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致敬】他是國家最高機密:中國“核司令”隱身40年,與魔鬼較量讓美蘇顫慄!

最近

一個敘利亞人的照片刷爆了全世界

讓無數人看過感慨萬千……

照片中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

名叫巴沙爾·賈法裡

他是敘利亞駐聯合國的大使

4月9日, 在美國紐約

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的

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緊急會議上

他憤怒指出:

美國是以謊言為由發動侵略戰爭

怒駡美國自己就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這篇堪稱雄奇的檄文

句句揭穿美國的老底!

可是他發言才剛一開始

美英法三國代表連聽都不聽

就不屑一顧的轉身離場了

他的血淚控訴

也沒能改變自己的祖國被美國空襲的結果

這位敘利亞外交官無奈的身影

深深刺痛了無數中國人

因為這一幕, 是多麼的似曾相識啊!

今日之中國再也不似曾經

因為我們有強大的國防和強盛的國力

面對西方的欺壓

無論是政治制裁還是貿易戰爭

我們有底氣發出自己的聲音

面對美國越來越頻繁的南海“小動作”

我們可以毫不猶豫

來一次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

在我們享受著和平富足的時刻

不要忘記曾經為之付出一切的父輩們

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下他們當中的一位

他, 是中國的“核司令”

絕大多數中國人

很少聽過他的名字

他藏身無人區20多年

他的名字和他從事的工作一樣

都是中國的最高機密

就是這位個頭兒不高

穿著舊背心、不起眼的“小老頭兒”

設計領導了包括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試驗在內的

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

首次豎井試驗等

共計30多次核子試驗

(中國總共進行過40多次核子試驗)

成為讓美國、蘇聯都顫慄的

中國“核司令”

2018年3月30日晚

清華大學禮堂星光熠熠

一場盛大的頒獎典禮正在進行…

當分量最重的獎項2017-2018

“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頒發給這位毫不起眼的老人時

在座的所有人

都眼含淚水、起立鼓掌

向這位隱姓埋名40年的老科學家

致敬

他就是程開甲

今年已經整整100歲了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說他的名字

今天, 一定要知道他的故事

在戰火的硝煙中求學, 在屈辱中發奮 終於迎來報效祖國的時機

1918年8月3日

程開甲出生在江蘇吳江盛澤鎮

一個經營紙張生意的“徽商”家庭

祖父程敬齋期望家裡能出一個讀書做官的人

因此為他取名“開甲”

意即“登科及第”

1937年

程開甲以優異成績考取

浙江大學物理系的“公費生”

在這所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譽為

“東方劍橋”的大學裡

程開甲遇到了中國科學界數位頂尖大師:

除了校長竺可楨先生,

物理系更是一支“王牌軍”

有中國雷達之父束星北先生

核武器研製奠基人王淦昌先生

數學家蘇步青先生、陳建功先生

幾年後,李政道考入浙江大學

成為程開甲的師弟

正印了那句話:

天才總是成群而來!

還在大三時

程開甲就敢於挑戰難題,撰寫了

《根據黎曼基本定理推導保角變換面積的極小值》

的論文

得到陳建功和蘇步青的賞識

並推薦給英國數學家Tischmash教授發表

之後文章被蘇聯斯米爾諾夫的《高等數學教程》全文引用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

我泱泱中華,哪裡還有安放一張課桌的地方

浙大搬了7個地方

在顛沛流離和硝煙彌漫中

悲憤、痛心和苦楚

讓老師和學生們更加勤奮治學

弦歌不輟。

程開甲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兩行字:

“中國落後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後。

拯救中國的方法:科學救國。”

程開甲在浙大的成績單

1946年

在李約瑟博士的推薦下

程開甲懷著一腔報國熱血

開始遠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

師從當時被稱為“物理學家中的物理學家”

M.玻恩教授

(玻恩一生共帶過彭桓武、楊立銘、程開甲和黃昆4位中國學生,

他們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上世紀40年代末程開甲(後左1)與玻恩(前右1)、楊立銘(後中)在一起

在愛丁堡的四年裡

他瘋狂汲取先進知識

每天除去吃飯、睡覺之外的時間

都埋頭在課堂上、實驗室和圖書館裡

同學們都叫他波克(Book)

連房東老太太對這個

不愛交際的黃皮膚年輕人也常投冷眼

給他取了又一個外號“奶油冰棒”

他沒有工夫去咀嚼這種寄人籬下的滋味

因為他知道,一份民族的自尊

則需要中國人的萬般努力,才能爭回來!

