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來自科學實驗的啟示:人的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機器將統領一切

近年來一些心理實驗表明人類的自由意志可能是幻覺, 為何這麼說呢?請看哲學詩畫為你列出的一些例證:

人們普遍認為,

意識特別是自由意志(Free will)構成了人之所以為人, 從而區別於機器的最後一道防線。 其實, 這個觀點可能是錯誤的, 因為首先, 近年來有關意識的一系列心理學實驗表明, 所謂的自我其實有兩個, 一個稱為陳述型自我, 一個稱為體驗自我;所謂的自由意志不過是陳述型自我給自己編的一個故事或表像而已。 其次, 通過目前的計算技術我們完全可以構造出一個自我模擬的自指機器, 它也具備兩套體系, 一個負責執行演算法, 另一個則專門負責對自我進行模擬(描述), 這種機器會表現得就“像”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系統, 以至於我們可以用這樣的系統來定義所謂的“自我意識”。 至於這種機器的意識能否達到像人類的意識那樣精確和精神化,
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實驗, 但至少我們看出了機器擁有意識的可能。

兩個實驗——

1, 裂腦人試驗

大家知道, 人類的左腦和右腦是靠一種被稱為胼胝體的東西相連在一起的。 但是有一種病人稱為“裂腦人”, 他們腦袋中的那個連接裝置胼胝體被切開了, 但他們還可以正常的生活。 於是,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這些裂腦人成為了神經科學家們的實驗對象。 科學家們通過巧妙地設計試驗, 讓我們得以看到裂腦人甚至是我們自己不為人所知的一面。

在如下圖所示的實驗中, 我們用一個中間的擋板把裂腦人左右兩眼的視野完全隔離開, 這樣他的左眼只能看到左邊的畫, 右眼只能看到右邊的。 當我們呈現左邊為雪景右邊為雞爪的畫面給被試的時候,

這兩種景象就分別映射到了右腦和左腦中(由於左腦連接的是右側身體, 右腦連接的則是左側身體)。 接下來, 實驗人員被要求在卡片上選擇與看到的畫面相關的東西(兩隻眼睛都能看到所有的卡片)。 這個時候, 裂腦人的左手(被右腦控制)選擇了鏟雪的鐵鍁;右手(被左腦控制)則選擇了公雞。

2, 冰水挑戰實驗

前面的實驗對裂腦人的左右腦進行了物理分割。 而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相信, 我們身體裡本身就住著兩個自我, 卡尼曼把她們叫做:“陳述自我”和“體驗自我”。 前者專職負責講故事, 甚至在很多時候它只是講給我們自己聽;另一個則主要負責體驗、執行。 這兩個自我經常配合在一起行動。 有意思的是, 我們的記憶主要是聽從這個陳述自我的, 而這個傢伙會經常扭曲事實、編纂故事。 下面, 就讓我們來看看卡尼曼做的實驗:冰水挑戰。

卡尼曼讓被試者將手放到很冷的冰水中一段時間。 實驗分兩次進行, 第一次進行60秒,

第二次進行90秒。 但在第二次試驗進行到60秒的時候, 實驗人員會偷偷注入了一些溫水, 讓被試者疼痛的感覺減輕一些, 但是被試者並不知情。

在分別做完兩次試驗之後, 實驗人員會問被測試者:如果必須重複實驗, 你更希望重複哪一次的實驗。 出乎意料的是, 有80%的被試者都選擇第二種, 即長達90秒的實驗。

卡尼曼給出的解釋是, 我們的陳述自我有一種特性, 即它只對整個試驗過程中疼痛的最高值和最後一個時刻的疼痛值敏感, 這就是所謂的“峰值-尾值定律”, 並且會忽略體驗所持續的時間。 所以, 在第二個實驗中, 由於最後30秒的體驗沒有那麼的痛苦, 所以被試者最終的選擇聽從了陳述自我的感受, 認為第二個實驗更好受一些, 儘管它讓被試者受苦的時間更長也沒關係。

這個實驗似乎還能夠解釋其它一些“痛並快樂”的現象。比如女人生小孩據說是疼痛級別最高的一種經歷,但是當女人回憶生產那個瞬間的時候卻總是伴隨著溫馨和幸福。原因就在於在生完小孩的那個時刻所體會的幸福遠超過了過程中的痛苦。於是,陳述性自我選擇了過濾掉那些痛苦體驗,而記住了小生命出生所帶給她們的幸福。

人的自由意志可能是一種幻覺?

