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穆迪:資產證券化的融資管道作用逐漸提升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近日發佈《中國結構融資:資產證券化對實體經濟提供的融資逐漸增長》報告稱, 中國資產證券化市場增長迅速, 有望在實體經濟融資中進一步發揮更大作用。 該市場的繼續標準化和透明化對此類產品實現可持續增長及發展將有益。

穆迪副總裁、高級分析師周潔表示, 在中國政府鼓勵去杠杆及支援實體經濟的大背景下, 證券化可成為實現融資管道多樣化及增強資產流動性的有效金融工具。 例如, 消費金融類資產證券化的迅猛發展反映了中國經濟向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的轉變;與此同時,

企業貸款證券化在整個市場中的占比有所下降。

穆迪在報告中指出, 中國的證券化市場增長迅速。 2012年~2017年, ABS(證券化資產)新發行量以複合年均增長率121%的速度遞增。 然而, 與美國和歐洲等更為成熟的發達市場相比, 證券化在中國經濟融資中的貢獻仍然較小。 截至2017年底, ABS存量占中國債券市場存量的2.48%, 而截至2017年9月ABS發行量占到全美債券市場總發行量的31%。 “國內證券化的資產類別日趨多樣化, 服務於廣泛的實體經濟領域, 而基礎資產類別的演變亦順應了實體經濟的轉型和政策導向的變化。 ”報告稱, 不同類別資產證券化的融資占比各異。 截至2017年底, 相關資產證券化所提供的融資規模分別達到了中國住戶部門貸款餘額的1.2%、全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餘額的1.3%、汽車貸款餘額的7.1%(該項資料截至2016年底)、信用卡債務餘額的2.1%、小額貸款餘額的29.4%的和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的0.2%。

穆迪認為, 未來中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與增長將有賴於一些關鍵方面的進展及完善, 其中包括提高證券化產品的標準化程度和透明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