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九江三中 引而不發,藏而不露——記聶紅珍的《方山子傳》高效課堂

【九江視聽網/第一播報 通訊員 周貴彬】 4月10日, 恰逢我校舉辦教學開放周活動日, 聶紅珍老師上午在科技樓為前來觀摩的四方來賓奉獻了一堂別致的人物傳記講評課, 深得兄弟學校老師的好評, 課後備課長周貴彬老師做了全面的點評。

聶老師以“佛系三連”的小故事為導入, 結合生活實際, 引導學生體會“佛系”的超然生活態度。 在不知不覺中, 聶老師自然引出經歷烏台詩案後慘遭貶謫黃州,

又憑藉超然“佛系”思想而脫胎換骨的蘇軾, 為解讀《方山子傳》做一重要鋪墊。 緊接著, 聶老師引出“河東獅吼”故事的來歷, 強烈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學生對傳主“方山子”有了初步印象。 然後聶老師緊緊扣住“方山子是何許人”“作者是怎麼寫方山子”“為何寫方山子”這三個問題, 逐步將課堂鋪展開來。

聶老師的課堂把精心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作為核心, 著意以問題為導向,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 篩選資訊。 在解決“何許人”的問題上, 聶老師著重突出方山子的名字由來、人生經歷、個性特徵等方面。 學生在老師的問題導向中迅速地找到有用的資訊, 完成了師生課堂的精彩互動環節。 關於“作者是怎麼寫方山子”的, 聶老師將本文與傳統的傳記加以對比, 讓學生理解蘇軾寫作技巧的與眾不同之處。 在學生找出“一驚一笑”這個細節描寫的語段時, 聶老師以“笑”的含義發問, 順利地過渡到“為何寫方山子”的問題上來。 “笑”不是嘲笑, 是“同是天涯淪落”的理解。 因開篇點出了蘇軾的遭貶經歷,

學生立刻理解了傳主與蘇軾的相似的遭遇, 所以學生也就明白蘇軾寫此文的目的是為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

聶老師的這堂課以發問為主, 啟發學生心領神會, 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課後周貴彬老師代表備課組對這堂課做了全面地點評。他說這堂課充分展示了聶老師的深厚功底,她旁徵博引,循循善誘,整堂課的結構安排非常合理,內容量恰當,是一堂非常高效有價值的精品課。

課後周貴彬老師代表備課組對這堂課做了全面地點評。他說這堂課充分展示了聶老師的深厚功底,她旁徵博引,循循善誘,整堂課的結構安排非常合理,內容量恰當,是一堂非常高效有價值的精品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