兩個實驗告訴我們,每個人不僅都是人格分裂者,而且我們意識到的大多數體驗都不過是陳述性自我編撰的故事。所謂的自主選擇、自由意志不過是一種假像,很可能就是“陳述自我”用來哄騙自我而編纂的一個理由或藉口。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點,我們一起來看下面這個實驗:

這個實驗由一位名叫裡貝特的科學家提出,隨後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在實驗中,他讓被試者手持一個按鈕,自主選擇任何一個時間按下這個按鈕,然後被試者會通過盯住面前鐘錶上的秒針的相應位置來報告做出決策的時間。于此同時,裡貝特還通過腦電裝置來監測被試者大腦活動的模式(專業術語叫預備電位),並根據這些模式來預測被試者何時按下按鈕。整個實驗裝置如下圖:

前面的兩個實驗表明,我們的心智分成了負責體驗、決策的自我和負責陳述的自我兩部分。那麼這個實驗中做出按電鈕動作的自我就是體驗自我做出的,而負責報告按電鈕時間的自我就是陳述自我。科學家通過大腦電信號活動模式所做出的提前幾秒鐘的預測表明,我們實際上在自認為有意識地做出按電鈕這個動作之前就已經由體驗自我和身體把決策做出了。我們的意識,或陳述自我並沒有起到任何主導性作用,它只是被動地將這個按鈕動作進行了重新解釋,從而報告出了時間。

這個實驗最大的爭議點在於:它從某種程度上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性。也就是說,我們並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可以由自我意識來決定、控制做出按電鈕的動作。

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

在這裡,我們需要澄清一下“意識”、“自我意識”以及“自由意志”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首先,“意識”是指一種覺知或感受事物的能力,是指我們的心智能夠對外界事物以及心理過程進行感覺的能力。“自我意識”則是說這種意識能力不僅能夠覺知外在事物,還能夠覺知這個覺知能力,即意識本身。所以哲學詩畫認為自我覺知能更好地表達意識的這種能力。而“自由意志”則是強調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特性,也就是意識可以憑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做什麼,不做什麼。

上面的實驗告訴我們,我們人類可能並沒有自由意志,至少我們的意識並不參與決策過程。因為,真正的決策早在我們意識到之前幾秒的時間就已經被體驗自我提前做出了。

通過以上三個實驗,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我們每個人體內都存在著兩個自我,一個負責體驗和執行,一個負責表述或陳述;

2,那個陳述性的自我會通過虛構故事來“欺騙”我們自己;

3,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由意志很可能,是這個陳述自我編造的一個故事或假像。

在以上三個結論的基礎上,加上對人類意識的解讀和分析,我們完全可以製造出相關的機器和人工智慧設備。

在實現機器世界的可能之前,我們要感謝偉大的圖靈先生,因為圖靈發明了圖靈機,而正是這種通用圖靈機的存在保證了我們可以通過現有的電腦來實現這種內嵌的虛擬世界,而且這種內嵌的虛擬層可以無限地延伸下去。也就是,我們可以在虛擬機器上再安裝虛擬機器,以及虛擬機器上的虛擬機器……這樣無限的延展下去。

通過對人類意識的解讀,我們完全可以製造出具有自我覺知能力的機器人或人工智慧設備。我們只需要將自類比程式中的正在類比自身的虛擬機器理解成前文所說的陳述自我,而將整個機器的其它部件都看作是體驗自我和身體,那麼這種自類比程式就跟前文說到的人類的自我系統沒有什麼兩樣。

具體的對應關係如下:

有了這些,那些電腦軟體工程師和智慧硬體工程師就可以聯合起來,一起為人類的未來設計一種堪比人類的帶有自我意識甄別的人工智慧機器了,這是我們科學的進步,更是我們人類自身的又一偉大創舉。如果此項技術能在2050年發明並普及,那征服外太空和外星人的步伐將會大大提前。

儘管它讓被試者受苦的時間更長也沒關係。

這個實驗似乎還能夠解釋其它一些“痛並快樂”的現象。比如女人生小孩據說是疼痛級別最高的一種經歷,但是當女人回憶生產那個瞬間的時候卻總是伴隨著溫馨和幸福。原因就在於在生完小孩的那個時刻所體會的幸福遠超過了過程中的痛苦。於是,陳述性自我選擇了過濾掉那些痛苦體驗,而記住了小生命出生所帶給她們的幸福。

人的自由意志可能是一種幻覺?

