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隨感而發:最好就是‘剛剛好’!適可而止,水到渠成

-

今天看到源自“醫師報”的一條研究資訊, 類似的關於維生素的研究其實還有很多:

維生素吃多了也得癌嗎

文中提到新近的一項研究資料;

“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B或增男性肺癌風險

長期以來, 維生素B6和B12被認為促進代謝, 降低癌症風險。

近期, 中美學者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 長期大劑量補充維生素B6和B12的男性罹患肺癌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J Clin Oncol. 8月22日線上版)

結果顯示

如果男性每天服用維生素B6補充劑超過20 mg或維生B12超過55 µg, 那麼, 10年後罹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近1倍。 吸煙男性患肺癌風險比不吸煙者高3~4倍。

研究提示, 人們可以通過食用肉類、豆類和穀類食物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 所以沒有必要大量服用維生素B補充劑, 更沒有必要常年服用。

研究對7.7萬50~76歲美國人進行了長達10年的隨訪。 ”

(《醫師報》2017-8-31-8版)

-

說起這個話題, 其實是老生常談了。

對於人或人體來說, 保持最健康和諧的方式, 其實就是筆者常常提到的那句話:

最好就是‘剛剛好’!

以前曾以這句話為題寫過一篇短文。

不止涉及生理上的保健, 也談及人的整體。

......分享於此。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 圖片源自網路。

《最好就是‘剛剛好’》

今天讀到畢淑敏的一篇文章《幸福需要恰到好處》, 頗有感觸。

其實, 無論從哪方面, 用‘恰到好處’這個詞來描述理想的人, 以及和人相關事物的狀態, 都‘恰到好處’。

從生物屬性的人來說

人體最好的狀態就是各個方面的狀況正處於‘恰到好處’。

攝入的各類營養素不多, 也不少, 剛剛好。

體內的新陳代謝呈動態平衡,

不缺, 也不過, 維持穩態, 剛剛好。

細胞生長, 正負調控勢均力敵, 不快, 也不慢, 剛剛好。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 圖片源自網路。

-

而生活或生態一旦脫離了‘恰到好處’的理念, 勢必就會讓機體機能產生偏差。

比如, 在攝食方面

有些人認為維生素對健康有利,

就大量補充, 以為多多益善, 結果一旦攝入過量, 就會矯枉過正, 產生毒性症狀。

認為糖類或脂類物質對機體有害, 就儘量少吃或不吃, 導致攝入不足, 最終影響機體功能。

體內細胞生長, 平衡失調了, 長得太快失去了控制, 細胞就變成了癌細胞。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

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

同事中一青春小妹,本來天生麗質,膚如凝脂。

有一段時間不見,一日偶遇,但見滿臉疙瘩,雪膚變粗糙。

問及原由,說原本一直順其自然,不怎麼用市場上那些養顏產品的

最近受閨蜜搗鼓,弄來一堆護膚產品,結果變成這樣 ?

......

生命過程都有其自身的平衡狀態,外力輔佐,最忌失之偏頗。

平衡一旦破壞,自然走向極端。

如此等等,生物之天性告訴我們:

最好就是‘剛剛好’,過猶不及。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

再從心理狀態或社會屬性的人來說吧

如果能做到‘恰到好處’,更會讓你收益良多,接近一種理想狀態。

但往往很難做到,這需要智慧和素養。

一個朋友,丁克家庭,年輕時忍受過蝸居之苦,後來有了錢,或許是為了一解蝸居之辱,狠狠地買了一套三層樓的大別墅。

結果住在裡面空蕩蕩的,尤其夜深人靜,悲涼之情,油然而生。

他忽視了,家和房子是不能等同的

一個溫馨的家需要人和居室‘恰到好處’的配合。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

一個兢兢業業的老師,廢寢忘食地備課,滿腔熱情地把滿腹學問灌輸給學生們。

可有時候卻得不到學生的認可。

那是因為,他缺少了因人施教的理念,沒有把握好學生能接受的尺度。

你給與的和我能接受的‘剛剛好’,那才是‘恰到好處’的互動。

平時和和人說話溝通,所謂‘點到為止’,要拿捏得准,不容易。

說欠了,對方不明白,說過了,可能引起反感或物極必反。

說到‘剛剛好’,或許就是最佳效果。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

記得有一次看表妹教育孩子,表妹雖然書讀得不多,但有慧根,悟性好。

孩子有個壞毛病,喜歡咬手指頭,以前給他指出過,孩子也知道不好,但可能有點無意識地,又咬開了。

表妹沒有訓他,只是指了指他正在咬著的嘴,朝他做了個鬼臉,但沒有點破,孩子意識到了,馬上放下了手。

而另一次被脾氣急躁的姨媽看見了,情形就完全相反了,一頓訓斥,孩子不但不停,反而反抗地亂叫起來。

一舊時同事,業務能力一般,但特別善於和人溝通,上上下下人緣極好。

尤其和上級之間,言行舉止拿捏得特別到位,既不會讓人感到有溜鬚拍馬之嫌,又讓領導們感覺特舒服。

朋友有時候開玩笑說:你怎麼‘拍馬屁’都拍得‘剛剛好’。

那同事後來還真仕途順暢,官運亨通。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說起來,我們的先賢們早就悟出了其中的哲理。

所謂‘中庸之道’,不就是‘恰到好處’的異曲同工嗎!

所以,凡事走極端是愚蠢的做法

最好就是‘剛剛好’。

適可而止,水到渠成!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

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

同事中一青春小妹,本來天生麗質,膚如凝脂。

有一段時間不見,一日偶遇,但見滿臉疙瘩,雪膚變粗糙。

問及原由,說原本一直順其自然,不怎麼用市場上那些養顏產品的

最近受閨蜜搗鼓,弄來一堆護膚產品,結果變成這樣 ?

......

生命過程都有其自身的平衡狀態,外力輔佐,最忌失之偏頗。

平衡一旦破壞,自然走向極端。

如此等等,生物之天性告訴我們:

最好就是‘剛剛好’,過猶不及。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

再從心理狀態或社會屬性的人來說吧

如果能做到‘恰到好處’,更會讓你收益良多,接近一種理想狀態。

但往往很難做到,這需要智慧和素養。

一個朋友,丁克家庭,年輕時忍受過蝸居之苦,後來有了錢,或許是為了一解蝸居之辱,狠狠地買了一套三層樓的大別墅。

結果住在裡面空蕩蕩的,尤其夜深人靜,悲涼之情,油然而生。

他忽視了,家和房子是不能等同的

一個溫馨的家需要人和居室‘恰到好處’的配合。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

一個兢兢業業的老師,廢寢忘食地備課,滿腔熱情地把滿腹學問灌輸給學生們。

可有時候卻得不到學生的認可。

那是因為,他缺少了因人施教的理念,沒有把握好學生能接受的尺度。

你給與的和我能接受的‘剛剛好’,那才是‘恰到好處’的互動。

平時和和人說話溝通,所謂‘點到為止’,要拿捏得准,不容易。

說欠了,對方不明白,說過了,可能引起反感或物極必反。

說到‘剛剛好’,或許就是最佳效果。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

記得有一次看表妹教育孩子,表妹雖然書讀得不多,但有慧根,悟性好。

孩子有個壞毛病,喜歡咬手指頭,以前給他指出過,孩子也知道不好,但可能有點無意識地,又咬開了。

表妹沒有訓他,只是指了指他正在咬著的嘴,朝他做了個鬼臉,但沒有點破,孩子意識到了,馬上放下了手。

而另一次被脾氣急躁的姨媽看見了,情形就完全相反了,一頓訓斥,孩子不但不停,反而反抗地亂叫起來。

一舊時同事,業務能力一般,但特別善於和人溝通,上上下下人緣極好。

尤其和上級之間,言行舉止拿捏得特別到位,既不會讓人感到有溜鬚拍馬之嫌,又讓領導們感覺特舒服。

朋友有時候開玩笑說:你怎麼‘拍馬屁’都拍得‘剛剛好’。

那同事後來還真仕途順暢,官運亨通。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說起來,我們的先賢們早就悟出了其中的哲理。

所謂‘中庸之道’,不就是‘恰到好處’的異曲同工嗎!

所以,凡事走極端是愚蠢的做法

最好就是‘剛剛好’。

適可而止,水到渠成!

-

(作者:週一 醫學博士。圖片源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