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青山綠水紅鋼城 奮鬥人生才幸福

2017年, 在全市創新開展四張“成績單”綜合考評的首次年度考核中, 青山區(化工區)被評為優秀單位。 四張“成績單”中, 從嚴治黨、維護穩定、全面深化改革“成績單”均為優秀。 推動發展因經濟總量和規模有較大差距不在前列, 但扭轉了近10年來經濟下滑的不利局面, 成績來之不易。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 在青山區(化工區)改革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 區委區政府要求全體黨員幹部保持五種狀態:一定要有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使命感;一定要有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一定要有鐵肩擔當、脊樑鑄魂的責任感;一定要有善作善成、謀長遠管長遠的沉著氣質;一定要有無中生有、借勢而為的推力推手。

2018年, 青山區(化工區)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項政策部署, 繼續大力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計畫, 推動“一軸兩區三城”發展戰略, 奮力建設青山綠水紅鋼城。

堅持高品質發展, 要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 一手抓新興產業發展;大力實施“城市雙修”, 加快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 改變城區面貌、改善生態環境, 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征程中邁出新步伐;狠抓三件大事, 一是全面從嚴治黨, 二是引進高新高效產業, 三是民生組團建設, 加快整合醫療、教育、養老、文體、商業、公園綠地等多種資源,

增強全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張“成績單”亮出拼搏本色

青山區按照建設“三化”大武漢的決策部署, 加大轉型升級力度, 強力扭轉了區級經濟多年下行的被動局面, 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2017年,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零總額增長11.2%、招商引資總額增長51.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2.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0.3%, 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社零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3項指標增幅在中心城區或跨三環中心城區排名第一, 實際利用外資增幅排名中心城區第二。

聚力改革創新, 奮力拼搏趕超, 市、區改革專案全面達標。 以市下達9項改革任務為重點,縱深推進全區78項改革任務和157項自主探索改革項目。兩區整合取得新成效。提出“一軸兩區三城”發展戰略,整合期間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城市總規修編等一批制約轉型的難點問題初步明確解決路徑。全面深化改革,大膽自主探索,正在逐步成為青山區加快轉型的強大動力。

牢牢把握維護穩定專項目標新變化新要求,營造出全區上下“維穩”拼搏趕超的良性局面。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理率、群眾對辦理信訪事項滿意率實現“三個100%”,全區群眾安全感、社會治安滿意度在全省測評排名大幅提升。青山區做好信訪維穩工作的做法,先後4次在全市性會議上作交流發言。

青山區委(化工區黨工委)堅決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區委主要負責人堅持“既掛帥又出征”,帶頭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紀檢監察工作中“曬、問、考、評、追”五位一體報告評議經驗做法在《中國紀檢監察報》刊載,狠抓“新衙門作風”整治,積案化解案結事了率長期全市排名前列。

“城市雙修”榮膺國際國內大獎

去年11月,繼武漢園博園後,位於青山區的戴家湖公園再次問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這片飽經滄桑的湖泊,佐證著中國發展理念演進。

戴家湖公園園林綠化與生態修復項目是湖北省此次唯一獲獎項目。上世紀50年代,戴家湖曾是盛產魚蝦菱藕的天然湖泊。隨著建設國家鋼鐵基地和城市發展需要,戴家湖作為粉煤灰渣填埋場,從一湖碧水變為一池煤灰,再變成一座十多米高的黑山,成為周邊區域最大的粉塵、地下水污染來源。因為粉煤灰成為炙手可熱的做磚原料,煤灰山被挖得千瘡百孔,之後又因傾倒大量垃圾,戴家湖成了環境髒亂差的代名詞。

“過去為了發展,我們犧牲了戴家湖。現在同樣是為了發展,我們要找回戴家湖。”2013年12月,市區兩級黨委政府聯手啟動戴家湖公園建設,在市園林和林業局支持下,歷經18個月精雕細刻,位於建設十路武廣高鐵與三環線下的戴家湖公園涅槃重生。

青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工業城區的轉型發展,就是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再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在青山江灘,遇見城市的未來。去年12月,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第五屆城市頒獎儀式在美國芝加哥市舉行。青山江灘獲“城市的未來”獎項,武漢成為本次唯一獲獎的中國城市。

