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八類藥物最傷肝!

作者:張先生

藥物性肝損傷主要發生在服藥後4~8周, 其次為<4周。 患者可感知的症狀為全身乏力、厭食、厭油、噁心、尿黃、目黃、皮膚黃染、肝區疼痛等。

導致肝損傷的前5類藥物依次為中藥、抗結核藥藥、抗微生物藥物、解熱鎮痛藥和抗腫瘤藥。 下面八類藥物是臨床常用、可引起肝損傷、易被患者忽視的藥物。

1、解熱鎮痛藥

解熱鎮痛藥所引起的肝損傷, 以膽汁淤積性肝損傷為主。 其中, 臨床報導較多的品種主要有:對乙醯氨基酚、舒林酸、雙氯芬酸、尼美舒利等。 小劑量阿司匹林的主要用藥風險是胃腸道出血, 很少引起肝損傷。

正常劑量下, 對乙醯氨基酚引起的不良反應罕見。 但由於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比較接近, 若超劑量(>2g/日)服用可引起急性肝衰竭。 過量的早期症狀是噁心、嘔吐、嗜睡或出汗。 需提醒的是, 肝區疼痛在24小時內並不明顯。

2、磺醯脲類降糖藥

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齊特可引起膽汁淤積性黃疸以及急性肝炎樣反應。

需特別警惕的是, 中成藥消渴丸中含有格列本脲。 格列本脲有引起肉芽腫性性肝炎的報導, 而且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

3、青黴素類抗生素

青黴素類抗生素中的氟氯西林、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能引起可逆性肝炎和膽汁淤積性黃疸, 但發生率很低。 長期(>14天)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可引起嚴重肝損傷, 可能與克拉維酸有關, 有肝功能異常病史者不宜使用。

4、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均具一定的肝毒性。 紅黴素的酯化物更易引起膽汁淤積型肝炎, 發生率可高達40%, 特別是依託紅黴素, 可能與酯化物的超敏反應有關。 阿奇黴素的肝毒性較小, 但肝腎功能異常者仍需慎用。

5、四環素類抗生素

常用的四環素類抗生素是米諾環素、多西環素、替加環素等。 四環素類可引起致命的伴有胰腺炎的肝毒性。 替加環素需靜脈給藥, 已有引起胰腺炎, 包括死亡的報告;米諾環素和多西環素口服可用於治療痤瘡, 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

6、口服抗真菌類藥物

口服伊曲康唑治療甲真菌病需連續服用3個月;口服特比萘芬治療指甲真菌感染的療程為6周, 治療趾甲真菌感染的療程為12周。 兩種藥物均可引起致命性的急性肝衰竭, 建議用藥期間監測肝功能, 若出現全身乏力、肝區疼痛等肝炎症狀時立即停藥, 並就診。

7、他汀類降脂藥

他汀類有劑量依賴性的肝毒性, 國內說明書要求定期監測肝功能。

他汀類被認為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藥物, 而且很少引起嚴重的肝損傷。 因此, 當服用某種他汀引起轉氨酶升高時, 可以採取減少劑量、隔日用藥或更換為其它他汀藥物的方法繼續進行降脂治療。

8、中成藥

何首烏、青黛、千里光、款冬、蒼耳子、川楝子、北豆根等具有比較明確的肝毒性。 2018年2月, 因可引起轉氨酶升高等肝損傷,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要求修訂精烏膠囊、百樂眠膠囊、七寶美髯丸、心元膠囊說明書, 這4種中成藥中均含制何首烏或首烏藤。

主要參考文獻:

任張青, 王進海, 李浩等.藥物性肝損傷臨床特徵及預後多學科專家共識[J].世界華人消化雜誌, 2016, 24(8):1257-126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