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價值流

簡單來說, 價值、價值流、流動、拉動和追求完美(持續改進)是精益的基本原則, 而價值流分析及應用確是精益思想的重要體現, 價值流分析的主要手段是價值流圖(VSM)現狀圖的繪製和將來狀態圖的設計。 價值流圖是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管理最重要、最核心的工具。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在實體企業負責精益生產的推行差不多10年, 而後又在英國管理諮詢公司任精益生產諮詢總監接近5年, 主要的諮詢客戶是外資企業。 最近五年, 主要為國內的大型國企和一些民營企業諮詢輔導精益生產實施。 在從事精益生產管理推行和諮詢的20年時間裡, 歷經並研究過的實施精益的企業不下200家。 總的來看, 在精益的實施方式上呈現幾種類型:一種是自上而下, 集團公司或者上級公司制定精益實施的標準、規範, 紅頭文件下發, 下面解讀、施行。 第二種是推崇‘豐田’,

嚴格按照豐田的模式, 也就是建立‘自働化’和‘準時化’兩個‘支柱’。 為了對員工說明‘豐田方式’, 建立‘精益道場’, 希望企業自己能夠按照‘道場’進行如法炮製。 第三種是運用精益理念和工具強化基礎管理, 包括現場管理提升, 設備管理提升, 建立‘改善提案制度’等, 不一而足。

不管哪種方式, 只要做都會取得一些效果和成果。

但是大多數實施了精益生產管理的企業(從開始實行精益或三年、五年、十年不等)總感覺沒有盡興, 感覺好像沒抓住想要的‘那根繩’。 比如一家有2000餘人的制造型企業, 總經理出差三天后回到辦公室, 桌子上就放了厚厚的一遝‘單據’等待簽字, 我發現其中一張是某員工外出辦事交通費142元, 報銷申請單的下方已經有副科長、科長、事業部副主任、主任四位簽字, 現在等待總經理簽字, 而後交至財務。 我笑問陳總:您是喜歡簽字嗎?他說“總經理一支筆”, 每一分錢進出都要簽字。 那麼問題來了, 這麼長的簽字流程是否必要, 所有層級一級不少的順序簽一遍是否有必要?!還有一家企業,

我看到他們的生產垃圾處理單有八位不同層級的人員簽字才可以處置, 一張A4紙大小的單據, 一半的篇幅描述事項, 一半的篇幅留給‘簽字(批准)’用。 這個情況非常普遍。 冗長無效的流程消耗了人力資源, 消耗了業務處理的效率, 消耗了員工的幹事熱情。

生產運營方面也是, 精益管理推行的這些年, 企業通過建立‘精益生產管理樣板區’、‘精益標杆班組’‘節拍化生產線’、‘精益管理樣板車間’, 進行了精益實踐。 編寫檔類這樣的工作做了很多, 可是庫存量沒有降低, 每年的物料周轉率還是2次;物流費用沒有減少, 有的甚至還增加了;人力成本沒有減少, 人員沒有減少;並沒有實現減少浪費的目的, …。 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

因為企業在推行精益生產管理時, 還沒有抓住精益實施的精髓。 在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觀點, 那就是運用價值流分析, 充分利用價值流圖這一核心工具。

價值流圖的作用:

將各生產活動從雜亂無章的組織背景中分離出來,清晰地展示資訊流和物料流之間的關係;

説明區分流程中的價值與浪費,並最終消除浪費;

為討論流程改進提供了一種共同的語言,它使 對價值流所做的決策視覺化,易於各部門間的溝通;

將精益的概念與各種工具方法結合起來;

未來理想狀態圖是製作實施計畫的基礎。

價值流圖的應用有些需要注意的問題,企業實踐中沒有被充分的關注,下面羅列一些,供有意為之者參考:

價值流作圖的目的是突出浪費之源,不是為了畫個漂亮的圖,看著好看。這就要求必須是‘現狀寫實’,產品族要選好,有代表性,能夠涵蓋生產過程的主要工序和完整過程;資料必須是現場採集,不能直接用電腦中的數;不能對物料的實際移動過程進行合併、刪減。

價值流分析對全過程進行研究,而不是單個過程。如果要看產品從最基本的原材料到交付顧客的全部過程,你就需要跟蹤某個產品到許多公司或者更多的工廠去。說白了,就是從客戶需求出發,反推至供應商的原材料提供,涵蓋產品實現的完整過程。從整個‘鏈條’研究問題,改善全過程,而不是僅僅優化局部。必須明確價值流圖所涉及的範圍。

