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恩格爾係數首破30% 小數字折射大變遷

2018年3月30日, 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寫的《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公開發佈。 在這份報告中, 出現了一個引人關注的數字:2017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39%。

此前的3月14日,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首次確認, 2017年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立刻注意到, 這兩組權威消息的發佈, 意味著中國恩格爾係數首次處在低於30%的水準。

從傳統的國際經驗來看, 發達國家或者富足國家的恩格爾係數一般在20%~30%之間。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最新發佈的我國恩格爾係數能否理解為已經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一時間,

相關話題引發全社會熱烈討論。

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恩格爾係數的變遷, 從1978年城鎮57.5%、農村67.7%的高位, 到2017年城鄉首次低於3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此特別進行了調查, 試圖在一串串“冷冰冰”數字的背後, 用指標、用事實說話, 記錄下我國從溫飽到小康的奮鬥史, 展現出站在新時代關口的中國已不再僅僅滿足於讓14億人吃飽、吃好, 而是正在從小康邁向富裕的大路上闊步向前。

係數之路

中國城鄉食物消費占比40年縮減一半通信交通住房相關消費爭搶“吃的那份”

“恩格爾係數”是什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次接觸這一名詞, 是在21世紀頭十年的中學課堂上。 翻開當時的政治課本, 恩格爾係數的含義和作用作為重點知識被要求牢牢掌握。

讓記者印象尤為深刻的是, 與其他資料總是追求“越高越好”不同, 教材上明確指出, 恩格爾係數應該“越低越好”。 “城鄉居民的恩格爾係數都有所下降, 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水準不斷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這是記者隨手搜到的某教材有關恩格爾係數習題的標準解答。

●中國恩格爾係數40年內縮減約一半

與國民生產總值(GDP)、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等當時一同出現在課本上的“新名詞”相比, 恩格爾係數的歷史要悠久得多。 按照國家統計局官網提供的資料介紹, 這個係數是以19世紀的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命名的。

恩格爾係數, 通常是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

傳統上來說,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係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準的狀況:即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 恩格爾係數就越大;生活越富裕, 恩格爾係數就越小。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 恩格爾係數在59%以上為貧困, 50%~59%為溫飽, 40%~50%為小康, 30%~40%為富裕, 低於30%為最富裕。

改革開放40年來, 中國整體的恩格爾係數走勢如何?中國人生活水準的提高是否反映在了這40年的恩格爾係數裡呢?經過一番查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國家統計局“國家資料”欄目和2014年版的《中國民政統計年鑒》中找到了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 在2013年前, 國家統計局並沒有像現在一樣開展城鄉一體化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 而是對城鄉住戶分別進行調查,

因此2012年及之前的恩格爾係數都是分城鄉列出的。

從資料上來看, 以作為改革開放起點的1978年為例, 當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311元, 恩格爾係數為57.5%;而當年中國農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116元, 恩格爾係數為67.7%。 相比之下, 2017年我國城鎮和農村的恩格爾係數分別為28.6%和31.2%, 都減少了大約一半甚至更多。

對照之前提及的標準, 1978年中國的城鎮剛剛邁入溫飽的門檻, 而中國的農村還處於貧困狀態。 短短40年裡, 為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能夠發生如此歷史性的轉變?

“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過去這些年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城鄉居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老百姓收入不斷增長, 財富不斷積累。 中國從過去的溫飽階段逐步發展過渡到小康,

再向全面小康邁進。 ”當被問及為何中國恩格爾係數能夠逐年回落時, 毛盛勇在記者會上給出這樣的答覆。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前言中指出, 我國正呈現消費層次由溫飽型向全面小康型轉變;消費形態由物質型向服務型轉變;消費方式由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消費行為由從眾模仿型向個性體驗型轉變的趨勢。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副總經理周昆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點評道:“恩格爾係數下降到30%以下, 首先反映出這兩年人民生活水準提高了, 食品在整個消費支出中的比重在下降;其次則是和我們整體的消費升級有關, 一些高端的消費品比重占整體消費比重正越來越高。 ”

“恩格爾係數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這是一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揭示了中國恩格爾係數在40年裡迅速降低背後折射出的重大意義。

他向記者指出,這一變化要結合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近4億人的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一事來進行考察,“相當大一部分老百姓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擺脫了求溫飽的階段,開始走向更加富裕的生活。這與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走向高品質發展相匹配。”

●恩格爾係數走勢間接反映物價“晴雨”

中國恩格爾係數在40年間從近60%銳減到低於30%,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歷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恩格爾係數和各類相關資料進行深入挖掘,以求更好地認識數位背後鮮活的經濟和社會變化。

從1978年在60%上下徘徊,到2017年低於30%,中國的恩格爾係數共走過了由“5字頭”到“4字頭”、由“4字頭”到“3字頭”、由“3字頭”到“2字頭”的多個臺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全國統計資料看,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在1996年首次低於50%,達到48.8%;而這一係數首次低於40%則發生在2000年,當年的數字是39.4%;而首次錄得低於30%的係數,則正是上月剛剛宣佈的2017年資料。

經過簡單計算發現,從1978年有恩格爾係數的相關統計開始,中國將城鎮恩格爾係數降低到50%以下水準花了18年。在這18年間,中國城鎮年人均消費支出從1978年311元上漲到了1996年的3919元,大約上漲了11.6倍,在支撐消費多寡的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相關資料也從1978年的343元上漲到了1996年的4839元,大約上漲了13.1倍。

而在反映經濟發展水準特別是決定收入和消費的人均GDP數值方面,中國的整體資料也從1978年的385元一路上升到5890元,大約上漲了14.3倍。從這一階段的資料上來看,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的走勢還是和經濟發展的水準大體保持“負相關”性的,也就是說經濟資料的增長確實反映在了城鎮恩格爾係數的下降上。

而下一階段,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從50%以下水準降低到40%以下水準,花了僅僅4年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個時間段內,中國首次脫離世界銀行所劃定的“低收入國家”陣營,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具體來說,這一時間點落在1997年,當年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約為800美元。

不過與此同時,記者還發現,這一階段中國各項經濟指標漲幅並不明顯,從1996年到2000年,城鎮年人均居民消費支出僅上漲約27.5%、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上漲約29.8%、人均GDP上漲約34.7%。那為何恩格爾係數在這4年中能夠狂飆突進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記者注意到,相關情況還應該結合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由“3字頭”走向“2字頭”的過程來一併進行考察。

在這一階段中,雖然中國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近5倍,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也增長了近4倍,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也大體上呈現向下的趨勢。但是這一係數並非逐年下降,在個別年份裡這一數字還出現過反彈。例如,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在2003年已降到37.1%的水準,不過第二年這一數字又回升到37.7%;再如2008年的城鎮恩格爾係數比上一年漲了1.6個百分點,達到37.9%,這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在搜索大量相關資料後記者發現,這些恩格爾係數逆勢上漲的年份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漲幅在各項統計資料中特別“惹眼”。以上文提到的2004年為例,當年7月和8月,中國CPI達到5.3%的7年內歷史最高位,而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9%,漲幅比2003年提高2.7個百分點。

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從構成上來看,當年食品價格上漲9.9%,其中糧食價格上漲26.4%、肉禽及其製品上漲17.6%、蛋上漲20.2%。據媒體的解釋,當年CPI的上漲有85%來自食品價格的上漲。因此,我們很容易從中發現這樣一個規律:由於當年物價特別是食品價格上漲幅度較高,因此導致城鎮居民在食品上的花費有較大提升,恩格爾係數大幅上升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反觀1996年到2000年間,除1996年CPI曾經出現過較高漲幅之外,其他3個年份的CPI都沒有出現大漲,甚至還呈現收縮的趨勢。顯然,在物價指數不斷走低的情況下,即使消費和收入水準沒有較快上漲,恩格爾係數也能繼續保持較快的下降幅度。因此恩格爾係數除了判斷居民生活狀況外,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物價和通脹水準。

●食物消費占比少了交通住房相關消費占比多了

既然中國居民在食物上消費的占比越來越少,那麼40年間高速增長的人均年總消費額到底體現在了哪些方面呢?

