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韶關市始興縣2018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

目錄

一、計畫的目的、意義和編制依據…………………………………………………1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2

三、計畫指標…………………………………………………………………………3

(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

(二)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結構……………………………………………………3

(三)國有建設用地供應佈局……………………………………………………3

四、政策導向…………………………………………………………………………4

(一)優化空間佈局………………………………………………………………4

(二)優化土地供應結構…………………………………………………………5

(三)城鄉統籌供地………………………………………………………………7

(四)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7

(五)認真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 保障城鎮住宅用地供應……………………8

(六)實現國有建設用地的供需平衡……………………………………………9

(七)支持和保障重點行業和產業………………………………………………9

(八)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9

五、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實施的保障措施………………………………………10

(一)堅持計畫控制引導, 統一有序、規範供應………………………………10

(二)進一步落實供應計畫的地塊公佈機制, 明確土地供應政策, 穩定市場預期…………………………………………………………………………10

(三)嚴格按照各規劃功能定位、產業政策和主導發展方向供地……………11

(四)加強政府相關部門協作, 保證計畫指標有效落實………………………11

(五)嚴格執行土地供應方式程式………………………………………………11

(六)加強建設用地項目監管……………………………………………………12

(七)加強動態監管, 保障供給計畫實施………………………………………12

附表1:始興縣2018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表……………………………13

附表2:附表2 2018年始興縣土地供應計畫專案一覽表………………………14

一、計畫的目的、意義和編制依據

土地供應計畫是指計畫年度內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各類建設用地供應量、結構佈局和供應進度的具體安排。

編制和實施土地供應計畫, 是政府實施主動供地制度, 通過土地供應主動參與社會經濟宏觀調控的必然要求。

土地供應計畫堅持控制土地供應總量、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促進土地集約利用的原則。 通過認真分析土地市場供應和需求狀況, 編制科學合理的土地供應計畫, 充分發揮計畫對土地市場的調控和引導作用。

為科學調控始興縣土地市場, 合理配置土地資源, 積極發揮計畫引導作用, 切實加強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管理, 依據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編制規範(試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17號), 結合《始興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調整完善方案和土地利用年度計畫等規劃政策, 參考上年度供地情況和本年度用地需求, 制定始興縣2018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

具體編制依據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4)《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

(5)《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國發〔2008〕3號);

(6)《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38號);

(7)《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國辦發〔2010〕4號);

(8)《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39號);

(9)《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21號);

(10)《劃撥用地目錄》(國土資源部令第9號);

(11)《土地儲備管理辦法》(國土資發〔2007〕277號);

(12)《國土資源部監察部關於進一步落實工業用地出讓制度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101號);

(13)《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房地產用地供應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34號);

(14)《廣東(農用地、商住地、工業地) 省國土資源廳印發<關於完善工業用地供應制度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粵國土資規字〔2017〕3號);

(15)《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關於進一步規範土地出讓管理工作的通知》(粵國土資規字〔2017〕2號)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嚴格執行國家土地供應和房地產用地調控政策規定, 堅持城鄉統籌、節約集約用地、供需平衡和有保有壓的編制原則, 合理調配各類用地供應指標, 堅持指導性與指令性相結合, 全力保障年度建設專案用地需求, 促進節約集約高效用地, 促進全市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三、計畫指標

(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

2018年全縣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控制在71.53公頃以內。

(二)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結構

2018年度全縣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中, 商服用地8.63公頃, 占年度計畫供地總量的12.06%;工礦倉儲用地32.67公頃, 占年度計畫供地總量的45.67%;住宅用地20.72公頃, 占年度計畫供地總量的28.97%;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9.51公頃, 占年度計畫供地總量的13.30%。

(三)國有建設用地供應佈局

2018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相對集中于太平鎮(縣中心)、和沙水工業園區(東莞(農用地、商住地、工業地) 產業轉移園)。

其中:

商服用地年度供地8.63公頃;主要分配在始興火車站附近。

住宅用地年度供應20.72公頃, 主要分配在太平鎮和城南鎮城區周邊, 用於城鎮商住社區及保障性住房建設。

工礦倉儲用地年度供地32.67公頃,主要分配在沙水工業園區(東莞產業轉移園區)和馬市工業園區,以產業園供地為主,引導工業佈局向工業基地和工業園區聚集,壯大工業基地產業集群,發揮集聚效益和規模效益。