屈辱和苦悶都在他的沉默中變成了發憤攻讀的動力

他跟隨導師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

學習不同學派知識

結識了狄拉克、海特勒、薛定諤、謬勒、鮑威爾等科學巨匠

1947年程開甲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圖為程開甲(左3)與物理學大師薛定諤一起。

他甚至敢跟自己的大師兄“叫板”

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

程開甲與師兄海森伯

就學術觀點展開針鋒相對的激烈爭論

連大會主持人泡利都無法裁判

從浙江大學到愛丁堡大學

自由、開放的教育環境讓程開甲受益匪淺

更夯實了他日後成為一名科學大家的深厚底蘊

1948年,程開甲獲哲學博士學位時在愛丁堡大學辦公樓前留影

博士畢業後,程開甲由導師推薦進入

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任研究員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他會就此過上平穩安逸的日子時

一聲炮響震動了整個英國朝野

他從報紙上獲悉:

英國"紫石英"號軍艦公然進犯中國長江

被解放軍還擊的炮火打傷了!

滿街叫賣的報紙

都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消息

這件事就像一把火

點燃了程開甲久存於心中的愛國熱情:

中國終於有希望了!

自己報效祖國的時機來到了!

在程開甲90多歲高齡時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仍然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他的手狠狠地錘向桌子說:

我當時看到的時候真是高興啊!

老人哽咽到不能自已,激動地說:

我就知道,

我們有這一天能夠這樣子的!

說完這句話,

他掩面而泣,良久不能言語……

“走,回祖國去”

程開甲毅然決定回國

許多同學勸阻剛剛獲得博士學位的程開甲

導師玻恩甚至在他回國前的一天晚上

和他長談了一次

知道他決心已定,便叮囑他:

“中國現在很苦,多帶些吃的吧。”

他感激導師的關心

但在他的行李裡

什麼吃的也沒有

固體物理、金屬物理方面的書籍和資料

一張紙條,程開甲三個字 成為國家最高機密

1950年8月

迎著剛剛升起的五星紅旗

程開甲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

他先後在母校浙大和南京大學任教

潛心研究物理學

參加 “12年科學規劃”的制定

出版國內第一本固體物理教材《固體物理學》

為了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

他還主動把自己的研究重心由理論轉向理論與應用相結合

如今,經常會有人不解:

“他們這代人拋棄金錢、地位,

回國為的是什麼?”

程開甲回答:

國外你再大也是外國人!

1960年3月的一天

程開甲正在實驗室全神貫注地忙碌

突然外面傳來了同事的喊聲

程教授,快去一趟校長辦公室

校長開門見山地說:

開甲同志

北京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借調你

明天就得報到

說著,校長從抽屜裡拿出了

一張寫有地址的紙條

上面寫著

二機部九所

從此,這位物理學教授的命運發生改變

他走下講臺

在科學界銷聲匿跡幾十年

“程開甲”這個名字

和他從事的核武器事業

成為了當時中國的

最高機密!

藏身羅布泊22年 成為中國的“核司令”

程開甲來到九所時

原子彈研製正處於起步階段

當時的技術副所長有三位

朱光亞、郭永懷、程開甲

1960年,蘇聯專家突然撤走

中國的核武器研究全面陷入巨大困難中

那段時間

為了能儘快取得原子能技術的突破

程開甲腦袋裡想的全是資料

一次排隊買飯,他把飯票遞給師傅,說:

“我給你這個資料,你驗算一下。”

排在他後面的鄧稼先笑著說:

“老程,這兒是食堂!”