對此,《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指出,2017年,服務消費占比不斷擴大,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為11.4%和7.9%,比上年提高0.2個和0.3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的銷售增長較快,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和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1.7%、15.6%和13.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統計年鑒》裡搜集了1998與2016兩個年度的中國城鎮居民消費構成資料。簡單比較可以發現,在這兩個年份中,食品有關支出都是占比最大的消費類別,但2016年與1998年相比,即便在食品統計口徑中加入對煙酒消費統計的情況下,食品支出占比依舊從44.7%下降到29.3%。那到底哪些消費的增長補足了空缺呢?

在這兩個年度的資料中,有兩項資料占比增長搶眼:一是交通通信領域的相關支出。1998年,中國城鎮居民在這一項上平均花費了257.15元;而到2016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3173.9元,占比從約5.94%上升到約13.75%。

例如,1998年,中國擁有230.65萬私人載客汽車。到了2016年,這一數字達到14869.27萬輛。同樣是1998年,中國約有2300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8年後,用戶數已達到約13.2億戶,相當於平均每一個中國人都擁有一部行動電話。而快遞件數也從不到1億件上升至312億件,如此迅猛的指數型增長必然導致相關領域人均消費額的大增。

從宏觀資料來看,1998年,中國城鎮居民一年平均在住房相關開支上花了408.39元。到了2016年,城鎮居民年居住消費支出已經增加到5113元,在整體消費中的占比從約9%上升至約22%。

上海市民程先生的事例比較有代表性。他參加工作近4年,是本地居民,家裡也有一套住宅,但他還是選擇每個月花上超過3000元,與他的同事一起合租一套位於市中心的兩室戶住房。他告訴記者,雖然家裡有房,但只有60多平方米,容納他和父母三人有些擁擠,而且交通也不方便,而現在的居住地離地鐵站只需步行5分鐘。這些理由使得他還是選擇和同事租房居住。

但程先生也透露,在自己開始租房以後,花在外出就餐上的消費明顯減少。“現在我基本上是在家裡買些速凍食品為主。沒租房前,我還是很喜歡出去和同事聚餐的,現在基本不去了。”

在各項其他消費指標正在“擠壓”食品占消費總體比例的同時,記者在採訪中還注意到,城鎮居民食品消費及其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米麵等主食占整體食物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小,而一系列改變傳統飲食習慣的多樣化高端餐飲消費正在不斷崛起。

2018年1月,由美團點評發佈的《2017年度大眾生活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餐飲消費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例如,源于西方文化的“早午餐”關鍵字,在其平臺的搜索量同比提升137%;而源自于日系文化的“居酒屋”,在平臺上的搜索量同比提升更是高達355%。同時,報告也強調餐飲消費品質上升趨勢的影響。例如,隨著外賣業務普及,資料顯示22:00~次日02:00的時段,外賣整體訂單量同比提升315%。報告分析稱,這意味著“夜食族”正拋棄速食麵,轉向選擇更優質的食物。

係數之惑

廣東恩格爾係數高於山西單一指標無法確證誰更發達

當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上月透露“2017年中國城鄉恩格爾係數已低於30%”這一消息後,相關話題立刻在輿論場上被“啟動”。

恩格爾係數是否真的就能表明我國進入“發達國家”?係數本身與我國當前的國情是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背離?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力圖揭開這一變化背後所反映出的真相。

國民收入“重於”恩格爾係數

長期以來,大眾傳媒都介紹這樣一種說法:“傳統上普遍認為發達國家的恩格爾係數在20%到30%之間”。既然中國城鄉恩格爾係數此番已降到30%以下,是否意味著中國自此成為發達國家一員了?這是全民都希望得到的答案。

毛盛勇在3月14日記者會上給出的答案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不是說恩格爾係數進入這個水準就是發達國家了。”

毛盛勇解釋說:“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為發達國家,除了恩格爾係數以外還有很多的指標,比如人均國民收入水準、人均GDP水準、國民收入分配情況、人均受教育程度、人均預期壽命等指標,特別是人均國民收入。2017年,儘管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按平均市場匯率來算還不到9000美元。”

對於毛盛勇的相關表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副總經理周昆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深表贊同:“中國的恩格爾係數比較複雜,背後還是受中國經濟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所影響。我們應該注意到,在整體恩格爾係數下降的同時,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發達地區和貧困老少邊窮地區(恩格爾係數)差異整體還是比較大。”

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雖然城鄉恩格爾係數為29.3%,的確已低於30%,但如果分城鄉來看,城鎮恩格爾係數已降到28.6%,而農村恩格爾係數還在30%的線上,處在31.2%的水準。雖說目前中國城鎮人口已超過農村人口,但農村人口總量依然還有5.7億之巨。

基於此,在考察恩格爾係數相關變化的同時,還是要分城鄉進行觀察,以防止出現一些地區生活水準“被平均”的現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如果要判斷一個國家是否真正達到“發達國家”水準,人均收入水準比恩格爾係數更應受到關注。“恩格爾係數降到30%,只能表明我們已處於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門檻邊上,但我們目前仍未跨過這一門檻,接下來還需繼續努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2016年世界銀行公佈的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是8260美元,按照該行提供的標準來看,目前中國已屬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不過,這一數字離現行高收入門檻線12235美元還有一定距離。

“吃貨”拉高廣東恩格爾係數

除了“恩格爾係數變化是否意味著中國向發達國家靠攏”這個話題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了另一個有趣的爭議焦點:有線民提出,中國人愛吃舉世聞名。這會不會導致主要考察食物消費占比的恩格爾係數被人為“拉高”,導致中國人實際的生活水準被低估?

