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大唐東北電力試驗研究所科技創新 解決技術難題

大唐東北電力試驗研究所地處東北寒冷區域, 其服務區域內大部分為火電供熱機組, 該所發揮地域優勢和特點, 致力於為系統內發電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援和技術保障, 以解決發電企業技術難題、保障其經濟穩定運行為己任, 對國內供熱技術進行深入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應用成果, 在節能減排、經濟環保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著眼應用實際, 突破供熱需求困境

在我國的電源結構中, 火電佔有主導地位, 而在北方熱電聯產機組同時肩負著供熱、供電兩項艱巨的生產任務, 肩負著保障民生、環保的重要使命。

隨著近年來國民經濟狀況的上行發展, 能源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 國家在節能減排和環保方面的投入、管理力度不斷提升, 2016年國家能源局出臺了《熱電聯產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明確了“統一規劃、立足存量、以熱定電”的發展原則, 提升在役機組供熱效率成為了必然需求。 在該所服務區域中, 熱電聯產機組多達40餘台, 如何提升其供熱能力, 運用先進的能源技術, 實現餘熱回收利用, 保障機組安全經濟運行, 是該所一直思考的重要問題。

長期以來, 大唐東北電力試驗研究所以助力集團公司企業提質增效為己任, 積極發揮技術支撐作用, 針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共性問題和疑難問題,

開展技術攻關。 同時, 該所突出區域優勢, 結合技術服務過程中的經驗和發電企業技術現狀調研反映的問題, 潛心研究供熱技術, 引進領先的高背壓供熱改造技術, 與長春二熱進行聯合攻關, 完成了集團首台機組高背壓供熱改造。 改造後的機組供熱能力大幅提升, 緩解了由於城市發展而導致的供熱壓力, 實現了資源節約和低溫餘熱綜合利用, 為集團公司熱電聯產機組供熱綜合治理提供的寶貴經驗。

提供技術保障, 彰顯卓越技術實力

為保證項目改造總體設計合理, 該所深入長春二熱現場, 充分掌握全廠發電及供熱情況, 瞭解4號機組原有汽輪機特性, 對周圍供熱市場進行調研, 掌握供求情況, 利用機組現有系統和佈置現狀,

統籌規劃, 提出改造工程設想, 並對該廠4號機組汽輪機本體、凝汽器以及熱網系統等提出改造方案, 將改造前後熱經濟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計算經濟效益。 積極與主設備責任單位和設計院進行溝通, 探討方案的可行性, 反復對可研方案進行論證、計算, 使之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節能降耗、保護環境。

專案開工後, 為保證專案的安裝與調試工作無縫對接, 該所派專人對現場施工情況進行時時跟蹤,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提前編寫調試措施及啟動方案, 對啟動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技術攻關, 為接下來的調試工作打好基礎。 隨著現場改造項目的不斷推進, 專案進入到分系統調試階段,

該所組織各參建單位按照調試方案有序推進, 確保專案高品質、高效率的完成。

2016年11月15日, 長春二熱4號機組高背壓供熱改造後實現了機組沖轉和並網“一次成功”, 標誌著由大唐東北電力試驗研究所全程參加技術支撐和服務的集團公司首台200MW級機組圓滿完成了高背壓技改工作。 改造後機組在最大供熱能力工況下, 熱負荷每小時增加280.98GJ, 發電煤耗每千瓦時下降約105.47g, 單個供熱季可節約標煤量約7.23萬噸, 大大提高了供熱能力, 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同時為國家節能減排做出重要貢獻。

著眼供熱技術, 實現科技引領發展

該專案成功後, 為該所在熱電聯產機組供熱改造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後期成功為大唐清苑2號機組高背壓改造工程的軸系振動監測、改造後節能評價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

為黃島電廠3號機組的高背壓節能技改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提供了理論論證依據。 該所將此轉化為技術產品, 納入《大唐東北電力試驗研究所產品手冊》, 為開拓技術服務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 該所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 充分總結實踐成果, 完善和優化了高背壓供熱改造後的軸系振動, 提出了改造後運行期間真空維持系統的降耗策略, 豐富了改造後的經濟性評價方法, 優化了背壓選擇演算法, 彰顯了技術創新實力。 圍繞該改造項目, 已申請國家專利10項, 4項獲得授權、6項獲得受理, 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高水準論文4篇。 在此基礎上立項的“基於多參數優化的高背壓供熱改造技術研究與應用”科技專案申報了全國電力職工技術成果獎。 (才雪瑩 張貴強)

(才雪瑩 張貴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