四、政策導向

根據始興縣人口與城鎮化發展的預測,結合《始興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調整完善方案的城鎮空間發展意圖和功能定位,合理確定中心城區發展空間戰略規劃,憑藉優越的交通條件和區位條件,成為“雙轉移”的重要承接地,促進縣城與周邊城鎮的協調發展,發揮中心城區的輻射性作用,積極有序地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強交通網絡建設,積極支持小城鎮建設。逐步調整不合理格局,優化始興縣空間佈局,發揮最大空間功能效益。

(一)優化空間佈局

1、優化用地空間結構。

按照始興縣城鎮體系建設規劃,優化城鎮工礦用地佈局。重點支援以江口-太平-馬市空間發展軸的城鎮體系建設用地,構建一核(由太平、城南、沈所所組成的城鎮密集核心)、三層(核心層:包括太平、城南、沈所三鎮;過渡層:包括頓崗、馬市二鎮;週邊層:包括深渡水、羅壩、司前、澄江、隘子)、四重點(馬市、頓崗、澄江、隘子)的城鎮用地控制體系。堅持“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原則,優化國有建設用地佈局和結構,節約集約用地。

優化中心城區用地。始興縣中心城區包括太平鎮和城南鎮。中心城區城鎮性質定位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生態型工業為主、商貿物流業發達、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完善的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

2.優化工礦用地佈局。

合理調控城鎮工礦用地增長規模和時序,控制城鎮工礦用地過快擴張。通過優化工礦用地佈局,推進工業用地的集聚化、集約化和規模化,逐漸歸併零星分佈的工業用地,改變佈局分散、粗放低效利用的現狀。完善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提高園區的土地利用效率。按照工業園區的功能定位,優先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的供地,優先支援節能、環保行業的建設供地。

3、積極支持小城鎮、新農村建設。

積極支持小城鎮、新農村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新村建設涉及的國有建設用地。鼓勵與土地整理複墾相結合,通過對分散居民點的拆遷、合併、改造,增加農用地或建設用地。合理引導農民住宅相對集中建設,促進自然村落適度撤並,統一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合理控制農村宅基地規模。

(二)優化土地供應結構

近年來,始興縣立足山區自身資源優勢,有“物種寶庫,嶺南明珠”——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著稱,為推進始興縣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對各種用途土地供應採取有保有壓的原則。保障工礦倉儲用地供應,特別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供應;確保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及中小型套房的用地供應,保持商品房用地的平穩供應;保障交通設施和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創造良好的城市發展環境;要做到“穩供應、保民生”,提供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合理空間,保持商服用地的適度供應規模。

1、工礦倉儲用地

根據《粵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東莞產業轉移園區、馬市工業園和東湖坪園區作為生態發展片區的發展重點,應重點支持工業園區的發展,推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加大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業等潛力大、效益好的新興產業用地供應,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2、住宅用地

認真落實房地產用地調控政策,確保棚戶區改造,特別是確保廉租房、公租房用地供應,確保經濟適用住房用地供應,優先支援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用地供應;限制高檔住宅商品房項目建設用地供應;禁止高檔別墅項目建設用地供應;支持新城區住房建設用地供應;鼓勵節能節材節地型住宅項目建設用地供應;積極支持小城鎮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優先安排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務用地,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基礎設施,保證教育、體育、娛樂公共廣場及行政辦公等專案建設用地的供應。引導城市健康有序發展,促進城區總體格局的調整和優化。

4、商服用地

支援發展現代服務業所需的建設用地供應,大力支持市場、物流等建設用地供應。提供現代服務業大發展的合理空間,保持商服用地的適度供應規模。

5、交通運輸用地

支援完善道路網擴建工程的建設用地供應,滿足轄區內公路幹道建設路網體系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需求,保證政府重點基礎設施專案的建設用地供應。