記者在梳理全國各省份統計資料後發現,這種觀點並非“空穴來風”。在我國的一部分省區市,的確出現了因為“吃貨”較多拉高了當地恩格爾係數的現象。

例如,作為我國經濟總量排名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均處在全國前十水準的省份,廣東省雖然在各項經濟指標上遙遙領先,但是恩格爾係數的表現卻“拖了後腿”。

按照廣東省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17年,廣東全省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3.51%,這一數字不僅超過了30%線,還高出全國平均水準4個百分點。記者還注意到,不僅是2017年,之前的2016、2015和2014年三年,廣東省居民恩格爾係數均高於全國同期水準,並且大體上一直保持在34%左右,幾年內未有明顯變動。

為何經濟排名和生活水準均處在全國前列的廣東省,其恩格爾係數竟長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在廣東省社科院的專家看來,這的確與廣東人愛吃很有關係。該機構2010年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指出,廣東人的“重吃”、“好吃”全國有名。他們不僅追求吃得好,而且還追求吃得精、吃得細、吃得鮮,食品支出數額就大。因此,廣東恩格爾係數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節儉或致恩格爾係數不升反降

除個別省份恩格爾係數可能受特殊消費習慣影響之外,記者在分析各省份恩格爾係數資料時還注意到,與通常的認知不同,一些處在中西部地區、經濟整體還不算發達的省份恩格爾係數水準往往低於全國平均線。

例如,據山西省統計局公佈的數字,該省2017年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3.1%,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7.4%。這兩個數字均大幅度低於全國城鄉平均水準,而該省的經濟狀況在全國只處於中游水準。

再如,據《寧夏統計年鑒2017》提供的相關資料估算,2016年寧夏城鎮恩格爾係數僅為24%、農村恩格爾係數也只有26.47%,看起來已經進入了所謂的“發達區間”。但這一遠低於全國水準資料的背後,卻是該區人均GDP處在全國20位以後,目前仍存在大片深度貧困地區的發展現狀。

為何這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恩格爾係數反倒是出人意料地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對此,周昆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在一些農村人口較多的地方,要考慮到恩格爾係數在這些地區表現出的特殊性。”

他表示,我國的農業生產者收穫糧食後通常會有一部分作為口糧,在有些地區,這部分比例非常大,農民的食品支出額幾乎為零,最大的生活支出就是家用電器和衣服之類,如果按恩格爾係數來判斷其生活水準,便會存在一定的局限。

廣東省社科院的專家曾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傳統的消費習慣也導致恩格爾係數在欠發達地區反而較低。在中國的一些落後地區,長期以來形成“勒緊腰帶過日子”的習慣。在家庭收入不增加或增加十分有限時,家庭總支出規模基本不變,但由於諸如學費、電費、水費、醫藥費、燃氣費等剛性支出的增加,一個現實的選擇就只能壓縮食品支出。這就直接導致了收入低、恩格爾係數也低的“雙低”現象。

與此同時,細心的讀者也許可以發現,記者在報導中主要以我國城鎮恩格爾係數歷年來的變化作為觀察的重點,但對於農村恩格爾係數的變化則著墨不多。事實上,這與恩格爾係數在評估農村居民生活狀況的局限性有關。

除農村消費結構對恩格爾係數帶來的影響外,由於農村整體更為接近食品原產地,食物價格變動沒有那麼劇烈,因此農村恩格爾係數的變動比較平穩,並不能非常明顯地看出經濟發展對這一指標起到的推動作用。

例如,中國農村恩格爾係數從“4字頭”下降到“3字頭”花了13年時間,用時大約是城鎮的3倍。再如2006年到2012年的6年間,由於當時我國CPI經過多次大幅波動,導致城鎮恩格爾係數反復在36%上下來回“拉鋸”,而農村恩格爾係數卻在這個階段整體保持下行走勢,從43%下降至39.3%,似乎受物價波動影響不大。

周昆平就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影響食品支出額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食品價格,我國地大物博,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由於區域不同,使得城鎮與城鎮、城鎮與農村、農村與農村之間食品供應及交通條件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同種食品在不同地區的價格及供應的穩定性有較大的差別。

“一般來說,農村為糧食生產基地,糧食的自給性消費占相當大的比重,使其糧食消費受市場價格的影響較小;而城鎮居民食品價格波動較大,由於受到食品價格的影響,恩格爾係數變動也較大。”周昆平這樣總結道。

係數之變

恩格爾係數與國人消費關聯度逐漸降低多年不見,是否要說再見?

雖然恩格爾係數這個詞在2018年3月又“火”了一陣。但不少人可能已經留意到,近10~15年中,恩格爾係數似乎在新聞報導和日常生活中被人們淡忘了。這個曾經被一代人當作“經濟學常識”而熟記於心的指標越來越少被人提及。

這一變化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今天的中國還需要恩格爾係數嗎?我們還需要哪些更好的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指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著這些疑問,繼續進行深入探究。

統計公報8年未列恩格爾係數

此次恩格爾係數再次成為話題,是因為今年2月發佈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登載了這一資料。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查閱國家統計局網站公佈的歷年我國年度統計公報時卻發現,自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開始,連續8年,公報中都沒有出現“恩格爾係數”這一指標。直到2016年統計公報中才恢復了恩格爾係數的相關內容。

當然,在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恩格爾係數”這一項內容自2009年以後還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存在。不過,記者發現,從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開始,此書的“人民生活”一章中已不再製作“恩格爾係數”專表,讀者需要用食品支出金額除以消費支出總金額再乘以100%來計算出當年的恩格爾係數。

這一變化也反映在地方統計部門出版的統計公報和統計年鑒上。例如,廣東省2014、2015、2016連續三年的統計公報中並未涉及恩格爾係數的相關內容;河南省統計公報自2012年後不再包括恩格爾係數一項;山東省統計年鑒中更是連續10年未出現直接計算出的恩格爾係數資料……從相關統計出版物的編排上,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到對恩格爾係數的重視程度沒有過去那麼高了。

不僅是統計部門,大眾傳媒對恩格爾係數的關注度也在這10年內明顯下降。記者用某搜尋引擎搜索以“恩格爾係數”為題的相關新聞後發現,在2001年至2018年的約380篇新聞中,2010年及以前以此為標題關鍵字的新聞占到總體數量的三分之二。如果考慮到2010年以前的部分網路新聞已無法訪問或搜索到,實際占比可能會更大。在2011年及以後的年份,相關標題的新聞數量大幅下降,甚至在2016年,竟只有3篇報導的標題中出現了“恩格爾係數”的字樣。

恩格爾係數不再受到關注也許會引起許多人的疑問,不過相關專家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們已經過了關注恩格爾係數的階段,”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記者這樣說,“恩格爾係數應該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期受到國人關注,那時我們的老百姓剛剛邁過了吃飽穿暖的階段,開始進入消費升級階段,要買車、買房,所以那時比較關心這個資料。”

他繼續指出,改革開放大幕拉開後,中國共經歷過三個消費升級階段: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初期,那時的主要任務是解決百姓吃飽穿暖,因此恩格爾係數在這一階段非常重要;第二個階段,中國人開始買車買房,進入消費升級過程。

而2012年以後,中國人進入第三個消費升級階段,百姓開始希望滿足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老百姓開始重視對人力資本的投資、開始到全世界旅遊、更加重視對休閒生活的追求、更加重視健康的綠色生活,這就不是恩格爾係數能夠衡量的了。”張燕生這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對判斷貧困狀況較適用

當然,恩格爾係數地位的淡化絕不意味著它已沒有提及的必要,在當前全國上下關注的一項重要領域——脫貧攻堅方面,它依舊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

事實上,將恩格爾係數作為一項判斷居民生活的 指標運用到實際經濟工作中,也與發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的一場“扶貧”運動有關。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任的美國總統詹森提出了“向貧困宣戰”的口號。不過研究人員很快發現,當時的美國並沒有一個判斷貧困狀況的指標資料,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如何開展消滅貧困的工作呢?

