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重磅!濟南華山即將大變樣!據說比頤和園十七孔橋還漂亮!

華山片區再傳新進展!

華陽宮修復後“五一”重新開放!

南臥牛山、驢山山體恢復高度!

華山地質公園建成7年後再提升!

華山湖上鵲華、煙雨兩橋設計方案敲定,

將現超頤和園十七孔橋的“奇觀”!

華山地質公園建成7年後再提升

雖然華山山體海拔只有197米, 但沿上千級臺階一路爬到頂並不輕鬆。 山上多處臺階陡峭, 素有“小天梯”之稱, 沿途分佈有多處地質遺跡。

資料圖

在山腰處望向市區,

山腳下的華陽宮盡收眼底;

在山頂眺望黃河, 可見東去的河水被一處堤壩阻攔, 向北拐了一個大彎, 鵲山與華山隔黃河相對, 鵲山水庫也近在眼前。

華山景區建於1999年, 2000年對外開放, 當時為收費景點。 2007年成為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的第五批省級地質公園之一, 後於2011年揭碑開園, 並免費開放。

華山山體上地質遺跡分佈較多, 山腰以上植被覆土較少, 據華山山體及山麓景觀修復工程招標方透露, 考慮在山腰處增加覆土, 進行綠化提升, 以便與華山歷史文化濕地公園相融。 隨著華山湖建設推進, 恢復華山“單椒秀澤”的歷史自然風貌指日可待。

相關連結:

華山景觀謀建環山路, 華陽宮修復後“五一”重新開放

2日, 濟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掛出的兩則招標資訊顯示,

華山山體及山麓將進行景觀修復, 此外, 華陽宮周邊區域也將進行環境景觀提升。

因為有華陽宮, 華山在歷史上甚至比千佛山更有名氣。 此次華陽宮周邊區域的提升爭取與華陽宮提升一道完成, 即將在今年五一恢復開放。

而華山山體及山麓的景觀提升還是首次提出, 有望增加環山路方便遊客乘電瓶車上山遊玩, 設置廊道和休息亭, 整個華山的山體綠植也將進行提升。

目前, 華陽宮外環境提升工程正在進行, 在位於華山山腰處的放生池東側不遠處, 工人正在整修一條通往華陽宮的道路, 將來遊人可從華陽宮出來後直接上山。

華山地處齊魯文化中軸的最北端, 華陽宮集道、佛、儒文化於一體, 是濟南地區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古建築群, 有著“濟南巨觀”之稱。 華陽宮在時隔17年後, 去年再次迎來系統性修復, 此次修復按照5A級的標準進行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

南臥牛山、驢山恢復高度

在華山歷史文化濕地公園規劃設計中,

南北臥牛山、驢山和華山共同組成景區山水特質。

2014年, 南臥牛山、驢山曾發佈招標並啟動山體修復工程。 當時招標內容顯示, 南臥牛山恢復海拔高度至83.5米, 山體淨高62.7米;驢山恢復海拔高度至57.5米, 山體淨高36.5米。

據當年中標公司有關人士介紹, 當年整個南臥牛山修復工程沒有開工, 驢山前期已部分施工, 後來根據安排暫停施工, 另作規劃。 不過, 華山窪(華山湖)生態修復工程招標公示後, 清單內含大量渣土內倒, 山體修復工程有可能會恢復。

市發改部門日前批復了南臥牛山、驢山山體修復工程項目:

南臥牛山恢復海拔高度至87.5米, 山體淨高66.5米, 整體高度比2014年方案有所提升;

驢山高度則沒有變化, 恢復海拔高度至57.5米, 山體淨高36.5米;主要建設內容為山體運輸、山體堆砌土石方約70萬立方米。

鵲華、煙雨兩橋敲定秀澤橋將調整

1295年,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的一幅《鵲華秋色圖》讓濟南華不注(華山)名噪一時,在濟南乃至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激蕩迴響至今,《鵲華秋色圖》與其代表的“鵲華煙雨”勝景,一道成為泉城濟南的城市標籤之一。