(三)城鄉統籌供地

國有建設用地的供應,要統籌城鄉區域用地需求,合理佈局城鄉國有建設用地,依據供給制約需求、需求引導供給的方式,在城鄉區域間統籌國有建設用地供應,使得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成為保證城鄉和諧、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指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四)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1、嚴格保護耕地,嚴格控制土地供應總量及新增建設用地增長速度和規模。嚴格執行上級下達的土地利用年度計畫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農用地轉用規模、耕地保有量和耕地指標,從嚴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嚴禁專案建設佔用永久基本農田,鼓勵盤活利用存量土地。加強土地批後監管,促進土地的有效開發利用,嚴格查處違法違規和閒置用地。

2、從嚴控制城市用地規模,制訂和完善用地標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完善並嚴格執行建設專案的用地標準和相關控制性指標,建立土地供應用地標準管理機制。積極盤活存量用地,加強對閒置地開發利用,加大建設用地挖潛力度,提高現有建設用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積極推進“三舊”改造,大力推廣各類建設節地技術和模式,促進各項建設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建設用地的利用效率。嚴格控制增量,促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專案用地的集約利用;合理控制產業用地規模,產業用地供應與土地利用指標、投資強度、產出效益等指標掛鉤,提高開發區(園區)建設項目的准入門檻;適度提高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政策性住房建築密度、容積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加大閒置土地清理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通過合理確定各功能區的土地供應量和結構,保障科學發展所需土地供應。加強土地供應後的監督管理,及時清查閒置土地,確保有效供應。不准以經濟建設發展、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收入等為由,違法違規亂占土地。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一律按照非法用地嚴肅查處。

(五)認真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保障城鎮住宅用地供應

重點保障城市住宅用地供應,調整住宅用地供應結構,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地力度,壓縮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指標,嚴格控制大套型住房建設用地,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90平方米以下),禁止高檔別墅用地供應。以保障棚戶區改造、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供地為重點,拉動全縣住宅建設專案全面開展。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納入當地土地供應計畫優先安排,並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三類用地”達到住房用地供應總量70%標準。棚戶區(危舊樓)改造項目用地、房地產開發用地、廉租房用地和商服用地實行指令性計劃供應,明確落實具體地塊。未列入計畫指標的,除執行中期經市政府批准調整外,年度內一律不予供地。

(六)實現國有建設用地的供需平衡

國有建設用地供應遵循供需平衡的原則。在需求預測的基礎上,研究分析可供應能力,以需求作為供給的參考依據,同時以供給能力來制衡需求,形成供需平衡的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模式。

(七)支持和保障重點行業和產業

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等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帶動作用、能夠增強城市發展後勁的專案建設用地;支援高端、高效、高輻射力、低消耗、低污染產業用地;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社會事業用地;嚴格控制產能落戶、污染嚴重等產業。

(八)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

加強土地管理,繼續推進規範土地市場建設,嚴格控制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嚴格劃撥土地的劃撥與管理,嚴格規範協定出讓行為。有競爭的基礎設施用地必須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商品住宅專案用地必須實行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土地一級開發宣導儲備先行、統一規劃、綜合實施、分塊有序推向市場的原則,及時公開土地市場訊息,在健全土地市場動態監管監測系統的基礎上,加大資訊公開力度,對土地供應計畫、供地政策、出讓公告、出讓結果等要多種形式進行公示,引導理性投資,發揮市場訊息對盲目投資、無序用地的警示作用。提高市場配置資源作用。

五、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堅持計畫控制引導,統一有序、規範供應

2018年度各類建設專案用地供應,必須嚴格按照《始興縣2018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表》(附件1)確定的控制指標實施。

(二)進一步落實供應計畫的地塊公佈機制,明確土地供應政策,穩定市場預期

土地供應計畫經縣政府批准後,國土局、發改局、住建局等根據各鄉鎮街道政府、政府直屬有關單位安排建議將年內擬供應的住宅、商服、工業倉儲地塊向社會公佈。確因特殊原因需調整計畫地塊的,各鄉鎮政府、政府直屬有關單位應當於每季度末前,依據計畫執行和土地供需情況等向國土局提出計畫修訂方案,經國土局、發改局、住建局匯總審核後進行調整,調整後地塊要及時向社會公佈。

(三)嚴格按照各規劃功能定位、產業政策和主導發展方向供地

優先安排工業建設項目用地供應,從嚴從緊控制開發區內經營性房地產開發用地總量,防止擠佔工業專案用地指標。建設項目用地鼓勵利用存量,嚴格控制增量;工業用地項目提倡和推廣多層標準廠房建設。嚴格執行經營性土地出讓的招拍掛政策,節約集約用地。