最終,這個問題由經濟學家奧珊斯基解決。她論證道,生活必需品開支的社會平均水準可以用於確定貧困水準。隨後,她在研究了美國家庭的食物開支占總開支的比例後,繪出了一條“恩格爾曲線”。

奧珊斯基指出,在這條曲線上存在一個“轉捩點”,而在這一點以下的部分就意味著生活貧困。依據1955年的資料,美國居民平均的恩格爾係數應在33%左右,她據此認為,只要一個家庭的恩格爾係數高於33%,那它就處於貧困狀態,而33%這個數位就成為了奧珊斯基口中的“轉捩點”。

隨後,在相關學者和機構的重視下,“轉捩點”這個概念演化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貧困線”,並被美國政府沿用至今。這也意味著,我們今天判斷貧困的主要依據從一開始就和恩格爾係數密切相關。

而在中國,雖然歷經幾次調整,但“貧困線”這個概念目前依然和食物占消費比重及恩格爾係數有很大的關聯。記者發現,根據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的王萍萍、徐鑫和郝彥宏三人聯合撰文介紹,現階段國務院確定的2011~2020年的農村貧困標準為“按2010年價格水準每人每年2300元”。

文章披露,該標準當時同時滿足兩個假設:一是標準中的食品支出不僅要讓人吃飽,而且適當吃好。從營養上講,標準包括每人每天2100大卡熱量,還要滿足每人每天60克左右的蛋白質需求。二是恩格爾係數,假設食物支出占貧困標準的比重為60%,以此保障一定數量的非食品支出。

從資料構成上來看,相關指標的設定雖然考慮到了要增加非食品消費的比重,但主體還是以營養水準高低和恩格爾係數多少為主。從這裡可以看出,恩格爾係數本身可能對評價最低生活標準比較合適,對消費層次提高的那部分中國人來說,再提恩格爾係數似乎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馬斯洛理論等可判斷生活水準

當前,中國正處於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關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迫切需要一個全新的,同時也像恩格爾係數那樣通俗易懂的指標。對此,張燕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流行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也許能為判斷中國人今後生活到底發展到了什麼水準提供幫助。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張燕生認為,判斷中國人生活狀況好不好,最終要看其自我實現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自我實現的程度越高,生活狀況就越好。“具體來說,就是看居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居民的閒暇時間有沒有得到高品質的填充。”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目前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編制的“人類發展指數”也值得我們參考。據資料顯示,這一指數的計算指標包括三個方面: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的健康長壽指標;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受教育年限衡量的教育獲得指標;用人均國民總收入衡量的生活水準指標。它被認為比傳統的單純統計人均GDP更加全面。

根據“人類發展指數”的評價標準體系,超過0.9為發達國家或地區,超過0.85為准發達國家或地區。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2016年資料,目前,“人類發展指數”超過0.9的國家和地區有19個。

而中國內地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738,排名全球第90位。雖然與發達地區相比,中國內地目前的“人類發展指數”不高,但增長速度很快。1990年,這一指標還僅為0.499,屬於低發展水準。

當然,恩格爾係數本身也不會完全過時。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副總經理周昆平指出,如果這個指數進行一些調整,它依舊能為我們判斷生活水準的高低提供幫助。“如果我們把各個地區的恩格爾係數分別統計的話,特別是要對不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專門統計,這樣得出的資料就相對平衡;此外,我們還要對農村自給自足地區的恩格爾係數進行專門研究。把這個因素要考慮到整體的統計中,從而使資料更客觀地反映現實情況。”周昆平這樣對記者表示。

係數之躍

中國人均GDP不斷上升資訊、旅遊、綠色等消費領域將培育新增長點

中國舉國上下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將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降到了30%以下。不過,這一成就在更大程度上意味著新一階段的奮鬥,即邁向高收入發達國家之路的開始。正如相關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的那樣,目前,我們正處在越過評判和關注恩格爾係數的時代。

在下一個階段,我國的各項消費結構將發生怎樣的調整?哪些消費領域將成為耀眼的“明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日本食物消費向享受型轉變

目前,中國正處於由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的發展階段,因此,高收入發達國家消費結構調整之路對預測下一階段的中國發展很有意義。

而要討論消費升級,第一步還是要從研究食物消費占比在這些發達國家的變化入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網站上,查詢到了一份各國2016年恩格爾係數(其中的“食品支出”包含食品和煙酒)的統計表。

從表格上看,恩格爾係數最低的5個國家是美國、新加坡、英國、瑞士和加拿大,他們的恩格爾係數均在15%以下,而這些國家都是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3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恩格爾係數最低的20個國家,也清一色是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15000美元的國家。

不過,記者也在外媒報導中發現,一些發達國家的恩格爾係數在降到30%之後,並不一定會繼續保持下降或持平,在消費導向轉變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恩格爾係數“反彈”的情況。以日本為例,在截至2013年的近20年裡,該國的恩格爾係數一直保持在不超過24%的水準,但這個數字從2014年開始快速上升。2015年,日本全年恩格爾係數為25.0%;而2016年則上漲到了25.8%,達到29年來最高水準。

值得關注的是,在日本國內食品價格上漲告一段落的2016年,日本恩格爾係數依然持續上升。對此,日本專家表示,這一“反常”的上漲標誌著日本已走向“吃的世界”。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副主任經濟學家星野卓也就此表示,目前日本的年輕人中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在減少其他支出的同時,作為身邊的“小幸福”,用於飲食的支出比重出現增加。

而相關經營資料也顯示,日本的餐飲市場也在這個階段表現相當堅挺。大量百貨公司開始將服裝售賣區域改為餐飲區,便利店的餐飲業務也在大幅擴張。

這也意味著,恩格爾係數的上漲並不一定標誌著目前階段的日本人生活水準下降,反倒是能顯示出日本國內的食物消費性質已經開始由生存型消費慢慢向享受型消費轉變。

住宅租賃提升成發展方向

在發達國家生存型消費回落之後,哪些領域的消費將會有大幅度上升並成為主流?對此,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領銜的團隊在收集美、英、日、澳等7個發達國家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對這些國家的廣義消費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3月23日於北京召開的一場學術論壇上,劉世錦就此次研究得出的成果進行了詳細介紹。

他認為,要評價一個國家的發展水準,關鍵是要看這個國家的廣義消費情況,為此,在進行相關統計時,他選擇將房地產投資等具有消費屬性,但長期被放在消費統計口徑之外的專案也納入其中。

據介紹,發達國家整體消費結構(包括居民和政府)的調整可依據3個節點進行觀察。

劉世錦指出,在第一個節點,即人均GDP達14000美元的階段,各發達國家居民生存型消費(食品和衣著)的占比基本一致,大約占總體的18%,而出行、批發零售和電子通訊等“享受型消費”則大體占10%~13%。

而在第二個節點,即人均GDP達25000美元的階段,各國居民的享受型消費占比整體上都有所提升,例如,在文化體育娛樂消費方面,各國平均占比提高約0.5個百分點;而包括衛生、社保和福利消費的“發展型消費”占比也總體上升。

到人均GDP 攀上了35000美元的第三個階段時,各發達國家的享受型消費占比進一步提升,7個國家的出行和住宿餐飲消費表現旺盛,表明旅遊產業已相當發達;居住消費(房地產租賃和服務消費)占比則普遍達到了15%左右的高水準,體現出租賃與購房的地位已“平起平坐”。而教育等發展型消費占比則趨於穩定。

據此,劉世錦團隊預測,隨著中國人均GDP不斷上升,消費結構的升級將會有幾個可能方向:一是房地產投資下滑,租賃市場將對解決居民住房問題發揮更大作用;二是隨著電子產品國產化率不斷提升,居民電子通訊消費將提質降價;三是居民服務品質目前還不高,未來有很大提升空間。