半夜剛躺在床上

只要想到一個思路

他就馬上爬起來

把問題理清楚了再躺下

那時候,中國研製原子彈條件艱苦到

以算盤、計算尺和僅有的手搖計算器

來處理大量的資料

經過無數次的研究、推算、驗證

程開甲在國內首次估算出

原子彈爆炸時彈心的壓力和溫度

為原子彈的總體力學計算提供了依據

科研之路容不得一點馬虎!

1962年,核子試驗正式提上日程

錢三強等領導決定

兵分兩路:原班人馬繼續原子彈研製

另外組織隊伍,進行核子試驗準備

程開甲聽從國家安排

放棄自己最熟悉的理論研究

毫不猶豫轉入全新的領域:

核子試驗!

這是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中國核子試驗基地,羅布泊馬蘭紅山基地!

在短短兩年裡

程開甲召開了近兩百次任務會

制定了原子彈爆炸試驗的總體方案

研製了原子彈爆炸測試所需的

1700多台儀器和設備

程開甲提出的“百米高塔爆炸方式”

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立下了汗馬功勞

1964年4月

程開甲帶著他的人馬開進

位於死亡之海羅布泊腹地的

中國核子試驗基地——馬蘭

至此,第一顆原子彈的

總裝戰役全面打響了

這是一場異乎尋常的“測試”

人測試設備的性能

設備也測試人的技術和意志

50攝氏度的高溫、又澀又鹹的飲用水

戈壁灘上的飛沙走石

顛簸不平的“搓板路”

嚴峻地考驗著每一個人

中央決定,將原子彈試驗的

時間定為1964年10月16日15時

14日、15日兩天

程開甲既緊張又興奮

他的神經,每分每秒都死死繃緊

14日晚7時20分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被平穩、安全地吊上102米的塔頂

在密閉工作間就位

作為核子試驗基地的最高技術負責人

從原子彈吊上塔頂的那一刻開始

他就把心懸到半空中

10月16日,天剛亮

程開甲就披衣起床

那天,他的崗位在離爆心17公里的主控站

和張蘊鈺、張震寰、李覺、朱光亞等在一起

▲第一顆原子彈主控站(左2為程開甲)

在爆炸前,程開甲不止一次地說

它不可能不響

他薄薄的嘴唇顫抖著

那樣子像是對原子彈爆炸成功祈禱

14時50分,張震寰在主控站發出口令

全系統進入自控狀態,9、8、7、6…

在讀秒聲中,大家屏住呼吸

頃刻,驚雷般的巨響打破了萬般寂靜

蘑菇雲騰空而起

總指揮張愛萍立刻接通周總理的電話:

“我們成功啦!原子彈爆炸成功啦!”

周總理也很激動

但他鎮靜地反問道:

“怎麼證明是核爆炸?”

法國第一次核子試驗沒拿到任何資料

美國、英國、蘇聯第一次核子試驗

只拿到很少的資料

而程開甲領導的核武器試驗研究所的

1700多台儀器全部拿到測試資料

根據這些資料

程開甲給了張愛萍一個肯定的回答:

“這次爆炸是核爆炸,

爆炸當量為2萬噸。”

這一聲戈壁驚雷

讓祖國各地一片歡騰

它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讓所有的炎黃子孫揚眉吐氣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程開甲則開始了他

長達20多年的“羅布泊時間”

更開始了此後30多次

與“魔鬼”的較量

深入“核爆中心”與魔鬼較量

許多人談核色變

說核是魔鬼

而程開甲

就是專門跟魔鬼較量的人

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珍貴的

曾被保密很多年的畫面

1966年10月27日

中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核爆炸成功

採用的是空投的方式

1969年9月23日

中國首次地下核子試驗成功

同年,程開甲妻子高耀珊帶著孩子們

離開江南的家,紮根戈壁

一住就是十多年

1976年,程開甲與妻子高耀珊在羅布泊紅山基地

從1962年籌建核武器試驗研究所

到1984年離開核子試驗基地

22年裡,程開甲一直堅守在羅布泊

先後主持了30多次

各種類型的核武器試驗

這位身份高度保密的中國“核司令”