(四)加強政府相關部門協作,保證計畫指標有效落實

項目地塊從策劃到出讓,再到後期跟蹤和驗收工作所涉及的政府部門眾多,只有得到各部門的大力協作和支持,才能有效縮短專案的運行週期,節約人力資源,加快推進計畫實施。應建立和完善統籌協調、組織有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土地出讓工作機制和責任機制。國土資源局會同發改局、住建局等部門定期召開計畫執行情況協調會,協調解決計畫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並定期向縣政府報告,向各相關部門通報計畫執行情況。必要時,提出計畫調整方案報縣政府批准後執行。

(五)嚴格執行土地供應方式程式

對商業、旅遊、娛樂、商品住房等經營性用地和新增工業用地,嚴格實行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等公開出讓方式有償供地。擴大有償使用範圍,積極推進經營性基礎設施用地有償使用。其他符合國家《劃撥用地目錄》的建設專案用地,以劃撥方式供地。

(六)加強建設用地項目監管

加強建設用地專案監管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的重要方面。加強和規範建設用地全面、全程監督管理,通過實施建設專案用地動態監管、低供地率限批和建設專案用地供後檢驗等措施,有效促進各項建設用地依法依規、節約集約利用,為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具體可從實施建設專案用地動態監管、實施低供地率限批制度、建立建設專案用地供後檢查檢驗制度等方面進行監管。

(七)加強動態監管,保障供給計畫實施

縣國土資源局適時對土地市場進行動態監測,合理調控進入土地市場的土地結構和規模,加大計畫執行過程中的協調力度,及時總結計畫執行情況,定期向縣政府報告;對因特殊原因影響供應計畫執行的,縣國土資源局要會同相關部門和縣政府做好計畫調整工作,確保2018年土地供應計畫順利實施。

用於城鎮商住社區及保障性住房建設。

工礦倉儲用地年度供地32.67公頃,主要分配在沙水工業園區(東莞產業轉移園區)和馬市工業園區,以產業園供地為主,引導工業佈局向工業基地和工業園區聚集,壯大工業基地產業集群,發揮集聚效益和規模效益。

四、政策導向

根據始興縣人口與城鎮化發展的預測,結合《始興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調整完善方案的城鎮空間發展意圖和功能定位,合理確定中心城區發展空間戰略規劃,憑藉優越的交通條件和區位條件,成為“雙轉移”的重要承接地,促進縣城與周邊城鎮的協調發展,發揮中心城區的輻射性作用,積極有序地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強交通網絡建設,積極支持小城鎮建設。逐步調整不合理格局,優化始興縣空間佈局,發揮最大空間功能效益。

(一)優化空間佈局

1、優化用地空間結構。

按照始興縣城鎮體系建設規劃,優化城鎮工礦用地佈局。重點支援以江口-太平-馬市空間發展軸的城鎮體系建設用地,構建一核(由太平、城南、沈所所組成的城鎮密集核心)、三層(核心層:包括太平、城南、沈所三鎮;過渡層:包括頓崗、馬市二鎮;週邊層:包括深渡水、羅壩、司前、澄江、隘子)、四重點(馬市、頓崗、澄江、隘子)的城鎮用地控制體系。堅持“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原則,優化國有建設用地佈局和結構,節約集約用地。

優化中心城區用地。始興縣中心城區包括太平鎮和城南鎮。中心城區城鎮性質定位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生態型工業為主、商貿物流業發達、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完善的現代化生態宜居城市。

2.優化工礦用地佈局。

合理調控城鎮工礦用地增長規模和時序,控制城鎮工礦用地過快擴張。通過優化工礦用地佈局,推進工業用地的集聚化、集約化和規模化,逐漸歸併零星分佈的工業用地,改變佈局分散、粗放低效利用的現狀。完善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提高園區的土地利用效率。按照工業園區的功能定位,優先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的供地,優先支援節能、環保行業的建設供地。