十大擴消費行動助消費升級

記者還注意到,此前,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已撰寫文章指出,由於之前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向高收入門檻值的收斂速度幾乎是指數式的,因此,在假定匯率不變、物價上漲率年均1%及高收入門檻線上升的背景下,中國最早在2023年可以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最晚也應不會晚於2030年跨過高收入門檻。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消費升級大勢,有關方面進行了哪些努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3月31日召開的《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作出了明確表態。

據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朴民介紹,下一步要推動居民消費擴大升級,持續推進“十大擴消費行動”,在資訊消費、旅遊消費、綠色消費等領域,進一步培育壯大新增長點。

記者發現,李樸民這裡所提及的“十大擴消費行動”是在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24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的行動方案》中首次提出的。

時任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曾介紹稱,行動方案提出了城鎮商品銷售暢通行動、農村消費升級行動、居民住房改善行動、汽車消費促進行動、旅遊休閒升級行動、康養家政服務擴容提質行動、教育文化資訊消費創新行動、體育健身消費擴容行動、綠色消費壯大行動、消費環境改善和品質提升行動等。

而記者也注意到,這份方案共有近40項具體任務,資訊消費、旅遊消費、綠色消費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加快制定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虛擬實境設備等領域關鍵技術標準;規範並簡化郵輪通關手續,拓展國內郵輪航線;增加家用綠色淨化器具的供給等具體可行措施。

與此同時,李樸民也強調,還要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居民消費擴大升級。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與此同時也要加強信用、監管等市場體系建設,營造良好消費市場環境。推進信用資訊共用共用,依法查處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對此,記者注意到上文提及的方案中對這些內容已有前瞻性涉及,在方案中,對於如何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消費升級進程,針對性提出了“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社會化運作”“完善賽事運營市場競爭機制”“開展高水準職業教育和中外合作辦學”等具體措施。

而在如何提升消費品質方面,方案強調,在做好已有的食品藥品、日用消費品等領域消費專項整治行動的同時,要依託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和12358價格監管平臺,謀劃一批更加有力、社會影響更大的消費環境改善行動。

(原標題:中國恩格爾係數首破30% 小數字折射大變遷)

“恩格爾係數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這是一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揭示了中國恩格爾係數在40年裡迅速降低背後折射出的重大意義。

他向記者指出,這一變化要結合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近4億人的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一事來進行考察,“相當大一部分老百姓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擺脫了求溫飽的階段,開始走向更加富裕的生活。這與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走向高品質發展相匹配。”

●恩格爾係數走勢間接反映物價“晴雨”

中國恩格爾係數在40年間從近60%銳減到低於30%,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歷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恩格爾係數和各類相關資料進行深入挖掘,以求更好地認識數位背後鮮活的經濟和社會變化。

從1978年在60%上下徘徊,到2017年低於30%,中國的恩格爾係數共走過了由“5字頭”到“4字頭”、由“4字頭”到“3字頭”、由“3字頭”到“2字頭”的多個臺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全國統計資料看,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在1996年首次低於50%,達到48.8%;而這一係數首次低於40%則發生在2000年,當年的數字是39.4%;而首次錄得低於30%的係數,則正是上月剛剛宣佈的2017年資料。

經過簡單計算發現,從1978年有恩格爾係數的相關統計開始,中國將城鎮恩格爾係數降低到50%以下水準花了18年。在這18年間,中國城鎮年人均消費支出從1978年311元上漲到了1996年的3919元,大約上漲了11.6倍,在支撐消費多寡的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相關資料也從1978年的343元上漲到了1996年的4839元,大約上漲了13.1倍。

而在反映經濟發展水準特別是決定收入和消費的人均GDP數值方面,中國的整體資料也從1978年的385元一路上升到5890元,大約上漲了14.3倍。從這一階段的資料上來看,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的走勢還是和經濟發展的水準大體保持“負相關”性的,也就是說經濟資料的增長確實反映在了城鎮恩格爾係數的下降上。

而下一階段,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從50%以下水準降低到40%以下水準,花了僅僅4年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個時間段內,中國首次脫離世界銀行所劃定的“低收入國家”陣營,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具體來說,這一時間點落在1997年,當年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約為800美元。

不過與此同時,記者還發現,這一階段中國各項經濟指標漲幅並不明顯,從1996年到2000年,城鎮年人均居民消費支出僅上漲約27.5%、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上漲約29.8%、人均GDP上漲約34.7%。那為何恩格爾係數在這4年中能夠狂飆突進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記者注意到,相關情況還應該結合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由“3字頭”走向“2字頭”的過程來一併進行考察。

在這一階段中,雖然中國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近5倍,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也增長了近4倍,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也大體上呈現向下的趨勢。但是這一係數並非逐年下降,在個別年份裡這一數字還出現過反彈。例如,中國城鎮恩格爾係數在2003年已降到37.1%的水準,不過第二年這一數字又回升到37.7%;再如2008年的城鎮恩格爾係數比上一年漲了1.6個百分點,達到37.9%,這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在搜索大量相關資料後記者發現,這些恩格爾係數逆勢上漲的年份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漲幅在各項統計資料中特別“惹眼”。以上文提到的2004年為例,當年7月和8月,中國CPI達到5.3%的7年內歷史最高位,而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9%,漲幅比2003年提高2.7個百分點。

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從構成上來看,當年食品價格上漲9.9%,其中糧食價格上漲26.4%、肉禽及其製品上漲17.6%、蛋上漲20.2%。據媒體的解釋,當年CPI的上漲有85%來自食品價格的上漲。因此,我們很容易從中發現這樣一個規律:由於當年物價特別是食品價格上漲幅度較高,因此導致城鎮居民在食品上的花費有較大提升,恩格爾係數大幅上升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反觀1996年到2000年間,除1996年CPI曾經出現過較高漲幅之外,其他3個年份的CPI都沒有出現大漲,甚至還呈現收縮的趨勢。顯然,在物價指數不斷走低的情況下,即使消費和收入水準沒有較快上漲,恩格爾係數也能繼續保持較快的下降幅度。因此恩格爾係數除了判斷居民生活狀況外,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物價和通脹水準。

●食物消費占比少了交通住房相關消費占比多了

既然中國居民在食物上消費的占比越來越少,那麼40年間高速增長的人均年總消費額到底體現在了哪些方面呢?

對此,《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指出,2017年,服務消費占比不斷擴大,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為11.4%和7.9%,比上年提高0.2個和0.3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的銷售增長較快,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和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1.7%、15.6%和13.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統計年鑒》裡搜集了1998與2016兩個年度的中國城鎮居民消費構成資料。簡單比較可以發現,在這兩個年份中,食品有關支出都是占比最大的消費類別,但2016年與1998年相比,即便在食品統計口徑中加入對煙酒消費統計的情況下,食品支出占比依舊從44.7%下降到29.3%。那到底哪些消費的增長補足了空缺呢?

