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接地氣!專家痛批互聯網教育產品,根本不知基層教學缺什麼

“很多互聯網教育產品不接地氣。 都是自上而下研製教育產品,並未從底層去瞭解基層教學真正缺什麼,沒有從一線教師的需求入手去研製適合教學的產品。 ”

看到先進的資訊化技術應用於教學的展示,四川省內江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長任武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

任武告訴未來網記者,他去過很多地方考察過資訊化教學,見過很多先進的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教育教學產品,但是很多對於實際的教育教學都沒有多大的用處,有的甚至是企業宣傳的噱頭。

作為從事基礎教育多年的基層教育工作者,任武說,“現在對於基層教育來說,像白板等教育資訊化的硬體設施都已經有了,最缺的就是教師,關鍵是教師培養,教師的培養沒有跟得上去,得讓教師接受並且能夠熟練使用這些設備,資訊化建設要與教學深度融合。

正如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所說,隨著互聯網、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技術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教學方式應運而生,改變了人類獲取知識的管道和方式,對轉變教師角色、變革學習方式提出了新挑戰。

資訊化教學課堂。 圖片來自網路

但在任武看來,很多互聯網教育產品都不接地氣,研製這些產品的人並不懂教育,並未從底層去瞭解基層教學真正缺什麼,沒有從一線教師的需求入手去研製適合教學的產品。 反而走進了盲目減輕教師負擔的誤區。

他舉了個例子,比如智慧批改系統,很多技術要求要把學生試卷掃描上去,進行機器批改,導致回饋給學生的卷子沒有任何批改痕跡,這會讓學生很不舒服。

看到科大訊飛展示的用來幫助老師批改作文的教學系統,任武覺得很不能理解,他反問道,“連作文都讓機器改了還要語文老師幹嘛?”

任武認為,資訊化設備或者機器、技術只能起到教學輔助性的作用,不能成為教育教學系統中的主流。

“教育最關鍵的是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先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知識,然後讓學生學會創造知識,這過程中很多環節都是技術取代不了的,”

任武認為當前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教師,如何吸引優秀的人當教師,培養教師非常重要。

任武向記者透露一個非常現實問題,教師隊伍缺乏優秀的人才,缺乏好的制度吸引優秀人才的加入。 由於教師的待遇等培養制度的不完善,很多人不願意當教師,成績好的學生都去讀別的專業了,報考師範院校的學生基本都是成績不好的人,另外教師隊伍裡男女比例失調,男教師的流失非常嚴重。

【精彩回顧, 大家都在看】

點擊上圖查看:

《培訓機構成“公害”!真正問題可能是……》

點擊上圖查看:

《淩晨一點發現孩子仍在學習, 幸虧媽媽及時做出這樣的決定……》

點擊上圖查看:

《教育部發話啦!取締勞民傷財、變相收費的創建示範活動》

點擊上圖查看:

《教育部發話啦!取締勞民傷財、變相收費的創建示範活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