治中心的十字街更加不同。 東、西、南大街是商業區, 寺街是市井生活的中心地帶, 所以寺街蠻特別。

第一, 街不寬。 不要說走汽車, 就是兩部黃包車對經過, 一部先且要憋到旁邊的巷子裡, 另外一部才得好走, 所以說它基本上不像個大街;

第二, 雖叫街, 但是街上只有住家, 沒有什伲大的店面, 有的也僅僅是賣賣煙、酒、糖、醬油、鹽之類日常用品和賣燒餅、油條的小店,

街上空蕩蕩的, 門大多是關閉的。 同家佮住們聚集在井邊上淘米洗菜, 談笑風生;可以端著碗從東家吃到西家;夏天, 天井裡、巷子頭上橫七豎八地躺著乘涼的人, 院子裡充滿著一股濃烈的蚊香味。

既然是這樣, 什伲事不叫它寺巷, 反而要叫它寺街的呢?

原來, 南通中學在清光緒晚年“廢廟興學”之前是個叫萬壽宮的地方, 也就是供皇帝牌位的落場。 從前南通的州官, 不能夠到北京去面見皇上, 每個月就只好走這條巷子到萬壽宮裡頭去請聖安, 也等於是“朝聖”。

朝好了聖之後, 還要到北上真殿去拜佛。 做大官的、有身份的人走個小巷子覺在跌架子, 所以走的明明是條巷子也不能叫它巷子, 而要把它叫街, 所以說寺街特別, 就特別了在這裡。

以前的寺街, 是過了石橋頭只到中學堂街就為止了, 再往北的巷子最早就叫“四步井”, 後來改了叫“天寧寺角”, 現在從人民路開始, 往北一直過了實小到環城北路的巷子剗叫寺街。

我記得大躍進的時候, 飲食服務公司把南通的名小吃集中在天寧寺裡頭賣, 我最歡喜吃一種酥油燒餅。 做這個燒餅的師傅是回族人, 店原先開在西牛肉巷口。

因為我看見師傅把用素油拌好的面一圈一圈盤成個圓形, 先在厚鐵板上焵得雙面黃, 轉來再放到爐子裡烘得嘣而脆, 出爐之後中間心裡一撳能凸出來,

我就叫它凸凸兒燒餅。 那時候買燒餅要用缸爿票, 所以也只是適逢禮拜天吃吃。 燒餅店後來搬到了十字街東北角的弧形街面上, 再後來就不曉得搬到那裡去了。

寺街現在已經被列入了南通市的歷史文化街區, 受到了保護。 保護寺街, 是因為寺街裡有通州最早的寺廟和建築;有建于宋代的紫薇書院、清代辦學時間最長的紫琅書院;有一位狀元、一位榜眼、十八位進士的故居及遺址;有張謇和他的同道們創辦的全國第一所設本科的女子師範學校,有南通第一所高等小學和唯一的省立小學以及南通第一所平民小學;有走出了二十四位中科院院士,二十五位世界級文學、藝術、體育名人的南通中學,更有地下黨的聯絡站、革命烈士的故居……

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文化教育發展的軌跡在這裡向外延伸。他們的名字、他們的經歷、他們的傳奇、他們的故事總離不開南通這座城市,疊起來就是一部厚厚歷史書,一本鄉土的百科全書,當然,也是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重要依據。

是因為寺街裡有通州最早的寺廟和建築;有建于宋代的紫薇書院、清代辦學時間最長的紫琅書院;有一位狀元、一位榜眼、十八位進士的故居及遺址;有張謇和他的同道們創辦的全國第一所設本科的女子師範學校,有南通第一所高等小學和唯一的省立小學以及南通第一所平民小學;有走出了二十四位中科院院士,二十五位世界級文學、藝術、體育名人的南通中學,更有地下黨的聯絡站、革命烈士的故居……

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文化教育發展的軌跡在這裡向外延伸。他們的名字、他們的經歷、他們的傳奇、他們的故事總離不開南通這座城市,疊起來就是一部厚厚歷史書,一本鄉土的百科全書,當然,也是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重要依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