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脫貧致富引路人 宿遷經開區有個“蔬菜支書”

西楚網訊 “送錢送物, 不如送個好支書”。 從村集體年收入不足5萬元, 到年收入30萬元, 從蔬菜種植面積300畝到如今的2500畝, 宿遷經開區南蔡鄉新蔡村的村支部書記母長才, 用大棚蔬菜種植帶領農戶敲開了脫貧致富的大門。 今天的《脫貧致富引路人》欄目, 我們為您講述“蔬菜支書”母長才:大棚“種”出幸福村。

視頻載入中...

16日上午, 在南蔡鄉新蔡村的南苑蔬菜專業合作社, 何學瓊正忙著給茄子劈叉、分枝。 談起這份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何學瓊說, 這多虧了村支書母長才的介紹。 由於丈夫患病, 需要人照顧。 這份工作讓何學瓊顧家賺錢兩不誤。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雖然新蔡村自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一直有種植蔬菜的傳統, 但採用的都是竹竿搭建的簡易大棚, 拆卸麻煩且效益不高。 2007年, 時任新蔡村村支書的母長才通過外出考察, 發現了鋼架設施大棚簡單穩固、抗壓性好且效益高的優勢, 決定動員村民嘗試鋼架大棚種植。 但對於農戶們而言, 觀念的轉變並不容易。 大多數人對鋼架設施大棚仍持觀望的態度。

有了村組幹部帶頭幹, 百姓大棚種植的信心也足了。 2008年, 村民自發流轉土地800畝用於蔬菜大棚種植, 而在此以前, 全村的大棚種植面積總共才300畝。 為了鼓勵有能力的低收入戶也能分享大棚種植的紅利, 母長才有空就上門, 鼓勵他們大膽嘗試。

如今, 劉新中的蔬菜大棚數量已經擴展到11個, 年收入可達10萬餘元, 不僅成功脫貧, 還從務工者變成了自主創業者, 成功搭上蔬菜致富的快車。 農戶的觀念轉變了, 種植的規模上去了, 接下來面臨的就是品種和銷售的問題。 由於新蔡村蔬菜種植主要以茄子、芹菜等常見品種為主,

結構單一且品種老化。 為了拓寬新蔡村的大棚種植路, 讓百姓的“蔬菜飯”吃得更長久, 村委會決定帶領種植戶調結構。

宿遷經開區南蔡鄉新蔡村村支部書記 母長才:

從16年我們村裡組建一個合作社, 從我們合作社開始, 我們進行這個品種多樣化種植。 帶領老百姓看, 我們先帶著幹, 讓老百姓能直接看到品種多樣化的優勢。 我們以前調結構之前, 我們老百姓的蔬菜大棚只能苦到六千到七千, 現在能比以前一畝地多收2千到3千塊。

品種單一的問題解決了, 母長才還通過聯繫南方菜場, 加上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保證蔬菜銷路穩定, 賣出好價格。 目前, 新蔡村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500畝, 蔬菜品種多達10餘種,

1056戶村民有400多戶均從事蔬菜種植, 成了名副其實的蔬菜村。 而全村85戶低收入戶有54戶依靠大棚蔬菜種植成功脫貧。 為了讓剩下的低收入戶早日脫貧, 母長才根據每戶實際特點, 制定了一戶一策計畫, 讓扶貧更有針對性。

宿遷經開區南蔡鄉新蔡村村支部書記 母長才:

我們28戶, 其中有23戶是有勞力, 我們採取幫他們介紹工作, 可以在外地, 也可以在我們本地。 剩下的5戶不能外出的, 我們也根據他們的自身特點, 從我們村裡面有大棚基地, 也有金鵬制管廠, 我們幫他聯繫工作, 本年度也確保他們5戶全部脫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