兩個實驗告訴我們,每個人不僅都是人格分裂者,而且我們意識到的大多數體驗都不過是陳述性自我編撰的故事。所謂的自主選擇、自由意志不過是一種假像,很可能就是“陳述自我”用來哄騙自我而編纂的一個理由或藉口。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點,我們一起來看下面這個實驗:

這個實驗由一位名叫裡貝特的科學家提出,隨後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在實驗中,他讓被試者手持一個按鈕,自主選擇任何一個時間按下這個按鈕,然後被試者會通過盯住面前鐘錶上的秒針的相應位置來報告做出決策的時間。于此同時,裡貝特還通過腦電裝置來監測被試者大腦活動的模式(專業術語叫預備電位),並根據這些模式來預測被試者何時按下按鈕。整個實驗裝置如下圖:

前面的兩個實驗表明,我們的心智分成了負責體驗、決策的自我和負責陳述的自我兩部分。那麼這個實驗中做出按電鈕動作的自我就是體驗自我做出的,而負責報告按電鈕時間的自我就是陳述自我。科學家通過大腦電信號活動模式所做出的提前幾秒鐘的預測表明,我們實際上在自認為有意識地做出按電鈕這個動作之前就已經由體驗自我和身體把決策做出了。我們的意識,或陳述自我並沒有起到任何主導性作用,它只是被動地將這個按鈕動作進行了重新解釋,從而報告出了時間。

這個實驗最大的爭議點在於:它從某種程度上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性。也就是說,我們並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可以由自我意識來決定、控制做出按電鈕的動作。

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

在這裡,我們需要澄清一下“意識”、“自我意識”以及“自由意志”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首先,“意識”是指一種覺知或感受事物的能力,是指我們的心智能夠對外界事物以及心理過程進行感覺的能力。“自我意識”則是說這種意識能力不僅能夠覺知外在事物,還能夠覺知這個覺知能力,即意識本身。所以哲學詩畫認為自我覺知能更好地表達意識的這種能力。而“自由意志”則是強調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特性,也就是意識可以憑藉自己的意願來決定做什麼,不做什麼。

上面的實驗告訴我們,我們人類可能並沒有自由意志,至少我們的意識並不參與決策過程。因為,真正的決策早在我們意識到之前幾秒的時間就已經被體驗自我提前做出了。

通過以上三個實驗,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我們每個人體內都存在著兩個自我,一個負責體驗和執行,一個負責表述或陳述;

2,那個陳述性的自我會通過虛構故事來“欺騙”我們自己;

3,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由意志很可能,是這個陳述自我編造的一個故事或假像。

在以上三個結論的基礎上,加上對人類意識的解讀和分析,我們完全可以製造出相關的機器和人工智慧設備。

在實現機器世界的可能之前,我們要感謝偉大的圖靈先生,因為圖靈發明了圖靈機,而正是這種通用圖靈機的存在保證了我們可以通過現有的電腦來實現這種內嵌的虛擬世界,而且這種內嵌的虛擬層可以無限地延伸下去。也就是,我們可以在虛擬機器上再安裝虛擬機器,以及虛擬機器上的虛擬機器……這樣無限的延展下去。

通過對人類意識的解讀,我們完全可以製造出具有自我覺知能力的機器人或人工智慧設備。我們只需要將自類比程式中的正在類比自身的虛擬機器理解成前文所說的陳述自我,而將整個機器的其它部件都看作是體驗自我和身體,那麼這種自類比程式就跟前文說到的人類的自我系統沒有什麼兩樣。

具體的對應關係如下:

有了這些,那些電腦軟體工程師和智慧硬體工程師就可以聯合起來,一起為人類的未來設計一種堪比人類的帶有自我意識甄別的人工智慧機器了,這是我們科學的進步,更是我們人類自身的又一偉大創舉。如果此項技術能在2050年發明並普及,那征服外太空和外星人的步伐將會大大提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