在這兩個年度的資料中,有兩項資料占比增長搶眼:一是交通通信領域的相關支出。1998年,中國城鎮居民在這一項上平均花費了257.15元;而到2016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3173.9元,占比從約5.94%上升到約13.75%。

例如,1998年,中國擁有230.65萬私人載客汽車。到了2016年,這一數字達到14869.27萬輛。同樣是1998年,中國約有2300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8年後,用戶數已達到約13.2億戶,相當於平均每一個中國人都擁有一部行動電話。而快遞件數也從不到1億件上升至312億件,如此迅猛的指數型增長必然導致相關領域人均消費額的大增。

從宏觀資料來看,1998年,中國城鎮居民一年平均在住房相關開支上花了408.39元。到了2016年,城鎮居民年居住消費支出已經增加到5113元,在整體消費中的占比從約9%上升至約22%。

上海市民程先生的事例比較有代表性。他參加工作近4年,是本地居民,家裡也有一套住宅,但他還是選擇每個月花上超過3000元,與他的同事一起合租一套位於市中心的兩室戶住房。他告訴記者,雖然家裡有房,但只有60多平方米,容納他和父母三人有些擁擠,而且交通也不方便,而現在的居住地離地鐵站只需步行5分鐘。這些理由使得他還是選擇和同事租房居住。

但程先生也透露,在自己開始租房以後,花在外出就餐上的消費明顯減少。“現在我基本上是在家裡買些速凍食品為主。沒租房前,我還是很喜歡出去和同事聚餐的,現在基本不去了。”

在各項其他消費指標正在“擠壓”食品占消費總體比例的同時,記者在採訪中還注意到,城鎮居民食品消費及其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米麵等主食占整體食物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小,而一系列改變傳統飲食習慣的多樣化高端餐飲消費正在不斷崛起。

2018年1月,由美團點評發佈的《2017年度大眾生活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餐飲消費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例如,源于西方文化的“早午餐”關鍵字,在其平臺的搜索量同比提升137%;而源自于日系文化的“居酒屋”,在平臺上的搜索量同比提升更是高達355%。同時,報告也強調餐飲消費品質上升趨勢的影響。例如,隨著外賣業務普及,資料顯示22:00~次日02:00的時段,外賣整體訂單量同比提升315%。報告分析稱,這意味著“夜食族”正拋棄速食麵,轉向選擇更優質的食物。

係數之惑

廣東恩格爾係數高於山西單一指標無法確證誰更發達

當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上月透露“2017年中國城鄉恩格爾係數已低於30%”這一消息後,相關話題立刻在輿論場上被“啟動”。

恩格爾係數是否真的就能表明我國進入“發達國家”?係數本身與我國當前的國情是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背離?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力圖揭開這一變化背後所反映出的真相。

國民收入“重於”恩格爾係數

長期以來,大眾傳媒都介紹這樣一種說法:“傳統上普遍認為發達國家的恩格爾係數在20%到30%之間”。既然中國城鄉恩格爾係數此番已降到30%以下,是否意味著中國自此成為發達國家一員了?這是全民都希望得到的答案。

毛盛勇在3月14日記者會上給出的答案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不是說恩格爾係數進入這個水準就是發達國家了。”

毛盛勇解釋說:“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為發達國家,除了恩格爾係數以外還有很多的指標,比如人均國民收入水準、人均GDP水準、國民收入分配情況、人均受教育程度、人均預期壽命等指標,特別是人均國民收入。2017年,儘管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按平均市場匯率來算還不到9000美元。”

對於毛盛勇的相關表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副總經理周昆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深表贊同:“中國的恩格爾係數比較複雜,背後還是受中國經濟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所影響。我們應該注意到,在整體恩格爾係數下降的同時,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發達地區和貧困老少邊窮地區(恩格爾係數)差異整體還是比較大。”

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雖然城鄉恩格爾係數為29.3%,的確已低於30%,但如果分城鄉來看,城鎮恩格爾係數已降到28.6%,而農村恩格爾係數還在30%的線上,處在31.2%的水準。雖說目前中國城鎮人口已超過農村人口,但農村人口總量依然還有5.7億之巨。

基於此,在考察恩格爾係數相關變化的同時,還是要分城鄉進行觀察,以防止出現一些地區生活水準“被平均”的現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如果要判斷一個國家是否真正達到“發達國家”水準,人均收入水準比恩格爾係數更應受到關注。“恩格爾係數降到30%,只能表明我們已處於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門檻邊上,但我們目前仍未跨過這一門檻,接下來還需繼續努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2016年世界銀行公佈的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是8260美元,按照該行提供的標準來看,目前中國已屬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不過,這一數字離現行高收入門檻線12235美元還有一定距離。

“吃貨”拉高廣東恩格爾係數

除了“恩格爾係數變化是否意味著中國向發達國家靠攏”這個話題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了另一個有趣的爭議焦點:有線民提出,中國人愛吃舉世聞名。這會不會導致主要考察食物消費占比的恩格爾係數被人為“拉高”,導致中國人實際的生活水準被低估?

記者在梳理全國各省份統計資料後發現,這種觀點並非“空穴來風”。在我國的一部分省區市,的確出現了因為“吃貨”較多拉高了當地恩格爾係數的現象。

例如,作為我國經濟總量排名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均處在全國前十水準的省份,廣東省雖然在各項經濟指標上遙遙領先,但是恩格爾係數的表現卻“拖了後腿”。

按照廣東省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17年,廣東全省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3.51%,這一數字不僅超過了30%線,還高出全國平均水準4個百分點。記者還注意到,不僅是2017年,之前的2016、2015和2014年三年,廣東省居民恩格爾係數均高於全國同期水準,並且大體上一直保持在34%左右,幾年內未有明顯變動。

為何經濟排名和生活水準均處在全國前列的廣東省,其恩格爾係數竟長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在廣東省社科院的專家看來,這的確與廣東人愛吃很有關係。該機構2010年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指出,廣東人的“重吃”、“好吃”全國有名。他們不僅追求吃得好,而且還追求吃得精、吃得細、吃得鮮,食品支出數額就大。因此,廣東恩格爾係數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節儉或致恩格爾係數不升反降

除個別省份恩格爾係數可能受特殊消費習慣影響之外,記者在分析各省份恩格爾係數資料時還注意到,與通常的認知不同,一些處在中西部地區、經濟整體還不算發達的省份恩格爾係數水準往往低於全國平均線。

例如,據山西省統計局公佈的數字,該省2017年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3.1%,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7.4%。這兩個數字均大幅度低於全國城鄉平均水準,而該省的經濟狀況在全國只處於中游水準。

再如,據《寧夏統計年鑒2017》提供的相關資料估算,2016年寧夏城鎮恩格爾係數僅為24%、農村恩格爾係數也只有26.47%,看起來已經進入了所謂的“發達區間”。但這一遠低於全國水準資料的背後,卻是該區人均GDP處在全國20位以後,目前仍存在大片深度貧困地區的發展現狀。

為何這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恩格爾係數反倒是出人意料地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對此,周昆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在一些農村人口較多的地方,要考慮到恩格爾係數在這些地區表現出的特殊性。”

他表示,我國的農業生產者收穫糧食後通常會有一部分作為口糧,在有些地區,這部分比例非常大,農民的食品支出額幾乎為零,最大的生活支出就是家用電器和衣服之類,如果按恩格爾係數來判斷其生活水準,便會存在一定的局限。

廣東省社科院的專家曾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傳統的消費習慣也導致恩格爾係數在欠發達地區反而較低。在中國的一些落後地區,長期以來形成“勒緊腰帶過日子”的習慣。在家庭收入不增加或增加十分有限時,家庭總支出規模基本不變,但由於諸如學費、電費、水費、醫藥費、燃氣費等剛性支出的增加,一個現實的選擇就只能壓縮食品支出。這就直接導致了收入低、恩格爾係數也低的“雙低”現象。

與此同時,細心的讀者也許可以發現,記者在報導中主要以我國城鎮恩格爾係數歷年來的變化作為觀察的重點,但對於農村恩格爾係數的變化則著墨不多。事實上,這與恩格爾係數在評估農村居民生活狀況的局限性有關。

