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脹壓力可控,美國經濟短牛長熊

最近, 我們與美聯儲某位高層官員進行了交流, 其對美國經濟的基本判斷如下。

2018年美國經濟增速依然能夠維持在2.5%左右, 但2019年、2020年美國經濟增速可能會逐漸回落。 導致經濟增速在中期內回落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 前述美聯儲官員認為, 美國與中國面臨相似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但程度上要比中國輕一些。 考慮到目前美國勞動力市場上已經開始出現用工荒, 且特朗普政府實施了更為嚴格的移民限制, 未來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將會增大。 二是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依然低迷。

他認為, 目前美國非熟練勞動力無論是受教育還是職業培訓的水準都在下滑, 而這會進一步導致勞動生產率增速的停滯。 三是政府債務占GDP的比率進一步攀升。 特朗普政府的減稅計畫與基建計畫將會繼續提高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水準。 考慮到目前美國企業債務與政府債務均處於歷史高位, 未來去杠杆對經濟增長的壓力會逐漸增大。

2018年美國通貨膨脹率依然可控, 美聯儲加息的次數可能依然為三次。 一方面, 週期性因素會進一步推升通貨膨脹水準。 目前美國經濟增速高於潛在增速, 正向產出缺口將會推升通脹。 然而, 另一方面, 通脹水準仍存結構性變化, 例如IT行業的技術進步等。 此外,

目前外部不確定性衝擊總體上是通縮性的而非通脹性的。 基於上述對美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前景的判斷, 前述美聯儲官員認為, 2018年美聯儲加息的次數可能依然為三次, 如果存在調整可能, 次數下調的可能性更大。

關於歐洲經濟, 這位美聯儲官員認為, 儘管2017年歐洲經濟增長超預期, 但目前歐洲經濟進一步增長的前景有限, 這意味著歐洲央行難以決絕地退出量化寬鬆。 歐元區貨幣政策正常化可能是一個比美國更加漫長的過程。

談及美元匯率走勢, 該官員認為很難判斷方向。 但近期全球市場動盪與貿易衝突加劇, 是有利於美元走強的。

針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 這位官員認為, 美國絕大多數企業並不想打貿易戰。

特朗普政府挑起貿易戰的目的主要還是期望中國在美國來華直接投資方面進一步放鬆管制, 例如必須建立合資企業、強制性的“市場換技術”要求等。 他期望中美兩國政府最近在外交方面都更加富有建設性, 不要輕易讓言語升級。

經過一番深入交流之後, 我們的觀點如下。

首先, 維持2018年美聯儲加息三次的判斷。 儘管美國經濟內在動力強勁且疊加稅改等擴張政策刺激, 但中美貿易戰的前景仍難預料;若貿易戰升級或蔓延至全球, 將打擊稅改給經濟前景帶來的提振。 目前工人薪資增速雖有所反彈, 但難言強勁, 通脹抬升壓力可能低於市場普遍預期。

其次, 歐元區經濟面臨政治與政策的不確定性風險, 復蘇前景或受影響。

一方面是馬克龍宣導的歐盟改革前景難以達到市場的預期, 義大利組閣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另一方面, 歐央行已表態將緩慢退出量寬, 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步伐可能制約剛剛復蘇不久的歐洲經濟。

再次, 考慮到美國經濟延續復蘇且美聯儲2018年全年或加息三次, 而歐洲受政治與政策不確定性拖累, 經濟表現可能不及預期;美元在2018年的表現將好于歐元, 美元指數將維持區間震盪, 震盪區間或在90~95。

我們認為, 中美雙方在談判中有取得進展的可能, 但考慮到中方的底線具有較強剛性, 並不會在重要領域無條件妥協;而美國作為強勢的一方, 在談判中示弱的概率也不會太大。 所以, 目前來看, 雙方要在談判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大概率將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反復磋商,

且仍存在中美貿易戰升級的可能性。 未來隨著貿易戰形勢的變化, 市場可能還會受到顯著影響, 波動也將加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