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中央部門預算公開,在農村從事這些行業將得到更多資金支持!

近日, 2018年中央部門預算向社會公開, 除在本部門網站公開外, 預算詳情還將繼續在財政部門戶網站設立的“中央預決算公開平臺”集中公開, 使公眾找得到、看得懂、能監督。

小編登錄農業農村部和生態環境部官網對公開預算進行梳理, 發現這些資訊與農民朋友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一起接著往下看吧!

農業農村部在環保等多個類別支出有所增加

2018年農業農村部在環保版塊的支出投入有所增加, 將在農用化學品(化肥、農藥、農膜等)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與監管、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面展開具體工作。

2018年農業農村部在節能環保支出(類)污染防治(款)其他污染防治支出(項)上的預算數為15,000萬元, 比2017年執行數增加8,869.82萬元, 增長144.69%。 主要是新增加安排第二次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項目經費。

同時, 節能環保支出(類)自然生態保護(款)農村環境保護(項)2018年預算數為11,404.16萬元,

與2017年執行數持平;節能環保支出(類)退耕還林(款)退耕現金(項)2018年預算數5,940萬元, 比2017年執行數減少900萬元, 降低13.16%, 主要是林業生態保護恢復資金減少。

除此之外, 在植保和農村金融上的投入也進一步增加。 資料顯示, 農林水支出(類)農業(款)病蟲害控制(項)2018年預算數為46,144.22萬元, 比2017年執行數增加3,400萬元, 增長7.95%。 主要是基本建設項目經費增加;農林水支出(類)普惠金融發展支出(款)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項)2018年預算數為139,551萬元, 比2017年執行數增加36,469萬元, 增長35.38%。 主要是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項目經費增加。

農業農村部則加大了科研領域的投入。 2018年, 科學技術支出(類)基礎研究(款)重點實驗室及相關設施(項)預算數為59679.25 萬元,

比2017年增長121.03%。

據瞭解, 農業農村部2018年財政撥款收支總預算3,024,240.28萬元。 收入全部為一般公共預算撥款, 無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 包括: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收入2,857,192.83萬元, 上年結轉167,047.45萬元。

其中, 一般公共預算當年撥款2,857,192.83萬元內容包括: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0萬元;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4,444.84萬元, 占比0.16%;

教育支出17,226.18萬元, 占比0.6%;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27,937.93萬元, 占比0.98%;

節能環保支出32,344.16萬元, 占比1.13%;

外交支出50,153.06萬元, 占比1.76%;

住房保障支出74,300萬元, 占比2.6%;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68,455.88萬元, 占比9.4%;

科學技術支出742,967.34萬元, 占比26%;

農林水支出1,639,193.44萬元, 占比57.37%。

生態環境部總污染防治預算支出增長翻倍

同樣, 生態環境部的部門預算中也提到污染防治版塊的支出預計, 其中大氣、雜訊、其他污染物防治支出增加, 總污染防治預算支出增長超一倍, 趨嚴的環保要求已在農藥化肥企業申領排汙許可證的過程中得到具體體現。

污染防治(款)2018年預算50,382.59萬元, 比2017年增加25,273.48萬元, 增長100.65%。 其中包括:

① 大氣(項)2018年預算4,825萬元, 比2017年增加864萬元, 增長21.81%。 主要原因:大氣污染防治管理任務增加;

② 水體(項)2017年預算5,943.71萬元, 比2017年減少1,439.29萬元, 減少19.49%。 主要原因:全國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經費減少;

③ 雜訊(項)2018年預算315萬元, 比2017年增加175萬元, 增加125%。 主要原因:雜訊污染防治管理任務增加;

④ 固體廢棄物與化學品(項)2018年預算2,873萬元, 比2017年減少30萬元, 減少1.03%;

⑤ 其他污染防治支出(項)2018年預算36,425.88萬元, 比2017年增加25,703.77萬元, 增長239.73%。 主要原因:2018年為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全面普查階段, 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績效目標”公開力度加大,讓錢花得其所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全面實施績效管理,使財政資金花得其所、用得安全。今年中央各部門預算中,對支出專案“績效目標”的公開力度加大了。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今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的一大亮點,是績效管理的分量加重了。

白景明認為,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將對預算公開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讓公眾瞭解財政資金花在了什麼地方,還要讓公眾知道這些錢花出了什麼效果。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很多專案都與政府服務和民生保障有關,這些績效目標的公開,有利於進一步增強社會監督,解決財政支出低效、無效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

轉載編輯:李沛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汪群均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績效目標”公開力度加大,讓錢花得其所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全面實施績效管理,使財政資金花得其所、用得安全。今年中央各部門預算中,對支出專案“績效目標”的公開力度加大了。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今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的一大亮點,是績效管理的分量加重了。

白景明認為,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將對預算公開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讓公眾瞭解財政資金花在了什麼地方,還要讓公眾知道這些錢花出了什麼效果。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很多專案都與政府服務和民生保障有關,這些績效目標的公開,有利於進一步增強社會監督,解決財政支出低效、無效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

轉載編輯:李沛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汪群均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