除農村消費結構對恩格爾係數帶來的影響外,由於農村整體更為接近食品原產地,食物價格變動沒有那麼劇烈,因此農村恩格爾係數的變動比較平穩,並不能非常明顯地看出經濟發展對這一指標起到的推動作用。

例如,中國農村恩格爾係數從“4字頭”下降到“3字頭”花了13年時間,用時大約是城鎮的3倍。再如2006年到2012年的6年間,由於當時我國CPI經過多次大幅波動,導致城鎮恩格爾係數反復在36%上下來回“拉鋸”,而農村恩格爾係數卻在這個階段整體保持下行走勢,從43%下降至39.3%,似乎受物價波動影響不大。

周昆平就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影響食品支出額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食品價格,我國地大物博,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由於區域不同,使得城鎮與城鎮、城鎮與農村、農村與農村之間食品供應及交通條件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同種食品在不同地區的價格及供應的穩定性有較大的差別。

“一般來說,農村為糧食生產基地,糧食的自給性消費占相當大的比重,使其糧食消費受市場價格的影響較小;而城鎮居民食品價格波動較大,由於受到食品價格的影響,恩格爾係數變動也較大。”周昆平這樣總結道。

係數之變

恩格爾係數與國人消費關聯度逐漸降低多年不見,是否要說再見?

雖然恩格爾係數這個詞在2018年3月又“火”了一陣。但不少人可能已經留意到,近10~15年中,恩格爾係數似乎在新聞報導和日常生活中被人們淡忘了。這個曾經被一代人當作“經濟學常識”而熟記於心的指標越來越少被人提及。

這一變化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今天的中國還需要恩格爾係數嗎?我們還需要哪些更好的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指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著這些疑問,繼續進行深入探究。

統計公報8年未列恩格爾係數

此次恩格爾係數再次成為話題,是因為今年2月發佈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登載了這一資料。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查閱國家統計局網站公佈的歷年我國年度統計公報時卻發現,自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開始,連續8年,公報中都沒有出現“恩格爾係數”這一指標。直到2016年統計公報中才恢復了恩格爾係數的相關內容。

當然,在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恩格爾係數”這一項內容自2009年以後還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存在。不過,記者發現,從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開始,此書的“人民生活”一章中已不再製作“恩格爾係數”專表,讀者需要用食品支出金額除以消費支出總金額再乘以100%來計算出當年的恩格爾係數。

這一變化也反映在地方統計部門出版的統計公報和統計年鑒上。例如,廣東省2014、2015、2016連續三年的統計公報中並未涉及恩格爾係數的相關內容;河南省統計公報自2012年後不再包括恩格爾係數一項;山東省統計年鑒中更是連續10年未出現直接計算出的恩格爾係數資料……從相關統計出版物的編排上,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到對恩格爾係數的重視程度沒有過去那麼高了。

不僅是統計部門,大眾傳媒對恩格爾係數的關注度也在這10年內明顯下降。記者用某搜尋引擎搜索以“恩格爾係數”為題的相關新聞後發現,在2001年至2018年的約380篇新聞中,2010年及以前以此為標題關鍵字的新聞占到總體數量的三分之二。如果考慮到2010年以前的部分網路新聞已無法訪問或搜索到,實際占比可能會更大。在2011年及以後的年份,相關標題的新聞數量大幅下降,甚至在2016年,竟只有3篇報導的標題中出現了“恩格爾係數”的字樣。

恩格爾係數不再受到關注也許會引起許多人的疑問,不過相關專家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們已經過了關注恩格爾係數的階段,”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記者這樣說,“恩格爾係數應該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期受到國人關注,那時我們的老百姓剛剛邁過了吃飽穿暖的階段,開始進入消費升級階段,要買車、買房,所以那時比較關心這個資料。”

他繼續指出,改革開放大幕拉開後,中國共經歷過三個消費升級階段: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初期,那時的主要任務是解決百姓吃飽穿暖,因此恩格爾係數在這一階段非常重要;第二個階段,中國人開始買車買房,進入消費升級過程。

而2012年以後,中國人進入第三個消費升級階段,百姓開始希望滿足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老百姓開始重視對人力資本的投資、開始到全世界旅遊、更加重視對休閒生活的追求、更加重視健康的綠色生活,這就不是恩格爾係數能夠衡量的了。”張燕生這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對判斷貧困狀況較適用

當然,恩格爾係數地位的淡化絕不意味著它已沒有提及的必要,在當前全國上下關注的一項重要領域——脫貧攻堅方面,它依舊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

事實上,將恩格爾係數作為一項判斷居民生活的 指標運用到實際經濟工作中,也與發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的一場“扶貧”運動有關。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任的美國總統詹森提出了“向貧困宣戰”的口號。不過研究人員很快發現,當時的美國並沒有一個判斷貧困狀況的指標資料,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如何開展消滅貧困的工作呢?

最終,這個問題由經濟學家奧珊斯基解決。她論證道,生活必需品開支的社會平均水準可以用於確定貧困水準。隨後,她在研究了美國家庭的食物開支占總開支的比例後,繪出了一條“恩格爾曲線”。

奧珊斯基指出,在這條曲線上存在一個“轉捩點”,而在這一點以下的部分就意味著生活貧困。依據1955年的資料,美國居民平均的恩格爾係數應在33%左右,她據此認為,只要一個家庭的恩格爾係數高於33%,那它就處於貧困狀態,而33%這個數位就成為了奧珊斯基口中的“轉捩點”。

隨後,在相關學者和機構的重視下,“轉捩點”這個概念演化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貧困線”,並被美國政府沿用至今。這也意味著,我們今天判斷貧困的主要依據從一開始就和恩格爾係數密切相關。

而在中國,雖然歷經幾次調整,但“貧困線”這個概念目前依然和食物占消費比重及恩格爾係數有很大的關聯。記者發現,根據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的王萍萍、徐鑫和郝彥宏三人聯合撰文介紹,現階段國務院確定的2011~2020年的農村貧困標準為“按2010年價格水準每人每年2300元”。

文章披露,該標準當時同時滿足兩個假設:一是標準中的食品支出不僅要讓人吃飽,而且適當吃好。從營養上講,標準包括每人每天2100大卡熱量,還要滿足每人每天60克左右的蛋白質需求。二是恩格爾係數,假設食物支出占貧困標準的比重為60%,以此保障一定數量的非食品支出。

從資料構成上來看,相關指標的設定雖然考慮到了要增加非食品消費的比重,但主體還是以營養水準高低和恩格爾係數多少為主。從這裡可以看出,恩格爾係數本身可能對評價最低生活標準比較合適,對消費層次提高的那部分中國人來說,再提恩格爾係數似乎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馬斯洛理論等可判斷生活水準

當前,中國正處於邁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關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迫切需要一個全新的,同時也像恩格爾係數那樣通俗易懂的指標。對此,張燕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流行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也許能為判斷中國人今後生活到底發展到了什麼水準提供幫助。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張燕生認為,判斷中國人生活狀況好不好,最終要看其自我實現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自我實現的程度越高,生活狀況就越好。“具體來說,就是看居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居民的閒暇時間有沒有得到高品質的填充。”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目前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編制的“人類發展指數”也值得我們參考。據資料顯示,這一指數的計算指標包括三個方面: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的健康長壽指標;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受教育年限衡量的教育獲得指標;用人均國民總收入衡量的生活水準指標。它被認為比傳統的單純統計人均GDP更加全面。