一次又一次地震驚世界

20世紀70年代,程開甲在做任務前動員

在第二次地下核子試驗成功後

程開甲和朱光亞

決定進入地下核爆後的爆炸中心實地考察

到原子彈爆心作考察

在我國前所未有

在世界試驗史上也無先例

在地下深層岩石中發生的核爆炸

埋藏著看不見的核爆現象

更埋藏著看不見的、恐怖的核污染

但程開甲說: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左3為程開甲

他們無懼危險

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

就鑽進開挖直徑只有80釐米的管洞

匍匐著爬行10多米來到了測試間

見到這裡四周佈滿了黑色玻璃體

就像一座怪異的水晶宮

為了掌握準確真實的資料

程開甲、朱光亞冒著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

向已被爆炸波擠扁的洞口前進

▲程開甲在地下核子試驗現場

他們已顧不上自己身體

遭受了多少核輻射劑量

抓緊時間查看著試驗中所發生的問題

他們用自己的身體

為中國的核武器發展

拿到了許多第一手珍貴的資料和資料

向100歲的中國核司令程開甲,致敬!

中國為什麼要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

發展核武器技術?

程開甲的回答擲地有聲:

“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

就是讓敵人知難而退。”

1996年7月29日

中國成功進行了最後一次地下核實驗

當晚,中國政府發表聲明

鄭重宣佈:

從1996年7月30日起

中國開始暫停核子試驗

程開甲得知這個消息激動萬分

他說:我永遠忘不了

過去中國人被人看不起

受人欺侮的滋味

有了原子彈

中國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樑

我們為核武器而獻身

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國家

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

1999年9月18日

國家授予23位科學家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直到這一刻

隱姓埋名了40年

為核武器做出巨大貢獻的

中國“核司令”

才第一次走進了公眾視野

程開甲三個字

才終於不再是秘密

14年後,95歲高齡的程開甲

接過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

榮譽證書

2017年,在慶祝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

習主席親自將“八一勳章”

頒授給99歲的程開甲

程老坐在輪椅上

他戴軍帽的時候證書歪倒一邊

習主席先是幫程老把證書擺好

接著更是非常敬重地俯下身

與程老緊緊握手

這不經意的一幕

是對老一輩科學家最質樸

最真摯、最發自內心的敬重和感謝

99歲的程開甲院士,授勳“八一獎章”的照片!

程老曾不止一次地說:

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

國家強起來

國防強起來

為了這個目標,直到今天

已經100歲的程開甲

每天仍舊伏案工作

孜孜不倦,奮鬥不已

程開甲院士近照

一個人沒有脊樑

就會站不起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脊樑

就會永遠不可能真正強大

程開甲院士

他將20年的歲月獻給死亡之海羅布泊

甘願隱姓埋名4 0年,一生默默無聞

他用羅布泊爆發的聲聲“核彈驚雷”

為中國鑄牢了國防盾牌

讓中國人挺直了民族脊樑

他把最最赤誠的心

和最最熱烈的愛

全部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世紀報國路

笑看雲起時

程開甲: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為人民貢獻,為國家貢獻!這就是價值!

錢三強: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

郭永懷:我到美國來,是為了有一天能回去報效祖國。

錢學森: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梁思禮:我有一個好朋友,我回國了,他留在了美國。他搞的是美國的洲際導彈,我搞的是東風導彈。我的工資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曾問我對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他幹的導彈是瞄準中國的,我幹的導彈是保衛我們祖國的!

…………

本文綜合自 | 公眾號“北洋之家”、“精英說”等網路資料

數學家蘇步青先生、陳建功先生

幾年後,李政道考入浙江大學

成為程開甲的師弟

正印了那句話:

天才總是成群而來!