3、積極支持小城鎮、新農村建設。

積極支持小城鎮、新農村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新村建設涉及的國有建設用地。鼓勵與土地整理複墾相結合,通過對分散居民點的拆遷、合併、改造,增加農用地或建設用地。合理引導農民住宅相對集中建設,促進自然村落適度撤並,統一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合理控制農村宅基地規模。

(二)優化土地供應結構

近年來,始興縣立足山區自身資源優勢,有“物種寶庫,嶺南明珠”——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著稱,為推進始興縣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對各種用途土地供應採取有保有壓的原則。保障工礦倉儲用地供應,特別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供應;確保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及中小型套房的用地供應,保持商品房用地的平穩供應;保障交通設施和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創造良好的城市發展環境;要做到“穩供應、保民生”,提供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合理空間,保持商服用地的適度供應規模。

1、工礦倉儲用地

根據《粵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東莞產業轉移園區、馬市工業園和東湖坪園區作為生態發展片區的發展重點,應重點支持工業園區的發展,推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加大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業等潛力大、效益好的新興產業用地供應,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2、住宅用地

認真落實房地產用地調控政策,確保棚戶區改造,特別是確保廉租房、公租房用地供應,確保經濟適用住房用地供應,優先支援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用地供應;限制高檔住宅商品房項目建設用地供應;禁止高檔別墅項目建設用地供應;支持新城區住房建設用地供應;鼓勵節能節材節地型住宅項目建設用地供應;積極支持小城鎮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優先安排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務用地,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基礎設施,保證教育、體育、娛樂公共廣場及行政辦公等專案建設用地的供應。引導城市健康有序發展,促進城區總體格局的調整和優化。

4、商服用地

支援發展現代服務業所需的建設用地供應,大力支持市場、物流等建設用地供應。提供現代服務業大發展的合理空間,保持商服用地的適度供應規模。

5、交通運輸用地

支援完善道路網擴建工程的建設用地供應,滿足轄區內公路幹道建設路網體系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需求,保證政府重點基礎設施專案的建設用地供應。

(三)城鄉統籌供地

國有建設用地的供應,要統籌城鄉區域用地需求,合理佈局城鄉國有建設用地,依據供給制約需求、需求引導供給的方式,在城鄉區域間統籌國有建設用地供應,使得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成為保證城鄉和諧、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指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四)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1、嚴格保護耕地,嚴格控制土地供應總量及新增建設用地增長速度和規模。嚴格執行上級下達的土地利用年度計畫確定的建設用地規模、農用地轉用規模、耕地保有量和耕地指標,從嚴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嚴禁專案建設佔用永久基本農田,鼓勵盤活利用存量土地。加強土地批後監管,促進土地的有效開發利用,嚴格查處違法違規和閒置用地。

2、從嚴控制城市用地規模,制訂和完善用地標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完善並嚴格執行建設專案的用地標準和相關控制性指標,建立土地供應用地標準管理機制。積極盤活存量用地,加強對閒置地開發利用,加大建設用地挖潛力度,提高現有建設用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積極推進“三舊”改造,大力推廣各類建設節地技術和模式,促進各項建設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建設用地的利用效率。嚴格控制增量,促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專案用地的集約利用;合理控制產業用地規模,產業用地供應與土地利用指標、投資強度、產出效益等指標掛鉤,提高開發區(園區)建設項目的准入門檻;適度提高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政策性住房建築密度、容積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加大閒置土地清理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通過合理確定各功能區的土地供應量和結構,保障科學發展所需土地供應。加強土地供應後的監督管理,及時清查閒置土地,確保有效供應。不准以經濟建設發展、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收入等為由,違法違規亂占土地。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一律按照非法用地嚴肅查處。

(五)認真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保障城鎮住宅用地供應

重點保障城市住宅用地供應,調整住宅用地供應結構,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地力度,壓縮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指標,嚴格控制大套型住房建設用地,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90平方米以下),禁止高檔別墅用地供應。以保障棚戶區改造、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供地為重點,拉動全縣住宅建設專案全面開展。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納入當地土地供應計畫優先安排,並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三類用地”達到住房用地供應總量70%標準。棚戶區(危舊樓)改造項目用地、房地產開發用地、廉租房用地和商服用地實行指令性計劃供應,明確落實具體地塊。未列入計畫指標的,除執行中期經市政府批准調整外,年度內一律不予供地。