青山江灘從青山區羅家港至武豐閘,全長7.5公里。改造過程中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設置植被緩衝帶、生態草溝、雨水調節池、透水地面鋪裝等設施,構建“城市、江灘、堤防三位一體”景觀結構,打破其他江灘一道防洪牆將城市與江灘隔離的舊格局,營造出開放式濱江親水休閒空間,堪稱武漢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的典型。2019年,這裡將承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沙灘排球賽事。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青山濱江臨湖,兩河縱橫,守護青山綠水,確保清水入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四水共治”工作。作為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一批海綿學校、海綿社區、海綿道路先後建成,市民不再受漬水之苦,也有效涵養了地下水資源。青山區實施“四水共治”的做法在全市第五次拼搏趕超會上作交流發言。

“紅色引擎共同創造”

創新基層黨建理念

今年1月4日,武漢中心城區降下初雪,氣溫降至冰點。想到未來幾天又是雨雪天氣,社區裡的空巢失能老人和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生活不便,青山區鋼都花園園林社區書記江濤立刻組織“天天敲門組”上門,為老人們送去速凍餃子等儲備食物,讓他們儘量避免在雨雪天氣裡出門。

冒著雨雪、頂著寒風,穿過濕滑的道路,園林社區第六網格黨支部書記朱翠娥來到127社區56門2號空巢老人蔡美英家中。接過2袋餃子,蔡美英拉著朱翠娥的手,感動地說:“謝謝你啊,這麼冷的天還來看我,社區工作做得好,共產黨好!”

“辦好群眾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基層黨建工作最大政績。”按照這一理念,青山區去年在實施“紅色引擎工程”中,以“紅色物業”為突破口,創新打造“天天敲門組”“順順吧”“好樣的工作隊”三大紅色服務載體,實現“四個下沉”:職能下沉、資源下沉、力量下沉、服務下沉,有效整合政府、社會、社區、市場四大資源,推動“八個紅色”在基層落地,及時回應群眾訴求、解決痛點難點問題,有效打造了“有色彩、有溫暖、有活力”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據介紹,青山區所有社區依託網格員、門棟組長、社區民警、“紅色物業”大學生、黨員中心戶、群眾骨幹成立“天天敲門組”,對空巢、獨居、困難老人等特殊群體做到天天敲門、時時關照。建強、用活“紅色陣地”,各街道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有統一LOGO的“順順吧”,由街道幹部、駐區或所轄社區結對部門幹部、區級“兩代表一委員”接待居民來訪,提供法律諮詢、矛盾調解等服務,切實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66個職能部門全面建立“好樣的工作隊”,黨組織書記擔任隊長,在社區公示服務專案清單,實打實地説明社區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

今年,青山區委提出“紅色引擎共同創造”理念,團結一切力量、凝聚一切智慧、激發一切活力,全面落實 “八個紅色”規範要求。在三大紅色服務載體基礎上,增加“四點半學校”和“社區好味到”,形成“五大紅色服務載體”,將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基層“最末梢”,著力構建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共同創造”良好局面。

出品:中共青山區委宣傳部 青山區媒體傳播發展中心

以市下達9項改革任務為重點,縱深推進全區78項改革任務和157項自主探索改革項目。兩區整合取得新成效。提出“一軸兩區三城”發展戰略,整合期間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城市總規修編等一批制約轉型的難點問題初步明確解決路徑。全面深化改革,大膽自主探索,正在逐步成為青山區加快轉型的強大動力。

牢牢把握維護穩定專項目標新變化新要求,營造出全區上下“維穩”拼搏趕超的良性局面。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理率、群眾對辦理信訪事項滿意率實現“三個100%”,全區群眾安全感、社會治安滿意度在全省測評排名大幅提升。青山區做好信訪維穩工作的做法,先後4次在全市性會議上作交流發言。

青山區委(化工區黨工委)堅決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區委主要負責人堅持“既掛帥又出征”,帶頭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紀檢監察工作中“曬、問、考、評、追”五位一體報告評議經驗做法在《中國紀檢監察報》刊載,狠抓“新衙門作風”整治,積案化解案結事了率長期全市排名前列。

“城市雙修”榮膺國際國內大獎

去年11月,繼武漢園博園後,位於青山區的戴家湖公園再次問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這片飽經滄桑的湖泊,佐證著中國發展理念演進。

