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提前防範!玉米苗期發生“擰芯”,治它才是關鍵

全國春玉米已陸續播種, 逐漸露出地面進入苗期。 玉米薊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蟲, 部分地區已提前防範。

近日, 河北邢臺市農業局植保站預測, 2018年玉米薊馬在晚播春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田中等程度發生, 局部偏重發生。 山西運城市植保站預測, 2018年玉米薊馬在春玉米產區苗期中等發生。

玉米薊馬體型小, 而且活動為害部位隱蔽, 不易被發現。 它以成蟲或若蟲在玉米心葉內刺吸嫩葉汁液, 破壞玉米生長點, 往往使玉米葉片發黃失綠, 重者使玉米心葉捲曲成“牛尾巴”狀畸形生長, 節間縮短, 就是種植戶常說的“玉米擰芯”, 嚴重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 乾旱對其大發生有利, 降雨對其發生和危害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目前氣溫偏高, 降水偏少, 極有利於薊馬的發生和為害。

01

形態特徵

薊馬雌成蟲分長翅型、半長翅型和短翅型。 體小, 暗黃色, 胸部有暗灰斑。 前翅灰黃色,

長而窄, 翅脈少但顯著, 翅緣毛長。 半長翅型翅長僅達腹部第5節, 短翅型翅略呈長三角形的芽狀。 若蟲體色乳青或乳黃, 體表皺榴有隆起顆粒。 蛹或前“蛹”(即第三齡著蟲)體呈淡黃色, 有翅芽為淡白色, 蛹塊羽化時呈褐色。

02

發生規律

在春季, 薊馬先在麥類等作物上繁殖為害,

其後一部分逐漸向春玉米轉移。 由於麥類面積較大, 因此春玉米和中茬玉米的蟲源主要是來自麥類。 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 在麥類、春玉米上有一個若蟲高峰, 6月中在麥類、春玉米、中茬玉米上又有一個成蟲高峰, 6月下旬還有一個若蟲高峰, 7月上旬在春玉米、中茬玉米和夏玉米上又出現一個成蟲高峰。 因此, 這幾次高峰的出現, 在防治上要根據蟲情及時採取措施。

03

玉米薊馬危害特點

薊馬較喜乾燥條件, 在低窪窩風而乾旱的玉米地發生多, 在小麥植株矮小稀疏地塊中的套種玉米常受害重。 一年中, 5至7月份的降雨對薊馬發生程度影響較大, 乾旱少雨有利於發生。 一般來說, 在玉米上的發生數量,

依次為春玉米>中茬玉米>夏玉米。 中茬套種玉米上的單株蟲量雖較春玉米少, 但受害較重, 在缺水肥條件下受害就更重。

04

防治措施

1. 人工防治

(1)剷除田間地頭雜草並移出田外, 有效降低蟲口基數。

(2)結合田間間苗定苗時, 拔除有蟲苗, 並帶出田外銷毀, 可減少薊馬蔓延。

(3)加強管理, 適時灌水施肥, 改變玉米田間小氣候, 使其濕度加大, 可有效減少薊馬為害。

(4)對於已形成“牛尾巴”的玉米苗, 從頂部掐掉一部分, 或用錐子從鞭狀葉基部紮入, 從中間豁開促進心葉恢復正常生長。

2. 藥劑防治

可選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每畝15-20克, 或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50毫升, 或 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8-12克, 兌水30-45公斤, 均勻噴霧。

噴藥時, 注意噴施玉米心葉內和田間、地頭雜草, 還可兼治灰飛虱、粘蟲等害蟲。

特別注意:

1.薊馬晝伏夜出,儘量在早晨或傍晚用藥效果較好。

2.玉米苗期噴施煙嘧磺隆除草劑的地塊,一定不要噴施含有機磷成分的殺蟲劑農藥,以免產生藥害。

轉載編輯:白晨 // 責編:李沛 // 監製:汪群均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特別注意:

1.薊馬晝伏夜出,儘量在早晨或傍晚用藥效果較好。

2.玉米苗期噴施煙嘧磺隆除草劑的地塊,一定不要噴施含有機磷成分的殺蟲劑農藥,以免產生藥害。

轉載編輯:白晨 // 責編:李沛 // 監製:汪群均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