作為“鵲華煙雨”的重頭戲,華山湖的建設工作一直備受關注。

根據招標公告,華山湖大湖區域將分為兩個標段開挖,現土方工程和相關土地手續正有序推進中。

整個濕地公園建設中,園林一期工程進展最快,從華山頂俯瞰,可見已開放區域有亭橋、園路、綠地、廣場、湖區等建設內容。

截至目前,園林一期A區已建成900畝,B區正推進200多畝景觀建設。結合環湖路建設,景區還將舉辦體育賽事,打造為北部文旅體育休閒新城。

華山北側的華山園林景觀一期B區施工現場,坑中注入清水,形成碧波蕩漾的湖水

根據規劃,整個景區有65座橋樑,在濟南所有景區中首屈一指。

鵲華橋、煙雨橋設計方案已敲定,橋型分別為三孔橋和二十一孔橋,原長207米的秀澤橋則隨湖區北岸景觀一起有所調整,並對橋型設計方案重新優化。

鵲華橋

據瞭解,現大明湖景區也有一座鵲華橋,為五孔聯拱,橋長64米,橋面淨寬8米,是景區中最長的一座橋樑。

▲大明湖鵲華橋

而華山湖鵲華橋橋長95米、淨寬17米,預留行人、車輛通行條件,但後期景區開放後很可能對機動車通行有所限制。

新鵲華橋北接華陽宮、南接歷史文化區,採用三孔橋型設計後,橋樑高度和孔徑跨度都比較有氣勢,成為串聯湖、泉、山、觀的重要節點。

煙雨橋

而二十一孔的煙雨橋如長虹臥波矗立在華山湖上,成為一道新景觀。該橋橋長200米,橋面淨寬14米,孔數、長度超過了頤和園十七孔橋,將是濟南現景區中孔數最多、最長的景觀橋。

▲頤和園十七孔橋

未來華山湖建成後,市民可由環湖路從北、東、西南三座橋登上華山。

▲資料圖

鵲華、煙雨兩橋敲定秀澤橋將調整

1295年,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的一幅《鵲華秋色圖》讓濟南華不注(華山)名噪一時,在濟南乃至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激蕩迴響至今,《鵲華秋色圖》與其代表的“鵲華煙雨”勝景,一道成為泉城濟南的城市標籤之一。

作為“鵲華煙雨”的重頭戲,華山湖的建設工作一直備受關注。

根據招標公告,華山湖大湖區域將分為兩個標段開挖,現土方工程和相關土地手續正有序推進中。

整個濕地公園建設中,園林一期工程進展最快,從華山頂俯瞰,可見已開放區域有亭橋、園路、綠地、廣場、湖區等建設內容。

截至目前,園林一期A區已建成900畝,B區正推進200多畝景觀建設。結合環湖路建設,景區還將舉辦體育賽事,打造為北部文旅體育休閒新城。

華山北側的華山園林景觀一期B區施工現場,坑中注入清水,形成碧波蕩漾的湖水

根據規劃,整個景區有65座橋樑,在濟南所有景區中首屈一指。

鵲華橋、煙雨橋設計方案已敲定,橋型分別為三孔橋和二十一孔橋,原長207米的秀澤橋則隨湖區北岸景觀一起有所調整,並對橋型設計方案重新優化。

鵲華橋

據瞭解,現大明湖景區也有一座鵲華橋,為五孔聯拱,橋長64米,橋面淨寬8米,是景區中最長的一座橋樑。

▲大明湖鵲華橋

而華山湖鵲華橋橋長95米、淨寬17米,預留行人、車輛通行條件,但後期景區開放後很可能對機動車通行有所限制。

新鵲華橋北接華陽宮、南接歷史文化區,採用三孔橋型設計後,橋樑高度和孔徑跨度都比較有氣勢,成為串聯湖、泉、山、觀的重要節點。

煙雨橋

而二十一孔的煙雨橋如長虹臥波矗立在華山湖上,成為一道新景觀。該橋橋長200米,橋面淨寬14米,孔數、長度超過了頤和園十七孔橋,將是濟南現景區中孔數最多、最長的景觀橋。

▲頤和園十七孔橋

未來華山湖建成後,市民可由環湖路從北、東、西南三座橋登上華山。

▲資料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