根據“人類發展指數”的評價標準體系,超過0.9為發達國家或地區,超過0.85為准發達國家或地區。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2016年資料,目前,“人類發展指數”超過0.9的國家和地區有19個。

而中國內地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738,排名全球第90位。雖然與發達地區相比,中國內地目前的“人類發展指數”不高,但增長速度很快。1990年,這一指標還僅為0.499,屬於低發展水準。

當然,恩格爾係數本身也不會完全過時。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副總經理周昆平指出,如果這個指數進行一些調整,它依舊能為我們判斷生活水準的高低提供幫助。“如果我們把各個地區的恩格爾係數分別統計的話,特別是要對不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專門統計,這樣得出的資料就相對平衡;此外,我們還要對農村自給自足地區的恩格爾係數進行專門研究。把這個因素要考慮到整體的統計中,從而使資料更客觀地反映現實情況。”周昆平這樣對記者表示。

係數之躍

中國人均GDP不斷上升資訊、旅遊、綠色等消費領域將培育新增長點

中國舉國上下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將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降到了30%以下。不過,這一成就在更大程度上意味著新一階段的奮鬥,即邁向高收入發達國家之路的開始。正如相關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的那樣,目前,我們正處在越過評判和關注恩格爾係數的時代。

在下一個階段,我國的各項消費結構將發生怎樣的調整?哪些消費領域將成為耀眼的“明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日本食物消費向享受型轉變

目前,中國正處於由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的發展階段,因此,高收入發達國家消費結構調整之路對預測下一階段的中國發展很有意義。

而要討論消費升級,第一步還是要從研究食物消費占比在這些發達國家的變化入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網站上,查詢到了一份各國2016年恩格爾係數(其中的“食品支出”包含食品和煙酒)的統計表。

從表格上看,恩格爾係數最低的5個國家是美國、新加坡、英國、瑞士和加拿大,他們的恩格爾係數均在15%以下,而這些國家都是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3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恩格爾係數最低的20個國家,也清一色是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15000美元的國家。

不過,記者也在外媒報導中發現,一些發達國家的恩格爾係數在降到30%之後,並不一定會繼續保持下降或持平,在消費導向轉變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恩格爾係數“反彈”的情況。以日本為例,在截至2013年的近20年裡,該國的恩格爾係數一直保持在不超過24%的水準,但這個數字從2014年開始快速上升。2015年,日本全年恩格爾係數為25.0%;而2016年則上漲到了25.8%,達到29年來最高水準。

值得關注的是,在日本國內食品價格上漲告一段落的2016年,日本恩格爾係數依然持續上升。對此,日本專家表示,這一“反常”的上漲標誌著日本已走向“吃的世界”。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副主任經濟學家星野卓也就此表示,目前日本的年輕人中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在減少其他支出的同時,作為身邊的“小幸福”,用於飲食的支出比重出現增加。

而相關經營資料也顯示,日本的餐飲市場也在這個階段表現相當堅挺。大量百貨公司開始將服裝售賣區域改為餐飲區,便利店的餐飲業務也在大幅擴張。

這也意味著,恩格爾係數的上漲並不一定標誌著目前階段的日本人生活水準下降,反倒是能顯示出日本國內的食物消費性質已經開始由生存型消費慢慢向享受型消費轉變。

住宅租賃提升成發展方向

在發達國家生存型消費回落之後,哪些領域的消費將會有大幅度上升並成為主流?對此,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領銜的團隊在收集美、英、日、澳等7個發達國家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對這些國家的廣義消費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3月23日於北京召開的一場學術論壇上,劉世錦就此次研究得出的成果進行了詳細介紹。

他認為,要評價一個國家的發展水準,關鍵是要看這個國家的廣義消費情況,為此,在進行相關統計時,他選擇將房地產投資等具有消費屬性,但長期被放在消費統計口徑之外的專案也納入其中。

據介紹,發達國家整體消費結構(包括居民和政府)的調整可依據3個節點進行觀察。

劉世錦指出,在第一個節點,即人均GDP達14000美元的階段,各發達國家居民生存型消費(食品和衣著)的占比基本一致,大約占總體的18%,而出行、批發零售和電子通訊等“享受型消費”則大體占10%~13%。

而在第二個節點,即人均GDP達25000美元的階段,各國居民的享受型消費占比整體上都有所提升,例如,在文化體育娛樂消費方面,各國平均占比提高約0.5個百分點;而包括衛生、社保和福利消費的“發展型消費”占比也總體上升。

到人均GDP 攀上了35000美元的第三個階段時,各發達國家的享受型消費占比進一步提升,7個國家的出行和住宿餐飲消費表現旺盛,表明旅遊產業已相當發達;居住消費(房地產租賃和服務消費)占比則普遍達到了15%左右的高水準,體現出租賃與購房的地位已“平起平坐”。而教育等發展型消費占比則趨於穩定。

據此,劉世錦團隊預測,隨著中國人均GDP不斷上升,消費結構的升級將會有幾個可能方向:一是房地產投資下滑,租賃市場將對解決居民住房問題發揮更大作用;二是隨著電子產品國產化率不斷提升,居民電子通訊消費將提質降價;三是居民服務品質目前還不高,未來有很大提升空間。

十大擴消費行動助消費升級

記者還注意到,此前,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已撰寫文章指出,由於之前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向高收入門檻值的收斂速度幾乎是指數式的,因此,在假定匯率不變、物價上漲率年均1%及高收入門檻線上升的背景下,中國最早在2023年可以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最晚也應不會晚於2030年跨過高收入門檻。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消費升級大勢,有關方面進行了哪些努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3月31日召開的《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作出了明確表態。

據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朴民介紹,下一步要推動居民消費擴大升級,持續推進“十大擴消費行動”,在資訊消費、旅遊消費、綠色消費等領域,進一步培育壯大新增長點。

記者發現,李樸民這裡所提及的“十大擴消費行動”是在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24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的行動方案》中首次提出的。

時任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曾介紹稱,行動方案提出了城鎮商品銷售暢通行動、農村消費升級行動、居民住房改善行動、汽車消費促進行動、旅遊休閒升級行動、康養家政服務擴容提質行動、教育文化資訊消費創新行動、體育健身消費擴容行動、綠色消費壯大行動、消費環境改善和品質提升行動等。

而記者也注意到,這份方案共有近40項具體任務,資訊消費、旅遊消費、綠色消費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加快制定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虛擬實境設備等領域關鍵技術標準;規範並簡化郵輪通關手續,拓展國內郵輪航線;增加家用綠色淨化器具的供給等具體可行措施。

與此同時,李樸民也強調,還要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居民消費擴大升級。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與此同時也要加強信用、監管等市場體系建設,營造良好消費市場環境。推進信用資訊共用共用,依法查處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對此,記者注意到上文提及的方案中對這些內容已有前瞻性涉及,在方案中,對於如何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消費升級進程,針對性提出了“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社會化運作”“完善賽事運營市場競爭機制”“開展高水準職業教育和中外合作辦學”等具體措施。

而在如何提升消費品質方面,方案強調,在做好已有的食品藥品、日用消費品等領域消費專項整治行動的同時,要依託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和12358價格監管平臺,謀劃一批更加有力、社會影響更大的消費環境改善行動。

(原標題:中國恩格爾係數首破30% 小數字折射大變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