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繼姜文王家衛後,誰掛帥FIRST評委會?從首批陣容看端倪

第11屆FIRST影展評委公佈, 預示著一次未知、刺激、緊張的旅程

大約每年的此時, FIRST影展都會發佈一份“討喜”的評委會名單, 之所以說“討喜”,

並非迎合, 是因為名單中那些不斷參與當代影史書寫, 並被奉為圭皋的電影前輩們。 而站在FIRST第二個十年的開端, 或許你將分辨出今年FIRST影展評委選擇上所呈現出的不同圖景。 在今天影展官方公佈的評委會名單中, 赫然紙上的四人分別是:“亞洲電影的伯樂”、英國影評人托尼·雷恩(Tony Rayns);臺灣藝術家陳界仁;與婁燁導演合作頻頻, 柏林銀熊得主, 剪輯師、攝影師曾劍;以及去年憑藉梅峰導演《不成問題的問題》剛剛摘取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的表演藝術家范偉。

“學科的、性別的、地緣的……我們關注一切阻滯的邊界”

“學科的、性別的、地緣的……我們關注一切阻滯的邊界。 ”在影展網站的評委會板塊, 官方如是闡述著對於評委選擇的慎思, 或許這句話恰恰能夠揭示你看到這份名單時的些許困惑。 跨越學科、跨越文化的評委選擇勢必將帶來更為開放的評價語彙, 同時植根於影像研究與創作的本位身份亦能夠穩妥地關照到電影節既成的自然屬性, 這一舉動看似是對於節展評價傳統的一次探索創新,

也同時引人思考, 節展的競賽模式與價值輸出是否一定要忠於電影產業和主流審美?唯電影創作而服務的評審好惡是否已經疲軟固化?這不光是FIRST影展面對的問題, 更是關聯所有藝術形式的節展行業同僚需要思考的新命題。

長久以來, FIRST影展的口味都難以歸納琢磨, 一方面, 這要歸結于其作為電影節本身資歷的年輕, 另一方面, 年輕作者創作取向的多樣態嘗試和尚未成熟飽滿的類型市場亦可能是共同的肈因。

如是來看, FIRST影展評委會名單上出現的首位當代藝術家陳界仁, 便更能讓人理解, 在陳界仁的藝術創作脈絡中, 始終保持著對“被剝奪者”的凝視, 關懷和理解人的處境, 表達著屬於人的精神和能動性。 除了攝影、行為藝術和裝置外, 對陳界仁來講, 影像是一個關鍵的媒介。 2002年, 陳界仁拍了他具有代表性意義的作品《淩遲考:一張歷史照片的回音》, 之後的《加工廠》、《帝國世界》系列、《殘響世界》等影像作品, 都在表達的訴求下, 任虛構、紀實、行為在影像中不斷解構變換出多種表現方式。

從影像意義上來說, 這其中展示的實驗性, 以及陳界仁對人類意義上的關懷, 期待能為電影評價帶來電影傳統邊緣的視角。

而與陳界仁介入角度大相徑庭的是, 英國久負盛名的影評人、電影節策展人、作家托尼·雷恩(Tony Rayns)。 熟悉他的人知道, 他是最早將中國及亞洲電影介紹到西方的人士之一, 也是溫哥華電影節龍虎單元和釜山電影節的初創者。 素有"亞洲電影教父和伯樂"之稱。 他所象徵的是近半個世紀亞洲電影史縱深,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 他便發覺和推介了眾多亞洲優秀導演,如北野武、李滄東、洪尚秀、陳凱歌、蔡明亮、阿彼查邦等。 二十多年過去了, 他回到中國, 如此深遠而銳利的視野將如何評價新一年FIRST影展視野內的創作者和作品, 看待FIRST影展?是一次未知、刺激、緊張的旅程。

而其他兩位評委自不用說,攝影師曾憑藉與婁燁導演合作的《春風沉醉的晚上》、《浮城謎事》、《推拿》多次獲得了國內和國際電影節的青睞,兩度收穫金馬獎“最佳剪輯”,並憑藉《推拿》榮獲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攝影機如同他手中的畫筆,在他的專業領域不斷摸索創作前所未有的拍攝手法,構建獨特的視覺語言。這一點被《推拿》中的“盲視角”體現的淋漓盡致。

繼葛優之後,FIRST再度迎來憑藉喜劇家喻戶曉的范偉老師,或許大多數人是從此開始以電影演員的角度去談論他。事實上,在產量較高的演員范偉的身上,你會發現一個演員的不確定性是最重要的,還有極端性和幽默感,從《耳朵大有福》的王抗美到《求求你,表揚我》中的楊紅旗,他已經在電影中塑造了一個個入木三分的小市民形象,直到最近成為新晉金馬獎影帝,范偉老師實力開掛,在表演維度展示了無可比擬的跨越和轉變,而又自如從容。

據悉,主競賽征片如火如荼,將進入最後一個月的征片倒計,初審委員會也即將開始第一輪審片工作;同時,被譽為“頂級拍磚團”的評委會的另外3位評審委員將在五月四日北京新聞發佈會現場公佈。屆時,評委會主席也將到達發佈會現場,代表評委會致辭;同時,發佈會現場還將公佈FIRST影展今年新增開設針對競賽/非競賽影片的產業放映板塊,旨面向行業潛在買家,利用電影節的評價基準,為入選作品創造更廣闊的交易可能和宣發服務,為業內帶來驚喜。

《不成問題的問題》劇照

《耳朵大有福》劇照

《耳朵大有福》劇照

看待FIRST影展?是一次未知、刺激、緊張的旅程。

而其他兩位評委自不用說,攝影師曾憑藉與婁燁導演合作的《春風沉醉的晚上》、《浮城謎事》、《推拿》多次獲得了國內和國際電影節的青睞,兩度收穫金馬獎“最佳剪輯”,並憑藉《推拿》榮獲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攝影機如同他手中的畫筆,在他的專業領域不斷摸索創作前所未有的拍攝手法,構建獨特的視覺語言。這一點被《推拿》中的“盲視角”體現的淋漓盡致。

繼葛優之後,FIRST再度迎來憑藉喜劇家喻戶曉的范偉老師,或許大多數人是從此開始以電影演員的角度去談論他。事實上,在產量較高的演員范偉的身上,你會發現一個演員的不確定性是最重要的,還有極端性和幽默感,從《耳朵大有福》的王抗美到《求求你,表揚我》中的楊紅旗,他已經在電影中塑造了一個個入木三分的小市民形象,直到最近成為新晉金馬獎影帝,范偉老師實力開掛,在表演維度展示了無可比擬的跨越和轉變,而又自如從容。

據悉,主競賽征片如火如荼,將進入最後一個月的征片倒計,初審委員會也即將開始第一輪審片工作;同時,被譽為“頂級拍磚團”的評委會的另外3位評審委員將在五月四日北京新聞發佈會現場公佈。屆時,評委會主席也將到達發佈會現場,代表評委會致辭;同時,發佈會現場還將公佈FIRST影展今年新增開設針對競賽/非競賽影片的產業放映板塊,旨面向行業潛在買家,利用電影節的評價基準,為入選作品創造更廣闊的交易可能和宣發服務,為業內帶來驚喜。

《不成問題的問題》劇照

《耳朵大有福》劇照

《耳朵大有福》劇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