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湄潭縣榮獲“2018年度全國茶旅金牌路線”稱號

鄉村振興, 茶旅先行。 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以下簡稱中茶協)主辦的2018首屆中國茶旅大會暨五峰春茶旅遊節於4月13-15日在湖北五峰舉行。 湄潭縣榮獲中茶協授予“2018年度全國茶旅金牌路線”稱號;同時湄潭縣茶產業發展中心還當選中茶協茶旅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獲此殊榮, 得益於湄潭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歷屆縣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的真抓實幹, 以及茶葉主管部門的積極申報, 更少不了全縣上下勠力同心, 共同推動茶產業的發展。 下面小編簡單向大家介紹一下這條茶旅精品線路吧~

一、天下第一壺

天下第一壺茶文化公園, 位於美麗的湄江河畔。 公園主要由天下第一壺、天壺茶廊、水上樂園、茶文化廣場及茶文化古道五部分組成。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壺實物造型, 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證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稱號。 是集茶文化博物館、茶文化特色旅遊、茶文化特色酒店、茶知識科普、茶文化休閒、茶產品展示、書畫欣賞及水上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主題公園。

二、文廟(浙大西遷辦學校舊址)

湄潭文廟始建于明萬曆四十八年(西元1620年)。 明天啟二年及清咸豐九年, 文廟曾二次毀於戰亂, 又兩度重修。 光緒四年, 城鄉民眾募銀上漆飾金, 方使其“畫棟雕樑, 流光溢彩, 美侖美奐”。 湄潭文廟及左側文昌宮、東書院, 堪稱舊時湄城高尚文化的象徵。 1940年初—1946年9月, 浙江大學因抗戰, 西遷到遵義、湄潭、永興辦學, 浙大西遷又被譽為“文軍西征”。 留下了竺可楨、蘇步青、李政道等52位蜚聲海內外兩院院士、學界泰斗的足跡, 使湄潭一度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矚目的科學聖地而名滿華夏。

三、貴州茶工業博物館

貴州茶工業博物館系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群的一個專館,位於貴州省湄潭縣湄江鎮茶城社區楊柳湖南岸(貴州省湄潭茶場制茶工廠舊址內),館區總占地面積約 2530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餘平方米,現已建成貴州茶工業博物館綜合陳列室、貴州茶工業機具館等子館,館內展陳以場景復原陳列為主,原貌保存了貴州省湄潭茶場制茶工廠原有的紅綠茶初制、精製、紅茶萎凋、名茶體驗等車間場景,其中兩套木質紅茶生產線保存完整,全國罕見。另外還展陳了來自湄潭茶場永興分場制茶工廠、羊艾茶場等茶葉加工機具。

四、中國茶城

中國茶城是湄潭縣重大招商引資專案。專案總投資10億元,占地面積345畝、總建築面積約52萬平方米,由國家級茶葉市場、標杆住宅、旗艦商業、四星級酒店四部分組成,是全省“五個一百”城市綜合體建設項目之一,是第一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遵義市市級創業孵化基地,是繼浙江新昌中國茶市、福建安溪中國茶都之後的又一全國性大型茶葉專業交易市場;是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國家商務部定點出口市場,是中國最大的綠茶交易市場。

五、貴州茶生態博物館

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中心館坐落於湄潭縣中國茶城內,是貴州省唯一的以茶文化生態為主題的博物館,展廳面積約3000平方米,以茶的起源、古代茶事、歷史名茶、民國中央實驗茶場、茶葉農墾、茶葉科研、茶葉供銷與外貿、當代茶葉、茶禮茶俗九部分內容,首次全面、系統、精闢展示了貴州茶從起源、發展至當代的全過程。

六、中國茶海

中國茶海又名萬畝茶海,位於湄潭縣永興鎮、復興鎮境內,地處326國道兩旁,交通便利,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連片茶園,長約25公里,寬約4公里,總面積達4.3萬畝(核心區域約1萬畝),這裡丘陵起伏跌宕,身臨其中,滿目蔥綠,清新的空氣,伴著濃濃的茶香,沁人心脾,猶如置身于綠色的海洋,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七、翠芽27°景區

7.1 西部生態茶葉第一村核桃壩

湄江鎮核桃壩村,轄8個村民組,共868戶3486人;有農業用地9100畝,其中茶園11400畝,糧經比為1:9;人均茶園3.27畝,30畝以上種植大戶85戶;有規模以上茶葉企業5家,茶葉加工大戶56家;被譽為“中國西部生態茶葉第一村”;曾被中組部、中央文明辦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先進文明村鎮”,被貴州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康村”等稱號,是省委組織部確定的全省村幹部培訓基地。

7.2 七彩部落

圍繞“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致富、企業創收、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為目標,借鑒突尼斯南北小鎮做法,以金花村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合作社為平臺,統一茶園、山林、土地、房屋等資源,採取“六統一兜底”(即:統一思想、統一規劃、統一資源、統一管理、統一路徑、統籌發展,政府兜底基礎設施)模式,發動群眾以資源和資金入股組建了貴州七彩部落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運用群眾入股聯心的方式抱團開發鄉村旅遊,改善了傳統農家樂單打獨鬥的經營發展模式,村民真正實現了從一產向二、三產業轉變,實現了三變(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還有新的三變(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茶山變金山。)