還在大三時

程開甲就敢於挑戰難題,撰寫了

《根據黎曼基本定理推導保角變換面積的極小值》

的論文

得到陳建功和蘇步青的賞識

並推薦給英國數學家Tischmash教授發表

之後文章被蘇聯斯米爾諾夫的《高等數學教程》全文引用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

我泱泱中華,哪裡還有安放一張課桌的地方

浙大搬了7個地方

在顛沛流離和硝煙彌漫中

悲憤、痛心和苦楚

讓老師和學生們更加勤奮治學

弦歌不輟。

程開甲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兩行字:

“中國落後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後。

拯救中國的方法:科學救國。”

程開甲在浙大的成績單

1946年

在李約瑟博士的推薦下

程開甲懷著一腔報國熱血

開始遠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

師從當時被稱為“物理學家中的物理學家”

M.玻恩教授

(玻恩一生共帶過彭桓武、楊立銘、程開甲和黃昆4位中國學生,

他們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上世紀40年代末程開甲(後左1)與玻恩(前右1)、楊立銘(後中)在一起

在愛丁堡的四年裡

他瘋狂汲取先進知識

每天除去吃飯、睡覺之外的時間

都埋頭在課堂上、實驗室和圖書館裡

同學們都叫他波克(Book)

連房東老太太對這個

不愛交際的黃皮膚年輕人也常投冷眼

給他取了又一個外號“奶油冰棒”

他沒有工夫去咀嚼這種寄人籬下的滋味

因為他知道,一份民族的自尊

則需要中國人的萬般努力,才能爭回來!

屈辱和苦悶都在他的沉默中變成了發憤攻讀的動力

他跟隨導師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

學習不同學派知識

結識了狄拉克、海特勒、薛定諤、謬勒、鮑威爾等科學巨匠

1947年程開甲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圖為程開甲(左3)與物理學大師薛定諤一起。

他甚至敢跟自己的大師兄“叫板”

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

程開甲與師兄海森伯

就學術觀點展開針鋒相對的激烈爭論

連大會主持人泡利都無法裁判

從浙江大學到愛丁堡大學

自由、開放的教育環境讓程開甲受益匪淺

更夯實了他日後成為一名科學大家的深厚底蘊

1948年,程開甲獲哲學博士學位時在愛丁堡大學辦公樓前留影

博士畢業後,程開甲由導師推薦進入

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任研究員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他會就此過上平穩安逸的日子時

一聲炮響震動了整個英國朝野

他從報紙上獲悉:

英國"紫石英"號軍艦公然進犯中國長江

被解放軍還擊的炮火打傷了!

滿街叫賣的報紙

都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消息

這件事就像一把火

點燃了程開甲久存於心中的愛國熱情:

中國終於有希望了!

自己報效祖國的時機來到了!

在程開甲90多歲高齡時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仍然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他的手狠狠地錘向桌子說:

我當時看到的時候真是高興啊!

老人哽咽到不能自已,激動地說:

我就知道,

我們有這一天能夠這樣子的!

說完這句話,

他掩面而泣,良久不能言語……

“走,回祖國去”

程開甲毅然決定回國

許多同學勸阻剛剛獲得博士學位的程開甲

導師玻恩甚至在他回國前的一天晚上

和他長談了一次

知道他決心已定,便叮囑他:

“中國現在很苦,多帶些吃的吧。”

他感激導師的關心

但在他的行李裡

什麼吃的也沒有

固體物理、金屬物理方面的書籍和資料

一張紙條,程開甲三個字 成為國家最高機密

1950年8月

迎著剛剛升起的五星紅旗

程開甲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

他先後在母校浙大和南京大學任教

潛心研究物理學

參加 “12年科學規劃”的制定

出版國內第一本固體物理教材《固體物理學》

為了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

他還主動把自己的研究重心由理論轉向理論與應用相結合

如今,經常會有人不解:

“他們這代人拋棄金錢、地位,

回國為的是什麼?”

程開甲回答:

國外你再大也是外國人!

1960年3月的一天

程開甲正在實驗室全神貫注地忙碌

突然外面傳來了同事的喊聲

程教授,快去一趟校長辦公室

校長開門見山地說:

開甲同志

北京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借調你

明天就得報到

說著,校長從抽屜裡拿出了

一張寫有地址的紙條

上面寫著

二機部九所

從此,這位物理學教授的命運發生改變

他走下講臺

在科學界銷聲匿跡幾十年

“程開甲”這個名字

和他從事的核武器事業

成為了當時中國的

最高機密!

