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這場公益訴訟講座,很解渴”

沈靜芳 張雲峰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霍玉春

專題講座現場

“這場公益訴訟講座內容豐富、內涵深刻, 既有理論, 又有實踐, 對加強法治通遼建設、推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等將起到很強的促進作用。 我們感覺很解渴!”4月11日,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霍玉春應邀到市委黨校, 為300多名人大代表帶來一堂主題為《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的公益訴訟》專題講座,

通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志遠對公益訴訟講座給予高度評價。

霍玉春通過PPT的形式, 從檢察機關的性質任務和職能、公益與公益訴訟、我國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通遼市公益訴訟的探索與實踐、開展公益訴訟應形成監督合力等五個方面, 簡述了當前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的基本情況, 強化了代表們對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重大意義的理解。

同時, 霍玉春結合通遼市檢察機關辦理的典型案例和工作成效, 以列資料、舉案例、附圖片等方式, 深入淺出, 為代表們作了精彩講授。

在交流中, 代表們對環境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熱點問題表示非常關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保護紅線, 任何人都不能觸碰,

檢察機關必須當好公益訴訟人, 以‘人民的名義’進行追責, 把‘過去的錯誤’討回來!”代表吳科春對記者說。

針對代表提出“公益訴訟對於建設法治通遼有什麼作用”的問題, 霍玉春指出, “公益訴訟的目的在於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職, 提起公益訴訟只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犯罪的只是少數, 更多的是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 檢察機關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職行為進行監督, 既能改變‘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 也能將一些可能的犯罪苗頭遏制在萌芽狀態。 因此,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對於規範執法行為, 建設法治通遼具有重要意義。 ”

“我今天看到一篇微信, 開魯縣檢察院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當庭宣判,

被告人除判處罰金外, 責令補種16966株樹木。 這點非常好, 那麼現在全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開展情況如何?”人大代表龐乾宇問。

“2017年下半年, 全市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訴前程式案件94件;今年第一季度, 又新增公益訴訟案件線索75件, 其中有71件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已提起公益訴訟起訴案件3件, 其中紮魯特旗檢察院提起了全區首例刑附民公益訴訟案件, 科左中旗檢察院提起了全市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目前, 全市兩級院全部實現了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全覆蓋。 今年第一季度, 全市兩級院共完成公益訴訟訴前程式並發出檢察建議125件, 通過訴前程式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65.2萬元,

恢復植被面積584畝。 ”

霍玉春的回答, 得到了現場代表們熱烈掌聲。 代表們表示, 通過講座, 充分認識到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對於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規範行政行為、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意義。 在今後的工作中, 將認真履職, 並積極配合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開展。 希望全市檢察機關繼續加大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力度, 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做文章、下工夫、求突破, 再創佳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