7.3 田家溝

田家溝位於縣城東部興隆鎮龍鳳村,距縣城12公里。是湄潭縣首批黔北民居新村示範點之一,是浙江大學社會實踐基地,貴州省委黨校、貴州省行政學院教學實踐基地。該組所在龍鳳村2011年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是國家農業部授牌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村。

7.4 萬花源

“萬花源”位於翠芽27°景區內,緊鄰花燈戲《十謝共產黨》發源地田家溝,占地1308畝。是一個集觀光、住宿、科普、體驗、文化、民俗、養生、美容等為茶旅一體化的綜合性精品旅遊景區。

湄潭已成為貴州第一、全國第二重點產茶縣。生態環境優美,茶葉品質優良,“湄潭翠芽”和“遵義紅”已有較高聲譽,遠銷國內外。茶產業為湄潭農村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的湄潭茶區變景區、茶山變“金山”,茶產業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力突破口。

◆ ◆ ◆ ◆ ◆

醉美茶香•養生天堂

三、貴州茶工業博物館

貴州茶工業博物館系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群的一個專館,位於貴州省湄潭縣湄江鎮茶城社區楊柳湖南岸(貴州省湄潭茶場制茶工廠舊址內),館區總占地面積約 2530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餘平方米,現已建成貴州茶工業博物館綜合陳列室、貴州茶工業機具館等子館,館內展陳以場景復原陳列為主,原貌保存了貴州省湄潭茶場制茶工廠原有的紅綠茶初制、精製、紅茶萎凋、名茶體驗等車間場景,其中兩套木質紅茶生產線保存完整,全國罕見。另外還展陳了來自湄潭茶場永興分場制茶工廠、羊艾茶場等茶葉加工機具。

四、中國茶城

中國茶城是湄潭縣重大招商引資專案。專案總投資10億元,占地面積345畝、總建築面積約52萬平方米,由國家級茶葉市場、標杆住宅、旗艦商業、四星級酒店四部分組成,是全省“五個一百”城市綜合體建設項目之一,是第一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遵義市市級創業孵化基地,是繼浙江新昌中國茶市、福建安溪中國茶都之後的又一全國性大型茶葉專業交易市場;是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國家商務部定點出口市場,是中國最大的綠茶交易市場。

五、貴州茶生態博物館

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中心館坐落於湄潭縣中國茶城內,是貴州省唯一的以茶文化生態為主題的博物館,展廳面積約3000平方米,以茶的起源、古代茶事、歷史名茶、民國中央實驗茶場、茶葉農墾、茶葉科研、茶葉供銷與外貿、當代茶葉、茶禮茶俗九部分內容,首次全面、系統、精闢展示了貴州茶從起源、發展至當代的全過程。

六、中國茶海

中國茶海又名萬畝茶海,位於湄潭縣永興鎮、復興鎮境內,地處326國道兩旁,交通便利,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連片茶園,長約25公里,寬約4公里,總面積達4.3萬畝(核心區域約1萬畝),這裡丘陵起伏跌宕,身臨其中,滿目蔥綠,清新的空氣,伴著濃濃的茶香,沁人心脾,猶如置身于綠色的海洋,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七、翠芽27°景區

7.1 西部生態茶葉第一村核桃壩

湄江鎮核桃壩村,轄8個村民組,共868戶3486人;有農業用地9100畝,其中茶園11400畝,糧經比為1:9;人均茶園3.27畝,30畝以上種植大戶85戶;有規模以上茶葉企業5家,茶葉加工大戶56家;被譽為“中國西部生態茶葉第一村”;曾被中組部、中央文明辦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先進文明村鎮”,被貴州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康村”等稱號,是省委組織部確定的全省村幹部培訓基地。

7.2 七彩部落

圍繞“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致富、企業創收、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為目標,借鑒突尼斯南北小鎮做法,以金花村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合作社為平臺,統一茶園、山林、土地、房屋等資源,採取“六統一兜底”(即:統一思想、統一規劃、統一資源、統一管理、統一路徑、統籌發展,政府兜底基礎設施)模式,發動群眾以資源和資金入股組建了貴州七彩部落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運用群眾入股聯心的方式抱團開發鄉村旅遊,改善了傳統農家樂單打獨鬥的經營發展模式,村民真正實現了從一產向二、三產業轉變,實現了三變(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還有新的三變(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茶山變金山。)

7.3 田家溝

田家溝位於縣城東部興隆鎮龍鳳村,距縣城12公里。是湄潭縣首批黔北民居新村示範點之一,是浙江大學社會實踐基地,貴州省委黨校、貴州省行政學院教學實踐基地。該組所在龍鳳村2011年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是國家農業部授牌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村。

7.4 萬花源

“萬花源”位於翠芽27°景區內,緊鄰花燈戲《十謝共產黨》發源地田家溝,占地1308畝。是一個集觀光、住宿、科普、體驗、文化、民俗、養生、美容等為茶旅一體化的綜合性精品旅遊景區。

湄潭已成為貴州第一、全國第二重點產茶縣。生態環境優美,茶葉品質優良,“湄潭翠芽”和“遵義紅”已有較高聲譽,遠銷國內外。茶產業為湄潭農村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的湄潭茶區變景區、茶山變“金山”,茶產業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力突破口。

◆ ◆ ◆ ◆ ◆

醉美茶香•養生天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