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角色互換倒逼教學改革 技術引智助力教師專業發展

未來網(www.k618.cn中央新聞網站)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李盈盈)“老師們現在用教育APP輔助教學時,遇到哪些問題?如何真正用人工智慧推動教學?”來自河南濮陽的一位老師說:“我們目前用軟體佈置作業的確方便,大大解放了老師批改作業的難題。 但是,在手機端做作業存在的問題是有的學生做,有的學生不做,關鍵需要老師及時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回饋,否則,學生就沒有動力和積極性。 ”

如何使用資訊技術服務教學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

“買菜的老太太都會刷二維碼了,但是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多數學校指導學生使用ICT(就是資訊技術)完成作業的能力還比較弱,這是我們的短板。

”4月17日,在中國教育學會主辦、中國教育學會專案辦公室組織的“引智·新時期教師專業成長之路”論壇上,來自北京教育學院教授、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李方說:“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研修。 我舉一個學生混合型學習倒逼老師課堂教學改革的例子……”李方向近200位老師描述他聽過曾引起社會熱議的清華附小學生研究蘇東坡的一節課,他一會兒扮演老師,一會兒扮演學生,繪聲繪色地還原現場師生互動場景。

北京教育學院教授、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李方發言

李方認為,未來教育家型的卓越教師應具有以下素養:堅定的教育理想與教育家情懷、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高端系列原創成果、鮮明的教育思想(主張)、鮮明的研究(教學)專長、突出的教育教學業績。

可是,如何提升教師專業技能與素養呢?

“目前通用的九種培訓方法,教師認為效果最好的是參觀與實地考察。

這說明我們目前推行的低成本、高效能的自主學習、網路學習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 ”中國教育學會研究員時俊卿通過實證研究,總結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與方法,得出結論:教師最喜歡的培訓方式,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參觀與實地考察、體驗式學習、案例學習、集中脫產學習、反思討論、專題講座、黨支部(黨小組)學習、自學、網路培訓學習。

4月17日,在中國教育學會主辦、中國教育學會專案辦公室組織的“引智·新時期教師專業成長之路”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

教師專業發展存在哪些挑戰?有何突破路徑?

北京市東城區學術委員會主任鄭克強表示,目前,教師專業發展仍存在不少挑戰,如教師培訓品質參差不齊、培訓實效不一、老教師思想和技術轉變、青年教師發展不均衡、發展機會不充分等。

“教師專業發展主要有五個路徑:第一是課堂教學,第二是課程建設,第三是參與專案,第四是自我閱讀,第五是課題研究。 ”中國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萍分享了自己走過的教學教研之路,“今天我們在這裡討論教師的專業發展,最終是為了在實現教師自身生命價值的同時,讓教師和學生、學校、國家實現良性互動,最終促進教育改革的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