戴家湖公園園林綠化與生態修復項目是湖北省此次唯一獲獎項目。上世紀50年代,戴家湖曾是盛產魚蝦菱藕的天然湖泊。隨著建設國家鋼鐵基地和城市發展需要,戴家湖作為粉煤灰渣填埋場,從一湖碧水變為一池煤灰,再變成一座十多米高的黑山,成為周邊區域最大的粉塵、地下水污染來源。因為粉煤灰成為炙手可熱的做磚原料,煤灰山被挖得千瘡百孔,之後又因傾倒大量垃圾,戴家湖成了環境髒亂差的代名詞。

“過去為了發展,我們犧牲了戴家湖。現在同樣是為了發展,我們要找回戴家湖。”2013年12月,市區兩級黨委政府聯手啟動戴家湖公園建設,在市園林和林業局支持下,歷經18個月精雕細刻,位於建設十路武廣高鐵與三環線下的戴家湖公園涅槃重生。

青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工業城區的轉型發展,就是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再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在青山江灘,遇見城市的未來。去年12月,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第五屆城市頒獎儀式在美國芝加哥市舉行。青山江灘獲“城市的未來”獎項,武漢成為本次唯一獲獎的中國城市。

青山江灘從青山區羅家港至武豐閘,全長7.5公里。改造過程中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設置植被緩衝帶、生態草溝、雨水調節池、透水地面鋪裝等設施,構建“城市、江灘、堤防三位一體”景觀結構,打破其他江灘一道防洪牆將城市與江灘隔離的舊格局,營造出開放式濱江親水休閒空間,堪稱武漢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的典型。2019年,這裡將承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沙灘排球賽事。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青山濱江臨湖,兩河縱橫,守護青山綠水,確保清水入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四水共治”工作。作為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一批海綿學校、海綿社區、海綿道路先後建成,市民不再受漬水之苦,也有效涵養了地下水資源。青山區實施“四水共治”的做法在全市第五次拼搏趕超會上作交流發言。

“紅色引擎共同創造”

創新基層黨建理念

今年1月4日,武漢中心城區降下初雪,氣溫降至冰點。想到未來幾天又是雨雪天氣,社區裡的空巢失能老人和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生活不便,青山區鋼都花園園林社區書記江濤立刻組織“天天敲門組”上門,為老人們送去速凍餃子等儲備食物,讓他們儘量避免在雨雪天氣裡出門。

冒著雨雪、頂著寒風,穿過濕滑的道路,園林社區第六網格黨支部書記朱翠娥來到127社區56門2號空巢老人蔡美英家中。接過2袋餃子,蔡美英拉著朱翠娥的手,感動地說:“謝謝你啊,這麼冷的天還來看我,社區工作做得好,共產黨好!”

“辦好群眾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基層黨建工作最大政績。”按照這一理念,青山區去年在實施“紅色引擎工程”中,以“紅色物業”為突破口,創新打造“天天敲門組”“順順吧”“好樣的工作隊”三大紅色服務載體,實現“四個下沉”:職能下沉、資源下沉、力量下沉、服務下沉,有效整合政府、社會、社區、市場四大資源,推動“八個紅色”在基層落地,及時回應群眾訴求、解決痛點難點問題,有效打造了“有色彩、有溫暖、有活力”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據介紹,青山區所有社區依託網格員、門棟組長、社區民警、“紅色物業”大學生、黨員中心戶、群眾骨幹成立“天天敲門組”,對空巢、獨居、困難老人等特殊群體做到天天敲門、時時關照。建強、用活“紅色陣地”,各街道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有統一LOGO的“順順吧”,由街道幹部、駐區或所轄社區結對部門幹部、區級“兩代表一委員”接待居民來訪,提供法律諮詢、矛盾調解等服務,切實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66個職能部門全面建立“好樣的工作隊”,黨組織書記擔任隊長,在社區公示服務專案清單,實打實地説明社區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

今年,青山區委提出“紅色引擎共同創造”理念,團結一切力量、凝聚一切智慧、激發一切活力,全面落實 “八個紅色”規範要求。在三大紅色服務載體基礎上,增加“四點半學校”和“社區好味到”,形成“五大紅色服務載體”,將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基層“最末梢”,著力構建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共同創造”良好局面。

出品:中共青山區委宣傳部 青山區媒體傳播發展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