(六)實現國有建設用地的供需平衡

國有建設用地供應遵循供需平衡的原則。在需求預測的基礎上,研究分析可供應能力,以需求作為供給的參考依據,同時以供給能力來制衡需求,形成供需平衡的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模式。

(七)支持和保障重點行業和產業

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等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帶動作用、能夠增強城市發展後勁的專案建設用地;支援高端、高效、高輻射力、低消耗、低污染產業用地;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社會事業用地;嚴格控制產能落戶、污染嚴重等產業。

(八)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

加強土地管理,繼續推進規範土地市場建設,嚴格控制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嚴格劃撥土地的劃撥與管理,嚴格規範協定出讓行為。有競爭的基礎設施用地必須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工業、商業、旅遊、娛樂、商品住宅專案用地必須實行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土地一級開發宣導儲備先行、統一規劃、綜合實施、分塊有序推向市場的原則,及時公開土地市場訊息,在健全土地市場動態監管監測系統的基礎上,加大資訊公開力度,對土地供應計畫、供地政策、出讓公告、出讓結果等要多種形式進行公示,引導理性投資,發揮市場訊息對盲目投資、無序用地的警示作用。提高市場配置資源作用。

五、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堅持計畫控制引導,統一有序、規範供應

2018年度各類建設專案用地供應,必須嚴格按照《始興縣2018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表》(附件1)確定的控制指標實施。

(二)進一步落實供應計畫的地塊公佈機制,明確土地供應政策,穩定市場預期

土地供應計畫經縣政府批准後,國土局、發改局、住建局等根據各鄉鎮街道政府、政府直屬有關單位安排建議將年內擬供應的住宅、商服、工業倉儲地塊向社會公佈。確因特殊原因需調整計畫地塊的,各鄉鎮政府、政府直屬有關單位應當於每季度末前,依據計畫執行和土地供需情況等向國土局提出計畫修訂方案,經國土局、發改局、住建局匯總審核後進行調整,調整後地塊要及時向社會公佈。

(三)嚴格按照各規劃功能定位、產業政策和主導發展方向供地

優先安排工業建設項目用地供應,從嚴從緊控制開發區內經營性房地產開發用地總量,防止擠佔工業專案用地指標。建設項目用地鼓勵利用存量,嚴格控制增量;工業用地項目提倡和推廣多層標準廠房建設。嚴格執行經營性土地出讓的招拍掛政策,節約集約用地。

(四)加強政府相關部門協作,保證計畫指標有效落實

項目地塊從策劃到出讓,再到後期跟蹤和驗收工作所涉及的政府部門眾多,只有得到各部門的大力協作和支持,才能有效縮短專案的運行週期,節約人力資源,加快推進計畫實施。應建立和完善統籌協調、組織有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土地出讓工作機制和責任機制。國土資源局會同發改局、住建局等部門定期召開計畫執行情況協調會,協調解決計畫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並定期向縣政府報告,向各相關部門通報計畫執行情況。必要時,提出計畫調整方案報縣政府批准後執行。

(五)嚴格執行土地供應方式程式

對商業、旅遊、娛樂、商品住房等經營性用地和新增工業用地,嚴格實行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等公開出讓方式有償供地。擴大有償使用範圍,積極推進經營性基礎設施用地有償使用。其他符合國家《劃撥用地目錄》的建設專案用地,以劃撥方式供地。

(六)加強建設用地項目監管

加強建設用地專案監管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新機制的重要方面。加強和規範建設用地全面、全程監督管理,通過實施建設專案用地動態監管、低供地率限批和建設專案用地供後檢驗等措施,有效促進各項建設用地依法依規、節約集約利用,為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具體可從實施建設專案用地動態監管、實施低供地率限批制度、建立建設專案用地供後檢查檢驗制度等方面進行監管。

(七)加強動態監管,保障供給計畫實施

縣國土資源局適時對土地市場進行動態監測,合理調控進入土地市場的土地結構和規模,加大計畫執行過程中的協調力度,及時總結計畫執行情況,定期向縣政府報告;對因特殊原因影響供應計畫執行的,縣國土資源局要會同相關部門和縣政府做好計畫調整工作,確保2018年土地供應計畫順利實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