藏身羅布泊22年 成為中國的“核司令”

程開甲來到九所時

原子彈研製正處於起步階段

當時的技術副所長有三位

朱光亞、郭永懷、程開甲

1960年,蘇聯專家突然撤走

中國的核武器研究全面陷入巨大困難中

那段時間

為了能儘快取得原子能技術的突破

程開甲腦袋裡想的全是資料

一次排隊買飯,他把飯票遞給師傅,說:

“我給你這個資料,你驗算一下。”

排在他後面的鄧稼先笑著說:

“老程,這兒是食堂!”

半夜剛躺在床上

只要想到一個思路

他就馬上爬起來

把問題理清楚了再躺下

那時候,中國研製原子彈條件艱苦到

以算盤、計算尺和僅有的手搖計算器

來處理大量的資料

經過無數次的研究、推算、驗證

程開甲在國內首次估算出

原子彈爆炸時彈心的壓力和溫度

為原子彈的總體力學計算提供了依據

科研之路容不得一點馬虎!

1962年,核子試驗正式提上日程

錢三強等領導決定

兵分兩路:原班人馬繼續原子彈研製

另外組織隊伍,進行核子試驗準備

程開甲聽從國家安排

放棄自己最熟悉的理論研究

毫不猶豫轉入全新的領域:

核子試驗!

這是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中國核子試驗基地,羅布泊馬蘭紅山基地!

在短短兩年裡

程開甲召開了近兩百次任務會

制定了原子彈爆炸試驗的總體方案

研製了原子彈爆炸測試所需的

1700多台儀器和設備

程開甲提出的“百米高塔爆炸方式”

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立下了汗馬功勞

1964年4月

程開甲帶著他的人馬開進

位於死亡之海羅布泊腹地的

中國核子試驗基地——馬蘭

至此,第一顆原子彈的

總裝戰役全面打響了

這是一場異乎尋常的“測試”

人測試設備的性能

設備也測試人的技術和意志

50攝氏度的高溫、又澀又鹹的飲用水

戈壁灘上的飛沙走石

顛簸不平的“搓板路”

嚴峻地考驗著每一個人

中央決定,將原子彈試驗的

時間定為1964年10月16日15時

14日、15日兩天

程開甲既緊張又興奮

他的神經,每分每秒都死死繃緊

14日晚7時20分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被平穩、安全地吊上102米的塔頂

在密閉工作間就位

作為核子試驗基地的最高技術負責人

從原子彈吊上塔頂的那一刻開始

他就把心懸到半空中

10月16日,天剛亮

程開甲就披衣起床

那天,他的崗位在離爆心17公里的主控站

和張蘊鈺、張震寰、李覺、朱光亞等在一起

▲第一顆原子彈主控站(左2為程開甲)

在爆炸前,程開甲不止一次地說

它不可能不響

他薄薄的嘴唇顫抖著

那樣子像是對原子彈爆炸成功祈禱

14時50分,張震寰在主控站發出口令

全系統進入自控狀態,9、8、7、6…

在讀秒聲中,大家屏住呼吸

頃刻,驚雷般的巨響打破了萬般寂靜

蘑菇雲騰空而起

總指揮張愛萍立刻接通周總理的電話:

“我們成功啦!原子彈爆炸成功啦!”

周總理也很激動

但他鎮靜地反問道:

“怎麼證明是核爆炸?”

法國第一次核子試驗沒拿到任何資料

美國、英國、蘇聯第一次核子試驗

只拿到很少的資料

而程開甲領導的核武器試驗研究所的

1700多台儀器全部拿到測試資料

根據這些資料

程開甲給了張愛萍一個肯定的回答:

“這次爆炸是核爆炸,

爆炸當量為2萬噸。”

這一聲戈壁驚雷

讓祖國各地一片歡騰

它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讓所有的炎黃子孫揚眉吐氣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程開甲則開始了他

長達20多年的“羅布泊時間”