價值流改進的重點是在於材料和資訊流(需要高度重視的部分),而過程改進則重點在於人和過程的流動。兩者所關注的焦點不同,不能混淆。

將單個過程與其顧客通過連續流動或拉動聯繫起來,建立一個生產鏈,並且每個過程盡可能接近僅在客戶需要時,按顧客需要的量生產。

設計‘將來狀態圖’要根據所在行業和產品工藝的特點進行生產鏈設計,‘計畫推動’和‘需求拉動’的方式可以混合使用。不能把工具當成目的用。

價值流圖分析只是一個工具,除非你能夠清晰地描繪未來狀態,並在短時間內完成其中一部分,否則,你的價值流圖幾乎是沒有意義的。

切記,連續流動是精益生產的標誌。

所以,精益生產管理實施,尤其對於一家工廠層級的企業來講,我們建議:

從價值分析角度,繪製主流產品的價值流圖現狀圖,從中識別出‘問題點’也就是精益改善的機會(通常不少於十個)。基於對改善成果的預期設計價值流圖的將來狀態圖,這個是關鍵,選擇一年後能實現的預期作為‘將來狀態’還是精益生產追求的‘理想’作為‘將來狀態’,需要做決定。然後根據企業實施團隊的資源投入情況選擇3~6個課題立項,這些精益課題難度適中,通常在一年內就能見到明顯的實施效果和成果。

價值流圖分析的方式是精益生產管理實施的重要手段,是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流程梳理的核心工具。精益生產是管理,管理上的道理是相通的,就像整理一團麻線,必須先找到線頭(相當於識別產品族),然後一條一條的將線拽出(價值流圖),如果有的地方打結了需要解開,再後形成有條理的一束麻線。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貫徹:站在客戶的立場看問題,從客戶需求出發進行生產管理改善,也才符合精益的根本思想。

所以,價值流是精益思想的重要體現!!

説明區分流程中的價值與浪費,並最終消除浪費;

為討論流程改進提供了一種共同的語言,它使 對價值流所做的決策視覺化,易於各部門間的溝通;

將精益的概念與各種工具方法結合起來;

未來理想狀態圖是製作實施計畫的基礎。

價值流圖的應用有些需要注意的問題,企業實踐中沒有被充分的關注,下面羅列一些,供有意為之者參考:

價值流作圖的目的是突出浪費之源,不是為了畫個漂亮的圖,看著好看。這就要求必須是‘現狀寫實’,產品族要選好,有代表性,能夠涵蓋生產過程的主要工序和完整過程;資料必須是現場採集,不能直接用電腦中的數;不能對物料的實際移動過程進行合併、刪減。

價值流分析對全過程進行研究,而不是單個過程。如果要看產品從最基本的原材料到交付顧客的全部過程,你就需要跟蹤某個產品到許多公司或者更多的工廠去。說白了,就是從客戶需求出發,反推至供應商的原材料提供,涵蓋產品實現的完整過程。從整個‘鏈條’研究問題,改善全過程,而不是僅僅優化局部。必須明確價值流圖所涉及的範圍。

價值流改進的重點是在於材料和資訊流(需要高度重視的部分),而過程改進則重點在於人和過程的流動。兩者所關注的焦點不同,不能混淆。

將單個過程與其顧客通過連續流動或拉動聯繫起來,建立一個生產鏈,並且每個過程盡可能接近僅在客戶需要時,按顧客需要的量生產。

設計‘將來狀態圖’要根據所在行業和產品工藝的特點進行生產鏈設計,‘計畫推動’和‘需求拉動’的方式可以混合使用。不能把工具當成目的用。

價值流圖分析只是一個工具,除非你能夠清晰地描繪未來狀態,並在短時間內完成其中一部分,否則,你的價值流圖幾乎是沒有意義的。

切記,連續流動是精益生產的標誌。

所以,精益生產管理實施,尤其對於一家工廠層級的企業來講,我們建議:

從價值分析角度,繪製主流產品的價值流圖現狀圖,從中識別出‘問題點’也就是精益改善的機會(通常不少於十個)。基於對改善成果的預期設計價值流圖的將來狀態圖,這個是關鍵,選擇一年後能實現的預期作為‘將來狀態’還是精益生產追求的‘理想’作為‘將來狀態’,需要做決定。然後根據企業實施團隊的資源投入情況選擇3~6個課題立項,這些精益課題難度適中,通常在一年內就能見到明顯的實施效果和成果。

價值流圖分析的方式是精益生產管理實施的重要手段,是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流程梳理的核心工具。精益生產是管理,管理上的道理是相通的,就像整理一團麻線,必須先找到線頭(相當於識別產品族),然後一條一條的將線拽出(價值流圖),如果有的地方打結了需要解開,再後形成有條理的一束麻線。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貫徹:站在客戶的立場看問題,從客戶需求出發進行生產管理改善,也才符合精益的根本思想。

所以,價值流是精益思想的重要體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