更開始了此後30多次

與“魔鬼”的較量

深入“核爆中心”與魔鬼較量

許多人談核色變

說核是魔鬼

而程開甲

就是專門跟魔鬼較量的人

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珍貴的

曾被保密很多年的畫面

1966年10月27日

中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核爆炸成功

採用的是空投的方式

1969年9月23日

中國首次地下核子試驗成功

同年,程開甲妻子高耀珊帶著孩子們

離開江南的家,紮根戈壁

一住就是十多年

1976年,程開甲與妻子高耀珊在羅布泊紅山基地

從1962年籌建核武器試驗研究所

到1984年離開核子試驗基地

22年裡,程開甲一直堅守在羅布泊

先後主持了30多次

各種類型的核武器試驗

這位身份高度保密的中國“核司令”

一次又一次地震驚世界

20世紀70年代,程開甲在做任務前動員

在第二次地下核子試驗成功後

程開甲和朱光亞

決定進入地下核爆後的爆炸中心實地考察

到原子彈爆心作考察

在我國前所未有

在世界試驗史上也無先例

在地下深層岩石中發生的核爆炸

埋藏著看不見的核爆現象

更埋藏著看不見的、恐怖的核污染

但程開甲說: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左3為程開甲

他們無懼危險

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

就鑽進開挖直徑只有80釐米的管洞

匍匐著爬行10多米來到了測試間

見到這裡四周佈滿了黑色玻璃體

就像一座怪異的水晶宮

為了掌握準確真實的資料

程開甲、朱光亞冒著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

向已被爆炸波擠扁的洞口前進

▲程開甲在地下核子試驗現場

他們已顧不上自己身體

遭受了多少核輻射劑量

抓緊時間查看著試驗中所發生的問題

他們用自己的身體

為中國的核武器發展

拿到了許多第一手珍貴的資料和資料

向100歲的中國核司令程開甲,致敬!

中國為什麼要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

發展核武器技術?

程開甲的回答擲地有聲:

“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

就是讓敵人知難而退。”

1996年7月29日

中國成功進行了最後一次地下核實驗

當晚,中國政府發表聲明

鄭重宣佈:

從1996年7月30日起

中國開始暫停核子試驗

程開甲得知這個消息激動萬分

他說:我永遠忘不了

過去中國人被人看不起

受人欺侮的滋味

有了原子彈

中國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樑

我們為核武器而獻身

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國家

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

1999年9月18日

國家授予23位科學家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直到這一刻

隱姓埋名了40年

為核武器做出巨大貢獻的

中國“核司令”

才第一次走進了公眾視野

程開甲三個字

才終於不再是秘密

14年後,95歲高齡的程開甲

接過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

榮譽證書

2017年,在慶祝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

習主席親自將“八一勳章”

頒授給99歲的程開甲

程老坐在輪椅上

他戴軍帽的時候證書歪倒一邊

習主席先是幫程老把證書擺好

接著更是非常敬重地俯下身

與程老緊緊握手

這不經意的一幕

是對老一輩科學家最質樸

最真摯、最發自內心的敬重和感謝

99歲的程開甲院士,授勳“八一獎章”的照片!

程老曾不止一次地說:

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

國家強起來

國防強起來

為了這個目標,直到今天

已經100歲的程開甲

每天仍舊伏案工作

孜孜不倦,奮鬥不已

程開甲院士近照

一個人沒有脊樑

就會站不起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脊樑

就會永遠不可能真正強大

程開甲院士

他將20年的歲月獻給死亡之海羅布泊

甘願隱姓埋名4 0年,一生默默無聞

他用羅布泊爆發的聲聲“核彈驚雷”

為中國鑄牢了國防盾牌

讓中國人挺直了民族脊樑

他把最最赤誠的心

和最最熱烈的愛

全部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世紀報國路

笑看雲起時

程開甲: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為人民貢獻,為國家貢獻!這就是價值!

錢三強: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

郭永懷:我到美國來,是為了有一天能回去報效祖國。

錢學森: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梁思禮:我有一個好朋友,我回國了,他留在了美國。他搞的是美國的洲際導彈,我搞的是東風導彈。我的工資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曾問我對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他幹的導彈是瞄準中國的,我幹的導彈是保衛我們祖國的!

…………

本文綜合自 | 公眾號“北洋之家”、“精英說”等網路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